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历史演变

2020-12-11陈梦欣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宋江林冲水浒传

陈梦欣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一、林冲形象少见于史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宋徽宗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癸辛杂识》引《宋江三十六人赞》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1](145)宋江起义确有其事,那么作为《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应该是有史可考的,然而在与水浒相关的史料中却并没有关于林冲的任何历史记载。

南宋龚开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使得宋江团体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但宋江三十六人的说法在当时来源已久,他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序》中云:“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 ”[1](145)以宋江为首,到李应收尾,竟未将林冲收于三十六人之中。

这里要指出一点,《宋江三十六人赞》应晚于《宣和遗事》,但龚开可能认为《宣和遗事》中的林冲形象过于单薄而显得可有可无,因此并未收入。

元刊《宣和遗事》中有六则提及三十六人,《杨志等押花石纲违限配卫州》《孙立等夺杨志往太行山落草》《宋江因杀阎婆惜往寻晁盖》《宋江得天书三十六将名》《宋江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宋江三十六将降》。则目仅此六则,正文叙述文字也极为简略,林冲在天书三十六人名单中被称为豹子头林冲。林冲的名字首见于史,但他只是作为押运花石纲的十二制使这样一个集体的身份出现,就像《红楼梦》晴雯在第五回中以四位丫头之一的身份出现,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并不涉及个人形象且无任何出奇之处。

元杂剧多爱搬演水浒戏,但只有《梁山七虎闹铜台》一剧对林冲略有描写,并且林冲也只是作为一个过场人物出现,梁山七虎指的是李逵、吴用、徐宁、燕青、雷横、秦明、朱仝,是没有林冲的。其他杂剧剧目更无丝毫内容涉及林冲。在元代平话《宋江》中,林冲直到二打祝家庄时才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出场,出场诗对他的介绍是: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这个形象基本上是把张飞的形象直接拿过来用了,作者也没有为他花费更多的笔墨。

由此可见,林冲这一形象在早期的水浒戏曲中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显得可有可无。直到小说《水浒传》中,林冲的地位陡然抬升,甚至有了专门描写林冲的“林六回”。林冲被塑造成为一位有着万夫不当之勇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勇、冷静、果断、精细,人物形象丰满有力。那么,对于《水浒传》这样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林冲的形象突然有了这么大的突破,真的是完全出自作者的创造吗?

二、林冲对历史人物林冲之形象的借鉴

聂绀弩先生在其编写的《中国古典小说论集》中认为,林冲的故事一方面出自作者的创作,另一方面在筋节上借鉴了他人的故事。根据张真先生所说:“宋徽宗年间,就有一位和《水浒传》第七回至第十二回中的林冲形象颇为相似的名叫‘林冲之’的人物。”[2](56)在《宋史》列传云:

林冲之,字和叔,兴化军莆田人。元符三年进士,历御史台检法官、大宗正丞,都官、金部郎,滞省寺者十年。出守临江、南康。靖康初,召为主客郎中。金人再来侵,诏副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同被拘执。初犹给乳酪,迨宇文虚中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冲之奋厉见词色,金人怒,徙之奉圣州。既二年,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徙上京,又不屈;置显州极北冱寒之地,幽佛寺十余年。渐便饮茹,以义命自安,髭发黑。病亟,语同难者曰:“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南向一恸而绝。僧室之寺隅。洪皓还朝以闻,诏与二子官。 子郁,从子震、霆。[3](2413)

我们将林冲与其对比来看:林冲之使金被拘执,林冲误入白虎堂被高俅拘执;林冲之被置显州极北冱寒之地,林冲被流放风雪极寒的沧州牢城;林冲之被囚禁后看守幽佛寺十余年,林冲被刺配后看守供奉佛教毗沙门天王的天王堂;林冲之渐便饮茹,以义命自安,林冲期望刑满回乡的随遇而安性格;林冲之所恨者国仇未复耳,而林冲与高俅之间的大仇最终未报;林冲之窆之寺隅,而林冲病逝于六和寺。

再有林冲之本传后附其侄震、霆之事:

震字时勇,崇宁元年进士,仕至秘书少监。以不附二蔡有声崇宁、大观间。

霆字时隐,政和五年进士,敕令所删定官。诋绍兴和议,谓不宜置二帝万里外不通问,即挂冠出都门,权臣大恚怒,亦废放以死,莆人称为“忠义林氏”。宝庆三年,即其所居立祠。宝祐中,又给田百亩,使备祭享以劝忠义云。[4](13223)看来林冲的形象可能不仅借鉴了林冲之的人物事迹,同时还借鉴了林冲之侄子的事迹。其侄震“以不附二蔡有声”,在《水浒传》中只有林冲和高俅有激烈的冲突;其侄霆亦废放以死,林冲被流放沧州也多次性命危在旦夕。莆人称为“忠义林氏”,《水浒传》林冲死后被追封为“忠武郎”。

综上可见,我们有理由相信林冲之及其侄的故事基本奠定了林冲故事的框架。不同之处在于:林冲之是一位爱国文官,林冲是一位武将,文弱的林冲之发展到《水浒传》林冲的形象时,已然变成粗通文墨而武艺高强的禁军教头。但《水浒传》也不是完全舍弃林冲之文官的形象。我们回顾一下林冲的出场:“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顶青丝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顶单绿罗团花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行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4](87)看其装束,英姿勃发而又不失俊秀儒雅,尤其他手中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实为之增添一种儒将之风。

三、《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意义

重新塑造林冲的形象,最重要的原因必然是为了符合全书的主旨需要。我们可以从林冲形象在全书中的重要意义来分析这一点。

林冲是《水浒传》中普通百姓因和官府发生矛盾而被逼上梁山的一类人中的典型,林冲和高俅的矛盾虽产生于个人,是“夺妻杀夫”的冲突,但该矛盾的性质却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奠定了全书“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中刻画的是一群被逼上梁山的拥有智与力的草莽英雄,林冲作为其中的一员,作者着力想要刻画他一步一步被逼上梁山从而蜕变成为一个英勇无畏的血性男儿的动态过程。

林冲最开始的特点就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我们且看林冲精彩的出场,不仅表现了他生性喜结交英雄并受他们江湖义气影响的一面,又通过鲁智深和他的对比描写表现出林冲身上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其时他得知妻子被调戏,当时就怒火中烧,连忙问道:“在哪里?”并慌忙“向鲁智深辞行”,然后“急跳过墙缺”,“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把那后生肩胛一扳过来”,大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4](88)这一连串急速有力的动作如黄河之水自天上来,气势如虹,读者都屏气凝神地等待下一秒,然而他对高衙内举起的那大有猛虎之势的一拳最终没有打下去。此时的林冲过着还算宽裕的小康生活,家有女仆,衣食无忧,有一份正经的工作,还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妻子贤惠美丽,岳丈慈爱明理,这一切都非常美好,他自然很满足于现有的安逸生活。但作者就是要把林冲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撕碎给读者看。

林冲早期的处世哲学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林冲的忍让并没有换来风平浪静。高俅没有轻易放过林冲,并且一次次想方设法加害于他,林冲依旧是步步退让,甚至在他被发配沧州以后,高俅仍然不肯放过他,竟指使陆谦来取他性命,林冲长期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他果断地手刃仇人,最终心无羁绊的走上了反抗之路。恶势力的迫害使林冲的性格一点点地发生转变,并且伴随着迫害的不断加深,这种转变也日益变得深刻,最终量变成为质变,林冲终于绝地反击,义奔梁山。

如果说杀陆谦是他反抗的第一步,那么杀王伦就是他反抗性的升华。杀陆谦更多的是因为他已经忍无可忍,走投无路,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杀王伦是因为此人“嫉妒贤能”,林冲认为他“做不得山寨之主”,又加上他屡屡推却晁盖上山,林冲为了梁山泊的反抗事业着想果断杀了王伦。到此,林冲的反抗性彻底塑造完成。

作者给与林冲形象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的叛逆性格的发展,他思想上的反抗性的升华。从举起拳头却因畏惧权势而放下的他,到被逼上绝境杀了陆谦走上反抗之路的他,再到主动手刃阻碍梁山事业的王伦的他,作者让我们见证了林冲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由林冲性格的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林冲在《水浒传》所占篇幅不多,但“林六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林冲是被官府逼迫而落草的一类人最典型的代表,高俅就代表了“上”,代表了朝廷的腐败黑暗,林冲和高俅的矛盾就代表了民众与贪官污吏的矛盾。小说通过林冲故事的敷演,从而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合理性。可以说,没有林冲与高俅的激烈冲突,《水浒传》“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意义就要大打折扣。

猜你喜欢

宋江林冲水浒传
智海急流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半斤八两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