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角大楼文件”与“五角大楼文件案”

2020-12-11刘东明

关键词:尼克松伯格五角大楼

刘东明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集团,北京 100875)

所谓“五角大楼文件”(ThePentagonPapers)是指从1967年起美国国防部秘密编纂的有关美国政府卷入印度支那战争的“绝密”研究报告。此报告对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68年3月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轰炸北越这一时期的对越南及整个印度支那的外交决策和外交政策作了深刻的回顾、分析和总结。1971年此文件泄露,美国最高法院对这一“涉密”案件进行了审判,这份秘密文件最终为外界所知。国外的越南战争研究,尤其是美国的越南战争研究成果丰硕,可谓汗牛充栋,对“五角大楼文件”及其案件本身的研究也很透彻。相关文件已经整理出版,有三个权威版本:参议员格拉维尔版、《纽约时报》版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版。此外还有乔治·C·赫林的《五角大楼文件简本》(1)George C.Herring, The Pentagon Papers:Abridged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1993.等。关于案件本身的研究著作有:肯尼斯·索尔特的《五角大楼文件案》(2)Kenneth W.Salter,The Pentagon Papers Trial, Berkeley,California:Editorial Justa Publications,1975.,戴维·鲁登斯坦的《报刊叫停之日:五角大楼文件案的历史》(3)David Rudenstine,The Day the Presses Stopped:A History of the Pentagon Papers Cas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彼得·施拉格的《忠诚调查: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与秘密政府的规程》(4)Peter Schrag,Test of Loyalty:Daniel Ellsberg and the Rituals of Secret Government,New York:A Touchstone Book,1974.等。安·费根·然热及米克尔约翰研究所编辑的《五角大楼文件案案宗集:有关程序指南及索引的注解》(5)Ann Fagan Ginger and the Meiklejohn Institute Staff,Pentagon Papers Case Collection:Annotated Procedural Guide and Index,Berkeley,California:Meiklejohn Civil Liberties Institute,Dobbs Ferry,New York:Oceana Publication,Inc.,1975.,条列米克尔约翰研究所所存官方记录、庭外原告被告在案审时发布的相关辩词、

裁决、物证、笔录及报刊评论、协商资料等,并对上述内容详加注释说明,还附有完备的索引,是研究本案的重要资料之一。

尽管美国方面关于越南战争的文件多已解密,但中国、苏联有关越南战争时期的政策文件多未公开,越南方面的档案不易获得,因而中国的越南战争研究深受文件来源限制。受资料短缺的影响,有关研究比较薄弱,既缺乏宏观的整体研究,也缺少深入的微观探讨。前者如没有综合性的越南战争史著作的出现,后者如在越南战争军事理论、中国和苏联参与战争的情况、美国印度支那政策中的日本因素、越南战争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关系演变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上缺乏深入的探究。有关论著和论文较少。相关论述有时殷弘的《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1954—1968)》(6)时殷弘:《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1954—196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潘一宁的《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越南战争的国际关系史(1949—1973)》(7)潘一宁:《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越南战争的国际关系史(1949—1973)》,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李丹慧的《中美苏在印度支那的角逐及相互关系的变化》(8)参见徐天新、沈志华:《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1945—197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等。这种状况与越南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热战”之一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作为越南战争研究的关键性史料,“五角大楼文件”虽然已经全部解秘,但在国内的学术研究中很少受到关注,也未被充分使用,对“五角大楼文件”本身亦缺乏全面的介绍。已有的研究包括张艳明、刘婧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始末》(9)张艳明、刘婧:《“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始末》,《环球军事》,2007年第5期。,刘建民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与档案开放》(10)刘建民:《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与档案开放》,《山西档案》 ,2005年第2期。,杨津涛的《五角大楼文件案〈纽约时报〉将美国政府击倒在地》(11)杨津涛:《五角大楼文件案〈纽约时报〉将美国政府击倒在地》,《文史参考》,2012年第21期。,张陆源的《“五角大楼文件”案(1972年)与新闻保密审查》(12)张陆源:《“五角大楼文件”案(1972年)与新闻保密审查》,《保密科学技术》,2017年第1期。等等,但上述研究大都是从新闻出版、档案建设、法律法规的角度作梗概性的叙述。本文在充分利用中外相关材料和最新史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五角大楼文件”的源流,挖掘其背景因素,补充匡正诸多内容,介绍其版本情况,揭示其对国际关系、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内政治的巨大影响,以期能对越战史、美国史和冷战史的研究有所启示与补益。

一、出台

“五角大楼文件”是在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Robert S.McNamara)(13)麦克纳马拉(1916—2009),193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39年获哈佛商学院硕士学位,后在哈佛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军后勤系统工作,以中校军衔退伍。战后,麦克纳马拉受雇于福特汽车公司,成就显赫,1960年成为福特家族以外第一个担任该公司总裁的人。不久,他出任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并在约翰逊政府时期连任,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起了重要作用。1968年2月,他离开五角大楼,任世界银行行长。1981年,麦克纳马拉退休。的指使下编写的。麦克纳马拉于1961—1968年出任美国国防部长。他在国防部召集一批所谓学院派精英(14)称“出类拔萃之辈”,已经成为越南战争的专有名词,是由各方专家组成的主导越战决策的总统班底。详见戴维·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著《出类拔萃之辈》(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69)。,以计算机系统分析和社会科学中的博弈论作为国防预算与战争决策的依据,通过一系列改革结束了国防部内部三军纷争的局面,实现了国防部的“文职控制”,掌控了五角大楼这一军事官僚机构,建立起一个“麦克纳马拉王国”。麦克纳马拉力主将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改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强调反游击战术与核导弹的第二次打击能力。在对越政策上,他是一位典型的“鹰派”人物,曾九次访问南越,极力主张采取强硬手段消灭“入侵”南越的“越共”,并迫使北越放弃“兼并”南越的企图。麦克纳马拉是美国侵越战争的主要决策者和美国政府日常作战行动的首席发言人,凡是有关越南战争的事务,麦氏事必躬亲,“鸽派”由此称这场战争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McNamara’s War)。

起初,麦克纳马拉对美国在越南的战争结果作了乐观估计,认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北越方面将很快放弃推翻美国支持的西贡政权的企图,因此他支持美国在越南越来越深的军事卷入。但随着美国在越南逐渐陷入困境,到1965年12月,他开始对美国在越南的行动产生怀疑。1967年5月19日,他向约翰逊总统递交了一份计划从越南撤军的备忘录,反对战争升级,积极建议谋求政治解决,要求把轰炸限制在北纬20度以南,将增派军队数量限定为3万人(15)Robert S.McNamara,In Retrospect: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New York:Times Books,1995,pp.266—273。。麦克纳马拉进而发起关于美国对南越承担义务的全面调查。1967年6月,他在国防部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意在分析和归纳美国的对越政策,探讨美国在越南失利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备当时国防部使用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翔实的史料。原计划组建六人团队在六个月内完成该项目,但后来团队扩大到36人。该团队主要由官方和私人组织的学者组成,包括国防部与国务院的文职和军职专家,受政府资助的专门研究机构的人员以及很多编外顾问和学者。团队最初由主管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翰·T·麦克诺顿领导(16)7月,麦克诺顿因空难身亡,领导权由保罗·沃恩克执掌。。麦克诺顿安排自己的助手莫特·霍尔珀林(Morton Halperin)统筹管理,具体研究工作则由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莱斯利·H·盖尔布(Leslie Howard Gelb)(17)莫特·霍尔珀林和莱斯利·H·盖尔布为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为亨利·基辛格。盖尔布曾在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美国国防部国际安全局任职。负责。麦克纳马拉要求团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客观的”探讨(18)George C.Herring, The Pentagon Papers:Abridged Edition,p.xiv.。1967年6月17日,相关工作启动。此团队成员接触到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国务院以及白宫各部门20多年的所有文件,包括备忘录、情况记录、电报以及各部门的报告(19)Leslie H.Gelb,“Letter of Transmittal of the Study”,The Pentagon Papers,Boston:Beacon Press,1971,p.xi.。此项研究还利用了一些外界材料,如报纸、期刊和研究专著等。为避免招致反对,麦克纳马拉没有将此事向约翰逊总统汇报,并避开了“鹰派”人物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国家安全顾问沃尔特·罗斯托,也因此没有进行任何采访活动(20)麦克纳马拉在《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In Retrospect: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一书中说,当时他认为文件编纂一事“不是什么秘密”(p.280),故没有告知总统和国务卿,但事实上参与文件编写的所有学者都得到过对外保密的指示。。

研究工作历时18个月完成,最终成果的正式名称为《美国对越政策的决策过程》(HistoryofU.S.Decision-MakingProcessonVietnamPolicy),被列为“绝密”(Top Secret-Sensitive)。人们一般称之为“五角大楼文件”。这项研究报告共印制了15套,其中七套在国防部内部分发,剩余八套被分送到其他部门(21)兰德公司(Rand Corp)两套,国家档案局(Department of National Archives)两套,国务院两套,新任国防部长克利福德一套,离职的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一套。。

“五角大楼文件”共47卷、7000多页,总计约250万字,重达60磅。研究报告以时间和专题为序,每个专题下包括概括分析、大事年表和原始文件等部分。概括分析文字约有3000多页,所附官方文件达4000多页。这份报告涵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起,至1968年8月5日巴黎和谈开始这段时期,涉及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五任美国总统就越南问题所作的政治及军事决定。报告文件显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反对日本控制印度支那。二战后期,罗斯福总统提出印度支那“非殖民化”建议,反对法国再度控制印度支那,主张对印度支那实行国际托管。不过,由于局势发生变化,罗斯福在去世前同意法国在战后重新控制印度支那。(2)杜鲁门政府沿袭了罗斯福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正式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前期(1946—1950年),美国名曰“中立”,实际上偏袒法国,支持保大政权。“冷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视印度支那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中国革命胜利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紧在东亚推行遏制政策,开始不断向法国提供直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支持法国进行印度支那战争。(3)艾森豪威尔政府破坏《日内瓦协议》,阴谋破坏越南北方的新政权,竭力阻止北越接管越南南方,并在南越扶植吴庭艳傀儡政权。艾森豪威尔政府两次拟议“联合”英国对越南战争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1954年,美国继续策划“联合行动”,筹建“东南亚条约组织”。“多米诺骨牌理论”成为美国印度支那政策的指导方针。(4)肯尼迪政府时期,由“有限冒险”转向“大规模介入”政策,发动“特种战争”,用美国战斗部队以外的多种军事手段,直接协助南越政权作战。(5)约翰逊上台后,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开始对北越展开大规模轰炸,最终直接把战斗部队投入到越南战场,“特种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从报告文件可以看出,罗斯福政府时期是美国介入越南事务之始,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则为美国大规模卷入越南战争准备了条件,肯尼迪、约翰逊任期则深陷越战泥潭。

二、泄漏

“五角大楼文件”披露了当时人所不知的高层决策内幕,尤其是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对越政策的制订过程中,滥用权力,暗箱操作,歪曲事实真相,欺骗国会和公众舆论的事实。文件揭露,在杜鲁门政府援助法国、肯尼迪政府向南越派遣军事顾问团、约翰逊政府推动国会通过 “东京湾决议案”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都采用了欺骗的手段。

该文件由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inel Ellsberg)(22)埃尔斯伯格是一名经济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58年加入兰德公司。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透露给《纽约时报》等媒体,引发了“五角大楼文件案”。埃尔斯伯格于1964年担任国防部主管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的助手。1965年中旬,他自愿到越南服役,任驻西贡大使馆主管越南各省绥靖政策的主要助理,负责评估“绥靖”(pacification)政策在越南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从1965年春天到1966年春天,他属于强硬的“鹰派”,“希望并努力取得成功”。但在越南的两年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开始怀疑美国在越南的行动“是否有这样的权利——比在我们之前的法国有更充分的权利”?埃尔斯伯格对身处困境的越南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无法忍受这场无望的战争”(23)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New York:Viking Penguin,2002,preface viii.。他发现,“到1968年,甚至更早,所有官员和我一样都希望美国摆脱这场战争”,幻想破灭,情绪悲观(24)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reface ix.。埃尔斯伯格还发现:美国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卷入越战;美国历届政府在越南问题上误判形势,致使美军深陷越战泥潭,为掩饰决策失误,政府不断掩盖战争真相,整个战争就是“谎言和欺骗”(25)George C.Herring, The Pentagon Papers:Abridged Edition,p.xv.。

1967年6月,埃尔斯伯格因肝病返回美国,并在同年以政府资助的加州兰德公司研究员的身份参加国防部越战研究工作,是参与研究越战报告的36位专家之一。他负责1964—1965年间美国越战政策的研究和编纂工作。1969年初,为防止文件被沃尔特·罗斯托等人发现后彻底销毁,莫特·霍尔珀林和莱斯利·H·盖尔布将两套“五角大楼文件”通过埃尔斯伯格保存在兰德公司,埃尔斯伯格因而有机会掌握完整的“秘密文件”。

从1967年年中开始,面对尼克松政府不断扩大越南战争的情况,埃尔斯伯格为敦促政府从越南撤军,进行了一系列走访游说活动。他向一些高层官员反映越南战场状况,并向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提出报告,批评美国政府在即将到来的越南选举中支持阮文绍和阮高其的做法。1969年初,他向当时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提交了可供选择的撤军方案。他还写信给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及约翰逊政府时期的民主党高层官员,希望他们发表声明承认民主党在过去的越南政策上存在失误,以为尼克松的共和党政府从越南撤军减少舆论压力,进而推动美国退出越战。但这些努力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1969年7月,美国特种部队在越南枪杀1名北越战俘;美国陆军部最终决定对涉事的8名士兵不予起诉。他认为美国“整个军界、政界都是一丘之貉”。1969年8月28日,埃尔斯伯格在哈弗福德聆听了兰迪·凯勒的反战演讲(26)当时,兰迪·凯勒因拒服兵役已被法庭判处两年监禁,此时已有包括鲍勃·伊顿在内的多位拒服兵役者被捕入狱。,深受触动。

1969—1970年,借助兰德公司同事安东尼·拉索(Anthony Russo)的帮助,埃尔斯伯格利用工作之便,将47册文件复印之后偷偷带出。1970年4月,为行动方便并避免连累兰德公司,埃尔斯伯格辞去兰德公司的工作,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成为名正言顺的“鸽派”(27)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330—342,426—429.。埃尔斯伯格认为应该揭露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内幕并将文件的重要部分透露给公众。

埃尔斯伯格首先将文件复印件提交给当时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参议员威廉·富布莱特(William Fulbright),并尝试与乔治·麦戈文(28)麦戈文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曾口头表示支持埃尔斯伯格,答应就“五角大楼文件”举行听证。但麦戈文担心这一举动会影响他接下来的总统竞选而最终退缩。、盖洛德·纳尔逊、马赛厄斯等参议员沟通,希望他们在国会上公布这些文件,以达到警示政府的目的;还力图在为事关毁坏征兵署文件的“明尼苏达八人案”作证的法庭上公开文件。他甚至提请基辛格阅读“五角大楼文件”,试图改变基辛格的既定越南政策。但这些努力均未获成功。

1971年3月下旬,埃尔斯伯格将文件复印件交给《纽约时报》记者尼尔·希恩(Neil Sheehan),并要求《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形式公之于众。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以“越南档案:五角大楼追溯美国逐步卷入越南30年的研究报告”(VietnamArchive:PentagonStudyTraces3DecadesofGrowingU.S.Involvement)为题开始刊载这些文件。文件公开后,舆论大哗。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泄密事件会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此时,尼克松正寻求1972年的连选连任,绝密文件泄露使尼克松政府备感难堪和恐慌。尼克松尤其担心1969年年初及之后一段时间内代号为“菜单”(Menu)的轰炸柬埔寨的计划以及1971年以后轰炸北越和老挝等方案为外人所知。为实施这些轰炸计划,尼克松采取了许多“非法手段”,如绕开国防部部署军事行动,为争取拨款伪造文件,伪造飞行计划,篡改飞机攻击位表等等(29)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330—342,426—429.。当时尼克松政府正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担心事件会引发中方的不信任。美国国家安全局担心有关密码会被泄露,中央情报局则担忧有关情报人员的名单会遭暴露(30)George C.Herring, The Pentagon Papers:Abridged Edition,p.xvii.。美国司法部立刻对泄密事件展开了调查。

6月16日,埃尔斯伯格将两份“五角大楼文件”复印件交给《华盛顿邮报》记者本·贝迪肯恩。本·贝迪肯恩遵埃尔斯伯格嘱托将其中一份于6月24转交给首位公开反对越战的阿拉斯加州联邦参议员迈克·格拉维尔(Mike Gravel)。6月17日,一位名叫悉尼·蔡司的记者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曝出了埃尔斯伯格。埃尔斯伯格不断变换居住地点,与此同时将文件复印件转交给《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太阳时报》、《洛杉矶时报》、《圣路易邮报》、《基督教箴言报》和《新闻当天》等17家报社。6月24日,《洛杉矶时报》等12家报社同时开始连载“五角大楼文件”。

6月25日,波士顿地方法官韦内塔·塔索普洛斯发出逮捕令。6月28日,埃尔斯伯格最终不得不自首,他面临着12项重罪指控以及长达115年的刑期。

三、审判

6月14日,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以违反保密法令为由,要求《纽约时报》停止连载文件,但遭婉拒。《纽约时报》在第三天继续刊载。6月15日,政府将《纽约时报》诉至纽约南区地方法院。6月16日,刚由尼克松授予终身职位的联邦法官默里·格法因(Murray Gurfein)颁布临时禁令,禁止《纽约时报》继续刊载泄密文件。《纽约时报》遵照禁令停载。6月18日,庭审开始。在庭审中,报方强调宪法第一条修正案所赋予的出版自由的权利,而政府方面则强调“泄密”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9日,纽约法院判定政府未能证明美国国家安全因为这些历史文件的发表而受损,否决了政府方面的要求。政府方面随即向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申请延期执行禁令。经庭审,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将该案发回纽约法院,要求在7月3日之前重新听证,以判定导致禁载的“对美国的安全造成如此严重和直接的危险”的 “正当的理由”是否存在。

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也开始连载“五角大楼文件”,并拒绝了司法部的停载要求。《华盛顿邮报》遂被诉至华盛顿的联邦地方法院。华盛顿特区联邦法官格哈特·格塞尔驳回了政府的禁令要求,但旋即被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推翻。巡回法院要求地方法院重新审理,而地方法院再次作出了有利于《华盛顿邮报》的判决。23日,巡回法院判定《华盛顿邮报》胜诉(31)Floyd Abrams,Speaking Freely:Trials of the First Amendment,New York:Viking Penguin,2006,p.35.参见〔美〕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第一修正案辩护记》,王婧、王东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9页。。

6月24日,《纽约时报》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审查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司法部也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要求推翻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关于《华盛顿邮报》的裁决。6月2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两案并审(NewYorkTimesCo.v.UnitedStates),并在26日11时开庭。1971年6月30日,此案作为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有关的“事前限制”(prior restraint)案例,美国最高法院以6票对3票判两家报纸胜诉。最高法院的判词(per curiam)指出:除了“新闻的披露……肯定会对国家和人民导致直接、即刻且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情形,就不能对报刊发布的内容予以“事前限制”(32)〔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最高法院史》,毕洪海、柯翀、石明磊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7页。。“政府方面都没能尽到举证的责任”(33)David Rudenstine,The Day the Presses Stopped:A History of the Pentagon Papers Cas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p.302。。法官因而后撤其法律边界,缩小政府“绝密文件”的保护范围(34)田耀:《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经典案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页。,否决了美国政府发布永久性禁令的要求,允许报纸恢复刊载“五角大楼文件”。

1971年6月30日,美国政府指控埃尔斯伯格犯有间谍罪和盗窃罪。8月,安东尼·拉索被判免于起诉,但因拒绝出庭作证被裁蔑视法庭拘押6周,12月29日又被认定为埃尔斯伯格同案犯而被拘,并面临35年的刑期。

与此同时,尼克松下令以“非法手段”对埃尔斯伯格进行报复,制订了“遏制埃尔斯伯格”的八点方案。其中包括:锁定为埃尔斯伯格提供帮助的内部情报人士,搜寻相关机密文件,调查埃尔斯伯格的前妻及他以往在兰德公司和国际安全事务部的同事,要求中情局对埃尔斯伯格进行秘密的心理测评等。尼克松接受总统处理国内事务的副手小伊戈尔·克罗夫的建议,成立所谓“堵漏工”(plumbers)特别调查组,成员有尼克松的特别顾问查尔斯·科尔森,政务顾问约翰·埃利希曼及其助手埃吉尔·希罗,基辛格的助手戴维·扬,以及曾任职白宫的前中情局特工霍华德·亨特和联邦调查局人员戈登·利迪等。他们策划派人秘密搜查埃尔斯伯格的前心理医生刘易斯·菲尔丁(Lewis Fielding)博士的办公室,力图查到一些关于埃尔斯伯格的“见不得人”的隐私资料,进而诋毁埃尔斯伯格的声誉,使之身败名裂,最好迫使其流亡,或是让他无地自容而自杀。1972年5月3日,迈阿密特工小组收到指令,在国会山的讲演中“彻底搞残埃尔斯伯格”,“打断”他的双腿,但因埃尔斯伯格与周围群众过于紧密而未成功(35)当天晚上,这些人侦察了下一个目标——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水门办公室。。基辛格授意联邦调查局对埃尔斯伯格和“五角大楼文件”另一主要负责人莫特·霍尔珀林的电话进行监听。

1973年1月,法庭开始对埃尔斯伯格和安东尼·拉索进行审讯(UnitedStatesv.Ellsburg-Russo)。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桩涉及美国公民向公众泄露政府机密的控案(36)Ann Fagan Ginger and the Meiklejohn Institute Staff,Pentagon Papers Case Collection:Annotated Procedural Guide and Index,p.xv.。尼克松为挽回被动局面,不断干预司法行动,阻挠联邦调查局对当事人的取证调查,甚至支付给霍华德·亨特7.5万美元作为封口费,以遮掩“针对埃尔斯伯格的不光彩行为”,怂恿其在法庭上作伪证(37)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456—457,448—454,421,457,422—426.。尼克松还指使总统助手威廉·沙利文删除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档案中有关监听埃尔斯伯格的相关报告(38)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456—457,448—454,421,457,422—426.。

不久,“水门事件”曝光。在对埃尔斯伯格和安东尼·拉索开庭审判后的第七天,负责此案的马修·伯恩法官接到“水门事件”检察官厄尔·希尔伯特发给当时助理司法部长亨利·彼得森的备忘录,内容涉及霍华德·亨特和戈登·利迪曾前往埃尔斯伯格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行窃之丑闻。法官在陪审团和众多媒体面前公布了希尔伯特的备忘录,举座皆惊。1973年5月11日上午,新任联邦调查局长威廉·拉克尔肖斯告知法官: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档案中有关监听埃尔斯伯格的文件已经丢失。

“五角大楼文件案”的审判与“水门事件”交织在一起,法律的天平开始向被告倾斜。5月11日,马修·伯恩法官判定:中情局“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弄虚作假,隐藏证据,对被告进行电话监听,销毁相关文件,违背了“法律精神”(a sense of justice),因而“接受被告提出的驳回政府指控的建议”(39)Peter Schrag,Test of Loyalty:Daniel Ellsberg and the Rituals of Secret Government,pp.355—356.“Opinion of Judge Byrne Dismissing Charges”,in Ann Fagan Ginger and the Meiklejohn Institute Staff,Pentagon Papers Case Collection:Annotated Procedural Guide and Index,pp.159-163。。埃尔斯伯格被无罪释放,并因此成了“反战英雄”。

四、余波

“五角大楼文件案”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对遏制尼克松的战争权力阻止美国重新对越南、老挝的轰炸,缩短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0)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456—457,448—454,421,457,422—426.。尼克松无法再利用其手中的政治资本削弱反战的力量。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立法来限制总统的权力。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美军在北越、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的地面、空中和海上行动的经费使用。11月,国会通过《战争权力法》,规定有关军队部署的任何决定必须在60天内得到国会批准,从而限制了总统进行战争的权力。这导致在1975年南越伪政权行将瓦解之际,美国政府无能为力,只能袖手旁观。尼克松竭力采取一切手段维持原有的轰炸计划,兑现确保南越阮文绍政权的承诺,但受“五角大楼文件案”的影响,他不得不最终放弃。“国会通过对财政的控制,收回了九年前下放给总统的权力,国会正在停止美国发动的轰炸,越战行将结束。”(41)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456—457,448—454,421,457,422—426.美国前国务卿赛勒斯·万斯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文件的“公布简单地讲影响了公众意见,公众意见又影响了战争持续的时间”(42)Floyd Abrams,“The Pentagon Papers a Decade Later”,New York Times,June 7,1981,p.22.转引自〔美〕弗洛伊德·艾布拉姆斯:《第一修正案辩护记》,第58页。。

“五角大楼文件案”间接导致尼克松失去总统宝座,并引发了美国一系列的政治变动。为谋求在1972年的总统竞选中连任,尼克松进而将“堵漏工”模式用于对付政治对手民主党。尼克松当初乐于看到 “五角大楼文件”中民主党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文件披露于世,认为这样可以借机利用其中肯尼迪、约翰逊政府介入越战的事实抹黑民主党,尼克松手下甚至伪造了肯尼迪指示暗杀南越总统吴庭艳的电报,因为吴庭艳信奉天主教,这样就可以在竞选中“争取飘忽不定的天主教人士”(43)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p.456—457,448—454,421,457,422—426.。八个月后的1972年6月17日,“堵漏工”小组中的詹姆斯·麦科德等五人(44)麦科德为“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首席安全顾问。其他四人为尼克松竞选班子总部成员,都曾就职于中央情报局。,潜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水门大厦办公室偷拍文件并安装窃听器,遭到逮捕,引发“水门事件”。当时在大厦外面指挥的霍华德·亨特和戈登·利迪也于9月被捕。经调查审理,尼克松本人深涉“水门事件”,阻挠司法调查、销毁罪证、制造伪证、窃听、挪用竞选资金以掩盖真相。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辞去总统职务,由杰拉尔德·福特接任。“水门事件”发生后,“五角大楼文件案”诸多细节得以澄清。尼克松的电话录音表明,他利用中情局阻止对霍华德·亨特进行调查等情况属实,成为尼克松的“犯罪证据”(45)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p.456。。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埃利希曼、科尔森等相关人员随即遭到指控和逮捕。

另外,《纽约时报》诉美国政府案后,美国报界和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报业更为独立,揭露政府丑行成为报业的首要任务(46)George C.Herring, The Pentagon Papers:Abridged Edition,p.xix.。《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在“水门事件”发生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能得以持续跟踪报道这一事件,揭露尼克松的丑闻,就是“五角大楼文件案”连锁反应的结果。

后来该文件在美国以《五角大楼文件》一书的形式出版。该文件主要有三个版本:参议员格拉维尔版、《纽约时报》版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版。格拉维尔版共四卷(47)The Pentagon Papers(Boston:Beacon Press,1971),由阿拉斯加州参议员迈克·格拉维尔主持编写,故名。灯塔出版社和格拉维尔因出版此文件横遭阻拦。灯塔出版社将联邦调查局诉至法院,联邦调查局的调查被禁止。格拉维尔在面临起诉的情况下,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Gravel v.United States),最终胜诉。1972年,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和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在原四卷基础上增补一卷,即第5卷(The Pentagon Papers:Critical Essays),收录15篇文章,对文件作了进一步的解读。,收录了格拉维尔拿到的4100页文件。此版重新编排了体例和内容,删去了原本中不清晰的部分,极大地方便了阅读。《纽约时报》版是“五角大楼文件”的简缩版(48)Neil Sheehan,The Pentagon Papers as Publish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Bantam Books,1971。,它选取了相关的重要文件,体例清晰,但大事年表存在纰漏。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版共12卷,书名为《1945—1967年美国与越南的关系:国防部的研究报告》(49)U.S.Congress,Hous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nited States-Vietnam Relations,1945—1967:A Study Prepa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1,12 vols.。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版是原本研究报告的影印版,沿用了原本的体例,体系比较混乱,个别地方影印效果较差。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版出版前进行了解密审查,内容有删改,但与前两个版本相比,文件相对齐全,参考价值更大。“五角大楼文件”侧重军事行动及相关决策,主要反映了美国越南政策制定过程中国防部的决策过程,对总统、白宫官员、国务院以及中央情报局的决策作用着墨相对较少。这些版本也不包括美国与其他国家就战争或停战问题进行谈判的相关资料(50)这一部分文件直到1983年才解密。。但无论如何,“五角大楼文件”都是到目前为止有关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外交决策的最全面、最直接、最权威的史料。广泛的越南战争研究就是在“五角大楼文件”披露后开始的。

“五角大楼文件”出台及其后来相关案件的发生,极具戏剧性,但其背景却是十分沉重的,是美国在国外推行霸权主义进退维谷、越战双方相互屠戮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各种矛盾的畸变反应,并转而对美国国内政治、对战争的进程乃至国际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1年6月13日,在“五角大楼文件”曝光40年之际,美国国家解密中心正式公布了完整的未删节的 “五角大楼文件”。据报道,其中有34%的内容未曾披露过,并附有其他版本所缺少的决策背景文件。目前,完整的“五角大楼文件”可在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三家美国总统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查阅,并可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下载。

结案之后,埃尔斯伯格只能以演讲和写作为生。他曾多次因反对美国对外发动军事行动而被捕。2002年,71岁的埃尔斯伯格出版新书《秘密:越南和五角大楼文件回忆录》(51)Dinel Ellsberg,Secrets:A Memoir of Vietnam and the Pentagon Papers,New York:Viking Penguin,2002。,披露了当年“五角大楼文件案”的诸多内幕。

1995年,在越战结束20周年之际,麦克纳马拉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52)Robert S.McNamara,In Retrospect: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New York:Times Books,1995.中译本:〔美〕罗伯特 ·S·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陈丕西、杜继东、王丹妮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反思越战并对美国的越南政策进行了批评。他在书中,情不自禁地对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发出慨叹:“我们错了,彻底地错了。我们应该向后代解释其中的原因。”(53)Robert S.McNamara,In Retrospect: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pp.xvi,xvii.“我想让美国人明白为什么我们犯此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54)Robert S.McNamara,In Retrospect: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pp.xvi,xvii.可以说,这一慨叹正是对“五角大楼文件”和“五角大楼文件案”的最好注脚。

猜你喜欢

尼克松伯格五角大楼
我的爸爸叫焦尼
No.5扎克伯格又抛股票
“我”来了
五角大楼审计“不合格”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