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教学应用实践研究
2020-12-11李雯雯
李雯雯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教学活动当中得到全面普及。该技术作为当下产品设计行业基本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渗透和发展,且产品设计专业以实践为主,教师也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体验,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 产品设计教学现状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产品设计课程属于理实一体课,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尤其需要合理导入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块,因此,在产品设计教学的学时分配上,通常实践操作大于理论学习。现阶段我国的产品设计教学环节普遍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讲授、实践应用,以及答疑辅导。在理论讲授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讲解教材中关于产品设计的理论,为后续学生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而实践应用则是引导学生进行命题设计,锻炼其设计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作业反馈等信息进行辅导和答疑,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在课上所学知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趋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态势,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案例+理论讲授,同时大部分学校的产品设计教学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环节中,教师无法兼顾每名学生的学习输入情况,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学生主动性很难得到提升,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较为普遍[1]。
2 “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教学应用实践研究
2.1 混合课堂模式
传统的产品设计教学模式以实体课堂居多,即教师在教学场地内对产品设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教学,更为注重推行的是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项目目标为导向,分类教学任务为驱动,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活动为核心,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线上大数据平台的监测与统计,通过学习曲线来引导教师进行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线上互动环节更为贴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此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用、检测和评价融合为一体,从而能够达到拓展学生学习产品设计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的目的,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其中线上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视频对学生的疑问在线解答,学生也能够在网络聊平台交流讨论。而线下教学课堂主要是对产品设计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教学方式有小组讨论、学习展示以及交流分享等几种方式。具体可以以某学校的产品设计教学为例,该校的产品设计教学使用的是“慕课”在线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即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慕课”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在线上课堂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由教师解答,该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以往在线下课堂完成教学的理论部分转移到学生自学和线上课堂中,减少了理论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占用的时间。该校使用“慕课”要求学生在线上学习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自主学习,学习主动性得到调动的同时,学习习惯也能得到培养。而通过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在线下的实体课中能够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和作品展示时间,师生间可以带着疑问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产品设计知识接受程度的提高,师生感情也能得到发展。
因此,合理运用“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点,能够促使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播者转变成了教学活动组织者,通过线上课堂的有效互动以及线下课堂的项目实践互动,可最大程度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2.2 教学内容重构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常分为三个模块,即课前线上微课的导入、课中线下理论的讲授,以及课后线上平台统计与线下实践测试结合的教学考核。首先是课前的线上自主预习。学生可以结合网上的资料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整合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兴趣。其次是课中的线下课堂讲授。教师可以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用学生在预习时总结的问题作为课程导向,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教学主体地位,结合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的真实项目,引导学生深入产品设计流程,强化知识点记忆。最后是课后的线上线下测试。教师在此环节中通过案例分析、项目答辩等形式强调教学重难点,在线上教学平台中测试后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根据测试反馈为学生提供知识拓展方向。此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较高,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学生间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设计。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此种教学内容重构方式与以往的线上教学不同,教师需要对产品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划分,将教学活动、任务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联系,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明确规划好哪些内容需要学生在线上自学,哪些内容需要教师在线下课堂重点讲解等。
优化教学结构可以将产品设计教学流程设置为:课前收集和制作学习资料,即思维导图、教学问题等,并将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发布在线上教学的平台当中。课中实施设定好的灵活教学方案,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小组讨论、抢答问题等。课后该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继续互动,完成产品设计教学活动总结。
2.3 多元评价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教学效果考核,可以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考察方式。以某产品设计教师的做法为例,教师一方面使用线上考察的方法,对学生每个教学章节完成的任务作为考核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线上相互评价作业,通过评价他人的设计作品发现并借鉴同学的闪光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线下考察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教师的线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设计思路,教师经常使用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作品展示,即由学生提出自己对展示作品感兴趣的设计亮点,展示者则负责讲解。在提问和讲解结束后,由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作品。
“互联网+”视角下的产品设计课堂评价原则以学生参与度和反馈内容的真实性为主,教学考核形式的设计更为注重线上平台监测的过程性考核和线下小组项目答辩阐述的项目化考核两者并行的考核思路。通过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引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代入,进一步优化了产品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2]。
3 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高教学效果,且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能得到提升,多维度的线上资源利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全方位的课程考核形式,更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复合型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