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到位是经销商的通病
2020-12-11
一、有目标,但执行不力,导致动力不足;贯彻不彻底,导致落实不到位
很多管理者都喜欢给自己公司规划一张宏伟的蓝图, 但总是被一些市场中反馈的小问题击得粉碎。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 在执行该目标时,要有明确的奖罚机制,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设定, 要有分工到个体的执行标准, 还要有一套监管机制等等。
在整个执行中,要多追踪过程,且要就某一阶段的成果作深入的总结, 从而把在做的过程中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并形成一套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大战略。
如果还感觉有点懵的话, 不防花点时间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相信能助你理清思路: 执行人是谁?执行中是否去追踪了? 执行后是否去总结了?目标是否进行分解了?阶段目标是否分工了? 是否有奖罚与监管机制?
二、有团队,但沟通不畅,导致貌合神离;太个人主义,导致人心涣散
很多经销商公司都有自己的团队,多者几十人,少者几个人,但不管人有多少, 能称之为团队的一定是能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去实现的团体。
但恰恰有很多公司里面, 所谓的团队,实则为团伙,在一起为各自的利益而战,与领导讨价还价,私下里抱怨不断,各有各的小九九,这样的团体在一起,能打胜仗才怪呢?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 作为整个团队的管理者, 应该经常把大家组织起来, 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 让团队中每个成员知道自身的亮点与问题,从中取优补短。坚决杜绝有“团队乞丐”的存在。
同时, 还要定期与每个员工单独交流, 多关心下员工工作以外的事, 并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优良习惯。 作为管理者,只有先了解员工,并与他们做朋友,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挖掘出他们的优点,调动出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他们的价值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三、有制度,但监管不严,导致有人钻空子;变来变去,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制度,定制度的目的肯定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合作, 起到相互约束对方的作用。 但恰恰有些管理者把制度当“尚方宝剑”,见谁都舞来舞去。 或者有些管理者视制度如虚设,按自己的行为习惯去监管。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 定了制度就必须要有监管, 且须按制度上的每一条款严格执行。 作为领导者,更须带头去遵守, 且对每一个员工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千万别开绿灯,要知道,制度不是你的权杖,而是公司所有人员约束与保障自己的武器。
同时,如果有违反者,一定要有公示。 另外,千万别凭着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变更制度,要知道,每一次制度的变更都会让员工没有安全感。如果非要变更, 则可以争取大家的意见,最好大家开个会,一起讨论制度的变更条款, 这样让员工参与进来的话,员工会对制度更重视。
四、有绩效,但过于形式,导致无绩无效;赏罚不明,导致哀声怨道
针对业务团队, 基本现在所有公司都采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但有些公司把绩效管理做得太过于形式或者在赏罚方面很不明确, 使得本该全力以赴的销售人员变得畏手畏脚或者哀声怨道, 这就失去了制定绩效考核的意义。
如: 公司规定本月新品开发网点要达到500 家, 完成了公司拿出多少钱奖励, 其中分到业务员小张身上的绩效任务是80 家,分到小王身上是60 家,但结果是小张只完成了40 家,而小王则完成了90 家,总共完成了400 家。
按理说应该奖励完成任务的,惩罚没有完成的, 但管理者认为总任务未完成,都不进行奖励了,但未完成任务的个人需要适当惩罚,这就导致了小张等人私下哀声怨道,小王等人失望至极, 以后再布置新任务时,谁也不会全力以赴,应付了事,更严重者还会导致人员流失。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 在执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人性化,不要一味的只想着要完成多少多少目标, 要知道使用绩效考核的初衷是通过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达成既定目标。
所以往往过程就比结果重要了很多,如上面的例子,一月内要完成500 家新开网点,分解到每周是125家, 这样到小张与小王头上就是每周20 家与15 家,注意每周总结,小张本周为啥没完成, 小王为啥完成了, 这是作为管理者要求反思与总结的,小张本周掉队了,我们就要利用团队的力量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让其下周追上来,并且在每周总结的时候给予完成任务的一定奖励。
到了月总结会的时候, 相信这500 家的任务是能完成的,即使没完成,也知道了是什么原因所导致;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个人, 一定要有些惩罚, 对于完成了的肯定要给予奖励的,千万别赏罚不明,容易让员工寒心, 寒心了的员工在团队中的负能量能直接导致团队变成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