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0-12-11渤海大学党政办公室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企业

高 云(渤海大学党政办公室,辽宁锦州121013)

内部控制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平稳、有效地进行,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规避各种风险,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决策失误的发生。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中大部分是针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和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和补充。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体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内部控制方面也显现出很多新的问题。剖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使其保持增长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1.内部控制的涵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高效获取并且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保证其生产经营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从而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自我约束、评价、控制和调整的各项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2.内部控制要素。根据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内容,我们把内部控制分为五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及特点

1.中小企业的特点。一是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在全国企业数量中所占比例超过90%,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价值都已经占到60%,我国中小企业涉及的业务非常广泛,已经渗入到各个行业中,行业齐全,经营范围、地域分布十分广阔。二是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组织架构较为简单,经营决策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可以较快地调整经营策略,改变产品架构,从而能更快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从而获取发展机会。三是资源贫乏,规模有限。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除了数量众多、决策灵活的优势外,还存在人力资源匮乏、资产规模较小的特点。中小企业组织架构决定了企业员工人数有限,缺乏人才储备资源。同时,其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资源与大企业相比较为贫乏,且其融资渠道有限、权益资本少、债务资本受限、资金资源匮乏问题是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方面。四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度较高。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解决对经营者激励约束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内部控制不严格,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五是竞争力小,生命脆弱。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在同一行业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这就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当市场经济不景气时,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

2.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在经济业务中实施程序控制、手续控制等措施,加强对凭证的复查和核对,加强各项经济业务与财务处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企业内部财务错误的发生,也便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自检和纠正,对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对采购监督、设备验收、资产领用等过程实施多重控制监督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内部资产缺失,避免内部资源滥用、挪用、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出现,有效保护中小企业内部财产安全。三是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法性要求中小企业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准,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谋求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审计程序,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内部实现互相监督、互相核查,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触犯国家法律规定,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合法性,也有利于维持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既可以相互牵制又能相互配合,有利于各个部门在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可以增加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条理性,使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提高工作效率[1],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控制环境方面

第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与大型企业相比其管理者文化水平偏低,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大多数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只把目光集中在生产部门,而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只注重眼前利益,不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计划和安排,很有可能在企业内部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不完善。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这样的组织治理结构就决定了在企业内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制衡的机制无法发挥其作用[2]。当前在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股份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二是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对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内部决策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缺乏客观性。三是企业产权缺乏流动性。中小企业长期固守相同的生产经营模式,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下降,企业产权交易受到限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具有不利影响。

第三,人力资源政策不科学。一是职位分析不到位,导致“人—岗”不匹配。职位分析是企业合理分配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职位分析体系,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这就造成企业内部形成“人—岗”不匹配的情况出现,导致资源浪费,也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二是绩效考核不科学,影响员工成长。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数都没有清晰明确的绩效评价体系,考核的标准并不科学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员工潜能发挥。中小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且形式比较单一,不具有针对性,不能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而且缺乏对员工自身的差异化的关注,因此其激励机制通常都名存实亡,不能发挥出预期的效用。

第四,企业文化作用缺失。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更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推进也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在我国,一般大型企业内部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而中小企业处于发展期更关注于市场竞争等方面而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导致企业软实力的缺失,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风险评估方面

第一,风险意识淡薄。一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者及员工都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中小企业处于发展中的爬升期,更加注重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发展的质量,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对战略决策所带来的风险不够重视。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管理者及员工风险意识淡薄[3],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与规避风险。

第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在做出战略决策时,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建立风险识别、分析、管理的机制。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独立的风险评估机制和专业人员,对潜在风险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识别和分析。而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及经营规模有限,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产生较大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方面主要体现在主要控制活动执行不力。第一,职责分离不到位。虽然在中小企业内部大多都制定了全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但由于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不够,内控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内控体系往往形同虚设[4]。当企业面临决策领导者和内控制度出现分歧时,通常以领导的意见为准,内控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授权批准控制执行不力。授权批准控制是在职务分工控制的基础上,由企业权力机构或上级管理者明确规定有关业务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与责任,使所有的业务经办人员在办理每项经济业务时都能事先得到适当的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有关经济业务,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家族式企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这种公司体制下,经常会有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发生,工作部门分工不明确,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执行不彻底。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第一,沟通状况不理想。目前中小型企业的显著特点是重盈利轻管理,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工作制度,在信息的反馈和沟通方面存在缺陷。中小企业要谋求长远、稳定发展,就需要采取更适合企业情况的沟通方式。与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相比,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架构,更能发挥信息沟通的效果。中小企业部门设置与大型企业不同,较为简单,上下级直接沟通的方式,能更清晰、高效地传递信息,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第二,信息化程度较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现状是经营规模较小,投资资源也十分有限。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内部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加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但由于企业信息系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所需要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性人才,并且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所需成本较高,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

(五)内部监督方面

第一,内部审计职能弱化。中小企业内部大多都设有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作为管理层下设的检查监督机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很难由自己掌握,更多的是被管理层支配,为管理者服务。并且内部审计的范围有限,内审人员更加注重进行经济监督,将工作重点集中于财务方面,对企业管理层面的审计监督存在缺失,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开展,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第二,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监督“空中楼阁”的情况普遍存在,再加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会计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会计财务人员不能保持真正的独立,导致大多数企业在发挥内部监督作用方面都与预期存在差距,内部会计监督弱化。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优化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

1.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机遇,另一面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企业所面对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谋得可持续发展也越发艰难。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中小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风险规避等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2.健全公司高层的治理结构。中小企业要想完善治理结构应当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为根本,再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同时,企业要合理地划分董事会、监事会等各个权力主体的职责,确保权责划分合理可行,各个权利主体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出现部门权责不对等的情况出现[5],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3.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品质。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润滑剂”,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人才考核晋升制度,为企业招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并落实科学、透明的考核机制。奖惩结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二)加强风险评估建设和实施

1.建设企业风险文化,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可以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进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工作的自觉性。在企业内部,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凭借企业文化的积极力量,在企业中营造出良好的防范风险的氛围,将内部控制理念转换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2.运用合适风险工具,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策略工具共有七种: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合理地运用风险工具,有助于企业及时有效地防范风险。在对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选择时,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结合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方法,并坚持采用规范的方法合理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3.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为了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应在责权统一的基础上,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为企业进一步实现最终的经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密切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划分,将信息落实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作用,为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控制活动设计

1.设计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可以确保管理者的指令得到很好地执行,其中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职责分离等活动。企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分类,例如预防性控制活动,在经营交易发生之前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对其加以控制;查错防弊型,即对交易活动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审查并加以有效控制等。

2.促进控制活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是需要全员参与的重要过程,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强思想建设再结合适当的激励制度,让每个员工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活动中去,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控制活动是企业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的,管理者应将其与自身的发展目标相结合,避免出现为了控制而控制的情况,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四)改善组织沟通现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沟通在内部控制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内部管理者与下级以及同级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企业应该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构建更便捷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再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并实时采集、整合、处理相关信息,减少数据冗余,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效率,有效地保证内部控制的及时性和相关性。企业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搭建完备的信息管理体系,从系统初始开发、运用以及后期的维护、控制,企业都需要配备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用,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五)提高内部监督能力

增强企业的内部监督能力,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功能,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6]。中小企业组织架构较为简单,人员有限,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需要较高的成本作为支撑,企业内部也没有充足的专业人员,可能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设立专门审计小组或审计负责人,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及时向管理者汇报审计工作的进展,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内部审计的成本,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