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音乐美学分析
2020-12-11李萌
李 萌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1)
第一章 舒曼的生平及创作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同时也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舒曼性格敏感又热情,坚持民主主义思想,其夫人克拉拉舒曼也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著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也是其得意弟子,受过其帮助以及提携。
1840年以前钢琴是舒曼音乐创作的唯一领域。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都创作于30年代。其中赋予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的最为鲜明。钢琴作品(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即景》等)都是创作于这个时期。1840年舒曼在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和心上人克拉拉结婚,这一年是他最为幸福的一年,同样也是作品最盛产的一年。1840年舒曼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上,他的最重要的声乐作品大部分都是在这一年中创作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生活》则具有一种抒情性的悲剧色彩,它表现了一个女主人公从少女、恋爱、结婚,直到丈夫悲惨死去的人生历程。歌曲内容含蓄,钢琴部分的情感衬托和相对独立化尤具特色。创作还包括交响乐四首,协奏曲(如《a小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等)、室内乐(包括三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四重奏,三首钢琴三重奏)。
舒曼的钢琴家梦想断送以后走上了作曲和音乐评论的道路。音乐家精通文墨的不多见,舒曼就是二者集于一声,并且是取得相当成就的一位音乐家。舒曼从小受到了书商父亲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诗歌作品,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尤其喜欢歌德,保尔,拜伦的作品。1834年,舒曼创办了杂志《新音乐》,这本杂志主要是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以及一些有才华却不被人重视的新时代音乐家。舒曼不仅在杂志中向读者介绍巴赫、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等古典音乐作曲家,并大力宣扬肖邦、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当代有才华的新生代音乐家,还热烈赞扬李斯特的音乐,使得很多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进入大众视角,可以说是推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一大功臣。
第二章 《狂欢节》的时代背景
钢琴套曲《狂欢节》是舒曼创作的第九号标题性小品,也是标题性小品最成功的的一部。《狂欢节》创作于1834年至1835年,那时候舒曼正和17岁的少女埃纳斯汀娜相恋,一切跟埃纳斯汀娜有关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在他的评论文章中提到“事情正好发生在1835年的狂欢节季,乐曲就一个接一个的完成了——气质庄重,却又处于惬意的个人氛围之中。我后来给这些乐曲命了名,并将这部曲集取名为《狂欢节》。他把爱人所居住城市波希米亚小镇“阿什”(德文拼写是“Asch”)的名加上自己的姓(舒曼的姓“Schumann”)为音乐材料,通过描写狂欢节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当时的德国的统治阶级处于政治上腐朽,思想上混沌不堪的局面,整个社会充满着庸俗腐朽的气息,连音乐界也毫不例外。音乐大师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的音乐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在贵族沙龙里出现的腐朽、粗制滥造、肤浅的供贵族玩乐的音乐。舒曼作为一位具有革命意识思想的音乐家,对当时欧洲掀起的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积极响应,在音乐上掀起了一场反对庸俗肤浅音乐,提倡改革创新的新音乐运动,在音乐评论界向那些庸俗,肤浅的旧势力做辛辣的嘲讽和猛烈的抨击。《狂欢节》由形象各异的21个短曲组成,每个短曲舒曼都为之加上了一个副标题,以此更好的阐释乐曲的内容。四个音符排列组合的主题贯穿全曲,整体调性布局统一,全曲一起呵成,犹如一幅狂欢节的一幕幕场景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第三章 《狂欢节》的美学分析
时代感和民主思想
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和时代感的代表作曲家。19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乃至欧洲当时都充斥着一种腐朽,落后,肤浅,外在的风气,资产阶级的统治腐朽落后,贪图享乐,连德国的艺术界也充斥着这种风气,很多音乐家们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勉强自己去创作肤浅,低俗的沙龙音乐,供统治着享乐使用。为了净化音乐界中腐朽落后的风气以及音乐家们只注重炫技而不重视音乐内容和形式的这种艺术见解作斗争,舒曼和一批进步人士纷纷奋起反抗的批判,他在《新音乐杂志》上以不同的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来阐述自己的音乐观点,从思想观念上给当时快要崩溃的德国音乐界一剂重量的强心剂。舒曼的提倡自由的、创新的、毫无束缚的音乐创作环境。他认为,艺术的三个死敌是平庸、千篇一律和粗制滥造。舒曼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充分的表现了他的音乐观点和民主思想,他的钢琴套曲《狂欢节》虽然是描写传统狂欢节场面的,但是实际上作曲家是通过传统的形式与内容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在《狂欢节》中,舒曼通过设想中的“大卫同盟成员国”成员以玩笑、嘲弄的方式同凡夫俗子斗争,以此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内容。在创新的形式中,舒曼开创了钢琴套曲的这种体裁,舒曼用不同的身份和形式来表明自己同传统腐朽势力的对抗的决心。
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一致
舒曼在作品音乐的创作中,不仅注重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同时也很注意艺术形式的创新,舒曼在作品的形式创新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创新。比如,在第十七首《帕格尼尼》中,舒曼写出高难度的远距离的跳奏技术,这一段模仿小提琴的跳弓的技巧,左右手像相反的方向远距离跳动,左右手的方向和力度都不相同,这段的难度和技巧都非常大,但炫技绝不是舒曼的本意,而是舒曼为了表现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的形象而精心设计的。舒曼认为音乐是内心流淌的情绪,音乐的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并且相一致,才能给人予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
音乐形象的丰富多彩
舒曼在刻画人物和场景形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幼接受文学的熏陶,舒曼对作品中怎样刻画形象有着最深刻的感受。在《狂欢节》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形象和场景形象——有狂欢节中的假面人物的形象、有音乐家肖邦、有舒曼妻子克拉拉的化身琪亚拉、有少女爱人艾斯特烈拉、有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有具有舒曼双重性格的化身约瑟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每一个形象都异常的生动。舒曼不仅每一个段落都有小标题的形象,而且音乐的本身也具有形象。《卖弄风情的女人》运用加休止的附点节奏、飘忽的曲调,形象地展现了一位妖艳女子扭动的身姿和轻盈的舞步,女子的婀娜多姿,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尽现眼底。《基阿林娜》的旋律运用连续的附点和跨小符的切分,再加上许多的强音记号,一个热情、沉着的克拉拉形象顿时浮现在眼前。
浪漫鲜明代表
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浪漫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这部《狂欢节》里的大卫同盟军就是舒曼思想中虚构出来的斗争军,他们与代表保守庸俗势力的人作顽强的斗争,并且最终一举歼灭敌人,获得最终胜利的故事。这是舒曼在当时的德国面对现实环境形势所做的努力,宣告了进步力量一定会获得胜利的信心。这对于当时浪漫主义乐派与顽固保守势力的斗争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他所领导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都给时代注入了新的血液,激励着后代以及热爱音乐的人们奋起反抗,为追求艺术的纯净和自由做了好榜样。
在舒曼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卓越的作曲能力和辛辣的音乐评论。他是十九世纪最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他的功绩给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增亮添彩,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舒曼的浪漫主义思想,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改变德国乃至当时全世界音乐界腐朽落后的音乐气氛,他坚信新生音乐一定会冲破旧势力的枷锁,得到重生,浪漫主义的音乐一定会在欧洲音乐史上谱写绚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