APP下载

对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2020-12-11孙立华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研学高校学生红色

孙立华(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作为承担着立德树人重要职责的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通过研学的模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学生党建工作,铸德立魂,点亮大学生人生的灯火,是一项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家国情怀和价值追求。将红色文化通过研学的模式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未来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贯彻新时代育人理念的迫切需要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历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大学生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自我全面进步,就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把自己的远大人生目标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融入红色文化研学模式,恰好可以通过大学生对革命光荣历史和先辈丰功伟绩的现场亲身感受,让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焕发新的活力、彰显新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大学生人生理想信念,培养其高尚道德情操,帮助其更好地建立起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对国家的无限热爱。红色文化研学过程中所体悟到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伟大的民族精神、赤诚的爱国情怀,以及传递形成的正向影响力量,绝不是书本和课堂教学所能比拟的。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则是立德树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开展工作,大胆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融入红色文化研学模式,就是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利用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精神力量,引导其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填补大学生实践教育缺失的现实选择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离开了实践,就不会有感性世界的存在,也就不会有社会生产生活和人以实践的方式而存在。具体到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和课堂上,更不能阻断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必要联系。特别是随着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性教育变得越发不可或缺。

当前,各国都对实践教育尤为重视,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实践的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比如,英国开展的“工业实习周”活动,美国提倡的“服务学习”“应用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日本实施的“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自然、社会体验学习”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实践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动手学习、参与实践”教育理念的共识。高校学生党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红色文化研学模式,既是党建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需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研学教育,既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之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传承红色文化与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3]。当前我国各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育,甚至是认知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快补齐社会实践教育短板,努力实现育人方式、育人效果的新突破。把传承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自从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类研学教育在全国迅速升温。但研学教育尤其是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在高校还属薄弱环节。目前各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比比皆是,但如何整合好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作品、红色文化平台等资源,并将其以研学的模式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待认真研究落实。如能通过红色文化研学的模式填补大学生实践教育短板,把传承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仅会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而且也将为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带来新的突破,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二、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创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始终服务党的建设和发展,如何通过研学的模式将红色文化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传播好党的优秀传统和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历久弥新,至关重要的是研学模式的创建与选择。纵观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学习实际,创建红色文化研学模式,可重点从以下四方面思考选择。

(一)主题党日模式

主题党日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以党支部为依托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大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也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活动内容、方式、组织、宣传等方面更好体现主题要求和时代特点,以使活动更贴近学生党员实际,更为学生党员喜闻乐见。

各地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大学生党日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主题党日内容的设定上,完全可以结合不同阶段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将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党日活动。在主题党日形式的选择上,则可以组织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就近就地深入到各类红色文化教育场所,现场开展活动、接受教育。比如,可以结合“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要纪念日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唤起红色记忆,激发爱国情怀;也可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来开展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

(二)思政融合模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红色文化研学的模式,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将会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特别是将红色文化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进而通过研学模式,再把学生带入现场实践体验,可有效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和授课形式,避免教学过于抽象化和空洞化。

从当前各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种类内容和展现形式看,完全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就种类内容而言,有革命遗址、战斗遗址、指挥部(所)旧址等,也有纪念馆、纪念塔(碑)、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就展现形式而言,有全景画、情景剧、实物展、书画展等,也有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红色电影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让学生走进教育基地,现场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政治形势、战争场面,有助于他们对革命者价值理念和政治信仰的更深理解,更深地感受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与奉献,坚定“四个自信”,更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并愿意为之努力和奋斗。

(三)假期旅行模式

高校每年的寒暑假,给了大学生充足的校外自由活动时间。假期里,很多学生都会留出时间,选择外出旅行。如果鼓励学生开展红色之旅,再把红色之旅与红色文化研学结合起来,不失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红色之旅往往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深厚,是难得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红色之旅中融入研学的任务安排,大学生可以在游中学、在学中游,收到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教育效果。

为确保红色文化研学与红色之旅的有效融合,收到党建工作的预期效果,可以不确定学生假期红色之旅的具体路线和地点、内容,但一定要有假期开学后递交红色之旅研学报告的要求。研学报告不仅要有红色之旅的过程,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更要有对战争与和平、历史与信念等问题的思考,想到了什么,悟到了哪些。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旅行,通过研学报告的撰写,从心灵深处去领悟一名共产党员为崇高理想、伟大事业而奋斗甚至去牺牲的价值和意义。抚今追昔、展望未来,立志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

(四)基地建设模式

近些年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类教育基地已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渠道,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借鉴以上各类教育基地建设的做法,广泛联系本地战斗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管理单位,借助这些本地的红色资源,建立大学生党建实践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也可以借助已经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基地,融入党建活动安排,进行红色文化研学。

有了大学生党建实践教育基地,高校就可以将红色文化研学纳入学生党建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党员、拟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活动,使业余党校的课堂延伸到校外,并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因为基地建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基地红色资源的性质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需要,创设一项或几项固定的研学内容,以实现快速精准高效对接,方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推进党建工作在红色文化研学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

三、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

红色文化研学模式的创建,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渠道,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实工作中,红色文化研学要有效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关键还要看应用路径的设计。只有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才能真正把红色文化研学工作开展起来,充分发挥好红色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助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一)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吸引力

通过走出去研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要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上,积极引导学生会、团委、社团等组织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中走近并认同红色文化。特别是在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充分考虑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综合运用,着重突出红色文化的引领性和感染力。具体讲,就是要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切实发挥校园文化教育作用,促进红色文化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协调互动。要善于在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中,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潜在自觉,帮助他们更为深刻地领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养成高尚品质,坚定理想信念。还要借助各类活动的开展,提炼生动感人、激励性强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红色资源,并为他们心之所仰、愿学乐研。

(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教育精品线路

近些年来,随着红色之旅的兴起,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面向社会开放的场所也越来越多。比如,就辽宁省而言,仅公众知名度较高的就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关向应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景区、赵尚志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10 余处。辽西锦州一个市就有辽沈战役纪念馆、解放锦州烈士陵园、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东北第一党支部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旧址、锦州苹果文化廉政教育基地、黑山阻击战“101 高地”遗址等10 余处,并形成了锦州英雄城市“不怕牺牲、敢为人先”“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4]等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所有这些优质红色文化资源,都为加强当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研学实践空间和无穷精神源泉。各高校应根据本学校及学生专业特色,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机选择整合,打造合适线路,以使研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不同红色资源代表着不同的历史事件,传承着不同的历史意义,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使研学更接地气,形成品牌效应,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三)设计互动参与项目,增强红色文化研学情感体验深度

红色文化研学教育的本质在于体验和感悟,要从体验到感悟,再从体验到实践。所以,红色文化研学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旅行,它不仅需要参与者身临其境、参观体验,还需要有对研学内容的深切思考和来自内心的心灵共鸣。这就要求研学的主办者,不管选择哪一种研学模式,最好都能考虑将具体的研学内容以合适的项目来承载。只有契合大学生兴趣爱好、成长需求、体验期待的红色文化研学项目,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研学热情和体验主动。实践操作中,可以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和学生的专业特长,鼓励他们以革命历史片断或英雄人物故事为背景来创作情景剧,并于研学现场参与表演,让他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感知红色文化的厚重,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接受红色文化的影响。也可以选取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利用现代高科技影像技术,以更为形象的视听效果的再现,让他们身入其中、感同身受,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获取红色文化带来的强大精神震撼。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实际效果

当今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渠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要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优势,把红色文化研学内容与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有机嫁接,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高校要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网络链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矩阵力量,助推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可以通过校园网开办红色文化研学专栏,定期推送精典研学案例,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现场研学的感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党课”等模式,开设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网上课堂,将红色文化研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发挥网络红色文化教育的功能。还可以借助微信群等,在网上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内容的研讨,延伸拓展现场研学,深化大学生对研学内容的体验与感悟。

(五)构建综合保障体系,加强红色文化研学长效机制建设

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高校党委部门的精心策划、精密组织,也离不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具体执行中,涉及到政策和资金的整合、合适项目的选择、专业人才的培养、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安全 急救知识的培训、社会氛围的营造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因此,要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亟需建立起一套红色文化研学与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相互融合的保障机制。高校党委要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红色文化研学工作,在不断丰富完善研学项目、组织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大与红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联系,主动寻求地方支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构筑起校内校外有机结合、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的高水平开展,从而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不同,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不同,二者融合的模式和路径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各高校应在充分认识将红色文化研学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大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和本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围绕红色文化研学模式的创建和应用路径的设计,整合各方力量,大胆探索创新,加快走出一条将红色文化研学模式融入学生党建工作的成功道路,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合格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研学高校学生红色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红色在哪里?
研学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