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SEC项目视角下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分析

2020-12-11苗长青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考核思维课程

苗长青(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引言

在这个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科技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加之5G 时代的来临,“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前行趋势。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愈加重视国际人才的培养。在中国,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等教育人才,由中国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导,国内部分本科院校承办的国际人才培养合作项目——ISEC正式出台。ISEC 项目即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Undergraduate)],是依据国家2010—2020 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而开展的国际人才打造项目。该项目实施以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运用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层次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及体系,实现科学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务实锻炼学生的明辨创新思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

一、明辨性思维的内涵及追溯

(一)明辨性思维的含义

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上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使人们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与看法,逐步实现人们对任何事物都具有理性的思考、判断与选择的思维能力。它的一般过程可以归纳为质疑→求证→判断[1]。明辨性思维虽然让人们时常保持怀疑,但它不等同于让人们一味地质疑、批评与反对。一个真正具有明辨性思维的人,不但能够利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甄别、筛选哪些是科学客观事实,进而做出理性决定,而且更能够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科学性的并且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

(二)明辨性思维溯源

明辨性思维模式并非为欧美国家所独有,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华文化中就有所体现。从孔子与两小儿辩日之事到庄子《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从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之景,再到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3],这些现象就反映了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明辨性思维一直影响着华夏先贤们的思想及行为习惯。但遗憾的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明辨性思维并未形成一种系统的思维理论体系。

在西方的文明发展史中,明辨性思维方式最早体现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身上。苏格拉底的特有的教学法与反诘法,处处显示着明辨性思维的运用。随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更是对这种思维方式进一步地推广。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到20世纪初,称号“明辨性思维之父”的杜威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出现,标志着明辨性思维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使明辨性思维发展之路更加系统化[4]。而后,关于明辨性思维的研究也都被看作是围绕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展开或深入探讨的。

二、ISEC 项目中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效加快国内ISEC 学生适应国外教育模式

自20世纪杜威提出确切的明辨性思维理论体系之后,明辨性思维在西方教育中愈加重要。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大量信息呈指数型增长,甚至出现了信息资源爆炸的现象。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西方国家更加坚信人们需要以更明晰理智的思维眼光去面对大量信息资源,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开设专门的明辨性思维课程。与此同时,明辨性思维模式也渗透并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和思考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学生早已适应这种明辨性思维的教学体系,但对于我国即将出国学习的学生来说,明辨性思维仍是不小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国内学生并未接触过类似于明辨性思维的课程,所以国外的学习生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让国内的学生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明辨性思维课程是较为困难的,他们也很难真正将这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化为己用。另一方面,国外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明辨性思维,这与我国教学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国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感到不适应。

因此,在ISEC 项目中开展明辨性思维教学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帮助有出国深造意向的学生提前适应国外教学模式,缩短其国外学习的适应期,而且更能够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明辨性思维,帮助他们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化为己用。

(二)实现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的培养

ISEC 项目成立之初是为了挑选部分优秀学生走出国门,走向国外的高等学府学习知识,进而成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人才,更好地投身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内高考压力日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把ISEC 项目当作其追求更好本科院校、更好大学的毕业证的一种选择。这部分学生本身可能并无出国的意愿,只因其高考成绩有可能不被部分院校专业正常录取,所以选择报考这些院校的ISEC 项目来获取该院校的毕业证书。

明辨性思维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做出某项选择之前,对自身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即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在学生们经过较为系统的思维训练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参与ISEC 项目的初衷以及对这个项目的新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让有意愿出国学习的学生利用这种理性的思维体系对自己想要出国的意愿进行更为客观的深刻的权衡,以提升自身出国意愿的理智性,避免形成从众性与盲目性的决策。

(三)帮助学生弥补思维漏洞和突破思维定式

目前,国内教育虽然一直以各类政策来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收效甚微,各省份地区仍是应试教育独占鳌头。在我国需要受教育人口基数庞大的现实背景下,采用应试教育为主体的选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符合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实际情况的;但是,长期应试教学体系运行会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形成一种老师讲什么、“我”学什么的思维定式,很少有同学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讲这个,讲这个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思维上存在缺陷。并且,国内学生擅长接受知识而不是发现知识,缺少对某个已有知识或定理的关于自己的思考,这就造成了部分国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

而ISEC 中的明辨性思维课程可以利用较为充裕的时间去弥补学生的思维漏洞。接受明辨性思维课程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明辨性思维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够让大学生在相对丰富的校园生活中去实践运用明辨性思维,进而真正地将明辨性思维化为己用,成为他们习惯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不应只是在ISEC 项目中引进明辨性思维课程,而且对于其他本科教育阶段的大学生也应开展明辨性思维课程。

三、ISEC 项目视角下明辨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以渤海大学为例

(一)坚持理论与学科相结合

ISEC 项目中的明辨性思维不仅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且更应是贯穿于整个ISEC 项目的学科。就目前单独开设的明辨性思维课程来说,想要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单单依靠仅有的几堂课是不够的。从现有既定资源来说,将明辨性思维理论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其中,是目前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渤海大学ISEC 项目来说,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明辨性思维课堂上,授课教师将所学的其他课程引入明辨性思维课堂,站在学生的角度带领学生探索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教师的思维,体会如何运用明辨性思维去学习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逐步地掌握明辨性思维的精髓。除了专门开设的明辨性思维课程外,在专业课程里也可以融入ISEC 教学理念。如本学期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索宏观经济领域知识的时候,特别注重运用明辨性思维帮助学生领悟宏观经济领域的魅力。在讲授通货膨胀时,授课教师通过对通胀带来的成本进行深层次剖析,让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出现的背景及原因,继而通过明辨性思维打破学生对通货膨胀固有的局限性的看法,使学生对通货膨胀的认知上升到全新的高度。

通过明辨性思维理论与其他专业课的结合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运用明辨性思维,而且更能通过这种思维模式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领悟,使明辨性思维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辅相成。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门思维课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形式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是很难将其转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很有必要。可是,真正地将明辨性思维课程的理论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性结合起来,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在分配好课堂上讲解理论的时间与举例答疑的时间的基础上,分配好学生课下实践与课堂展示答辩的时间。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明辨性思维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而在规定课程时间内最大效用地开发学生的明辨性思维,促进明辨性思维课程教学的高效讲授。

其次,在明辨性思维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讲解什么叫明辨性思维,而且还要能通过与同学们深层次的对话探究,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明辨性思维的思考流程与逻辑所在,进而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的魅力。

再次,在明辨性思维课堂上教师会定期布置一些独特的作业,如创新创业策划方案。这份作业会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并自以为很周全的方案制定,但到了课堂验收的时候,面对教师与同学们的询问与质疑,就会发现自我方案仍存在漏洞。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学生是站在方案制定者的角度,在策划的过程中是以主观性的判断去审视自身方案的合理性,并不是真正地运用了明辨性思维去反思、审视自身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一次次不同的主题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策划进而展示其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明辨性询问质疑,使学生暴露策划方案存在的思维问题;通过教师运用明辨性思维让学生明晰自身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漏洞,让学生清晰知晓在未掌握明辨性思维体系时其选择与决定存在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三)注重师资力量的不断优化

鉴于我国国内目前的教育背景,在大学阶段从事明辨性思维理论研究的教师较少,有些院校的ISEC 项目中的明辨性思维课程的授课教师更是紧急培训上岗,所以,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扩大从事明辨性思维理论研究方向的教师队伍,从而使此课程授课得到保证,也更好地促进ISEC 项目的发展。在促进“量”的增长的同时,也要保证“质”的提升。要不断地对从事明辨性思维课程授课的教师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培训进修,从而保证师资力量的雄厚、强大。

就ISEC 师资力量而言,渤海大学明辨性思维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雄厚,既有多年从事明辨性思维研究的教育学教授,也有经过深层次明辨性思维培训的教师。一方面,从事明辨性思维课程教学的教师每年都会参加关于明辨性思维课程培训,通过学校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外出至名校学习明辨性思维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并参与由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本校相关授课教师开展明辨性思维课程研讨会,集众智探讨推动明辨性思维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学校每年还会定期开展“明辨思维,笃行致知”的师生辩论赛,通过一个个特色辩题、一场场特色辩论、一次次师生对辩,加强师生明辨性思维的运用,促进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明辨性思维的掌握程度,进而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规范明辨性思维课程学习成果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缺失明辨性思维的培养,使许多学校对明辨性思维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明辨性思维资料的缺少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国内大多数院校ISEC 项目中的明辨性思维课程只是一门考察课,而非考试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其不重视。为实现ISEC 项目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将明辨性思维课程设立规范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不应以简单的课堂考查来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

就渤海大学ISEC 项目来说,明辨性思维课程也是一门考查课,亦并未在期末考试周中设置单独的期末考核,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懈怠。作为一门思维课程,其考核方式仅仅复刻一些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是较为片面的。如何为明辨性思维课程量身打造一套特有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是当前明辨性思维课程发展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渤海大学ISEC项目可以参考西方教学体系中明辨性思维课程考核的经验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ISEC 学生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例如,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将情景模拟、个人展示、实际生活案例分享、既定主题下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考核方式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丰富明辨性思维课程考核方式,量化明辨性思维课程考核标准,并制定每一个考核方式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结语

在经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华夏文明已形成其独有的文明气息,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西方文化比我们更早地对明辨性思维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们在向他们学习时,需要坚持自己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要客观地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的明辨性思维研究的优势,在汲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背景与现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学生的明辨性思维教育之路。

猜你喜欢

考核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