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红色旅游景区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0-12-11李生萍李海飚孟庆兴
李生萍 李海飚 孟庆兴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在红色旅游方面,红色景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和优势,不仅可以对中国红色传统的使命进行弘扬和继承,而且在红色教育方面也极具优势。在文旅融合的影响下,红色景区对于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德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所以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红色景区,将其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加强产教融合,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加强高校景区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最大程度地符合协同育人需求。
高校与红色旅游景区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针对于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市场对于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旅游人才来说,既要对景区的导游词进行了解,也要加强文化底蕴的渗透与强化,给予游客良好的服务体验。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知识储备水平、讲解服务能力等,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1]。由此可以看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方面,高校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采取多样化方式,将学生红色文化素养提升上来,成为一名高素质旅游人才,统一好文化和技能之间的关系。而在对红色文化进行发扬时,应密切联系红色文化与旅游形式,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旅游人才。
高校与红色旅游景区协同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
加强产教融合
1.虚实结合: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基于文化角度,将旅游技能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加强育人新模式的应用。首先,应密切联系红色文化和旅游技能,引导学生对红色精神予以明确化,为形成旅游服务能力奠定基础,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为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传播创造有力条件。其次,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定期邀请优秀讲解员[2],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讲解,并对自身工作经验予以传授和共享,然后利用学生假期期间,可以让学生深入红色景区进行实习,与讲解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良好师徒关系的构建。最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红色旅游摄影大赛、红色纪念品设计大赛等活动的开设非常重要,为构建红色文化氛围创造有力条件,不断提高学校和红色景区协同育人水平。
2.以赛促教:红色历史,属于重要的教科书范本之一,在红色景区内,承载的红色资源具有高度的丰富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体。针对于红色景区的教育价值,与传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有效延续和蔓延革命精神。基于高职院校视角,应借助比赛形式,发挥出对于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如定期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大赛,通过故事,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比赛的帮助下,可以有机融合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想教育,有效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并使学生具备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加强景区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
要想有效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产教融合视角,高校和企业应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比如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同时,高校应与红色景区保持有效联动,加强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对红色景区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优秀的红色文化素质。对于红色景区管理人员而言,在学生考核方面,应保持一定的参与度,对于考核结果良好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助金[3],以此来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充分释放出来。此外,高职院校应不定期开展红色景区讲座活动,要求红色景区专家参与进来,确保学生对景区人才培养需求予以高度了解。借助高校与景区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现其针对性优势,并使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在就业领域中占据重要作用。
完善高校景区协同育人圈层模式
首先,应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校内红色生态圈的构建。在学生入校后,应提高对课程学习、社团活动的参与热情,然后对于红色文化,应在学生朋友圈中进行有机渗透,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的魅力,给予高校景区协同育人水平一定的保障。其次,应根据红色研学,加强校际红色生态圈的构建。遵循资源共享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加强红色研学的网络和实践基地的应用,发挥出对其他兄弟院校的吸引作用,让学生进行充分参观和考察,确保校际红色生态圈得到顺利构建。在校际间的红色研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校之间资源的共享性,维护自身影响力,满足资源扩充性需求,使学生对不同红色文化予以高度了解、掌握。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而言,应加强与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形成合力,加强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借助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而且还可以尽显红色旅游景区的魅力,更好地传播和继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