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角的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2020-12-11郑帅
郑 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交流的加深,英语电影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速地进入中国人民的生活。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可以更真切地了解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审美态度、风土人情、习俗惯例和人文地理等。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加快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但要注意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字幕的翻译中,应充分考虑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语言的表达习惯、受众的接受程度和英语台词的文本考量等。
一、英语电影中的文化因素
影视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解码与转换,而且是异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字幕翻译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语言的结构与形式,应将文化移植作为翻译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对等传递。英语电影字幕中有些语句民族特异性很强,语言特色鲜明,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作为译者,要译其意,更要译其味。如何减少区域间的文化冲突是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英语影视翻译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各不相同,历经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世界上两个最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作为不同质的文化,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因素和典故
不同的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性,而这种“异质”的地域性,势必要通过目的语背景介入表达出来。比如对于春天景象的描写,英语中多有歌颂“西风”的诗篇,而在汉语中,却是常以“东风”来作为春天的使者。西方人起源于游牧,热爱骑马,在英语中有大量带“马”的习语,如“ride on the high horse”(盛气凌人),“a will horse”(工作认真的人),“a dead horse”(徒劳无益的事)等等。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耳熟能详的谚语多与农业有关,如“拔苗助长”“顺藤摸瓜”“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成为几千年农耕文化有标示性意义的现象词语。
历史典故在每个民族语言中都大量存在,浓缩了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英语“He met his Waterloo”(他遭遇了惨败)中的“Waterloo”原指法国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被英国彻底打败的历史事件,而后用来指“遭到惨败”。 “red herring”原意为“熏青鱼”,源自狩猎方法,指在狩猎过程中猎人把熏青鱼这类味道很浓的东西当作猎犬的诱惑物来转移其视线。因此,译成“障眼法”更能让中国读者接受,和“声东击西”同义。 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记者会上曾这样说:“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1]在这里,“铁帽子王”这种称谓是对清代世袭王爵的俗称,“铁帽子王”享有隔代不降爵的特权。但“铁帽子王”这个词背后的文化语义在译入语中没有相应的成语或典故,在翻译电影字幕时就应该摒弃直译的方法而改为意译,译为“No one has impunity”(没有人可以免除处罚),使西方听众能快速理解其中的隐含义。
中国人以红色为贵,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描述了夸父追日的故事。古人认为“日至而万物生”,在阳光的照耀下,万物散发着生机。红色体现了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象征着吉祥和喜气、热烈与奔放,意味着百事顺遂。例如,中国传统婚礼中,新房贴的是大红喜字,新婚的礼服是红色的。每逢过年,家中要贴红色对联,长辈要封红包。红色还象征顺利成功,升迁叫走红,得到上司赏识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的利润叫分红。红色象征美丽的容颜,比如红袖、红颜,女人的盛装称为红妆,红豆代表相思。
而在西方,红色贬义意味更重。在基督文化中,红色多为贬义。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红色被认为是耶稣为其门徒所奉献的鲜血。因此,红色被赋予了“流血、牺牲、残暴、激进和暴力”的文化意义。例如:“Red battle”(血战)、“red ruin”(战祸)、“red headed”(狂怒的)。在经济领域,西方用红色表示“赤字”“负债”“亏损”,因为西方人总是习惯用红色登记负数,例如,“red figure”(赤字),“in the red”(亏损)。
(二)宗教信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佛道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构成中的重要因素。作为汉民族主流传统思想的儒教,其要旨在于维护政权稳固,使民教化,其代表思想,有孔子的“忠恕”“恭、宽、信、敏、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还有孟子所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宗教对中国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影响,现实生活中有些称谓和俗语也和宗教信仰有关,例如,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还有神话中的“龙王”;成语“苦中作乐”“五体投地”“天花乱坠”“现身说法”等。
西方人多信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世上的一切都按上帝的旨意安排。我们平时说的“天哪”,西方人会说:“Oh,my God! ”英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或“Man proposes,but God disposes”中的“God”如直译为“上帝”,显然不易为中国人所接受,如采用形象替换法将前者译为“自助者天助”,后者译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则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习惯。
(三)思维方式
中国自有史以来就以农耕为主,因此形成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的农业文明,后来发展稳固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这种文化追求人与自然融会相处,人类文化与天命和谐融通。在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造就了不违天命、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顺其自然)。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而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人在几个时期是主张人与自然各自独立的,认为人的思维并不依存于物质世界,与自然没有挂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作为征服者、改造者而存在的,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一对存在。在这方面,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话就很有代表性:“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 but I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 do nothing.”(我不相信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命运都一样;但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我们的命运就真是一样的了)里根不相信命运,他相信斗争,只有斗争才能改变现实。美国人热衷于job-hopping(跳槽),他们说:“Their dreams are?being a self-made man from rags to riches.”(他们的梦想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在这里,就形成了东方人与西方人做事的动机与出发点的差异性:中国人去做某事,是因为先前已经有人做过,讲求的是稳妥顺遂;美国人去做某事的动机却是,他发现某件事从前不曾有人做过,他们崇尚的是冒险刺激。
同时,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中外两国人民在日常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中国人讲求卑己尊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不但表明一个人有涵养,而且能给他人留下亲切随和的印象。中国人往往用“差得远”“不敢当”“过奖了”等来回答他人的赞美或夸奖。而西方人会大方地接受对方的赞扬,并用“thank you”(谢谢你)或“thanks”(谢谢)来回应。 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时,要“投其所好,避之所忌”,对于对方的褒奖,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因为过分的客气或谦虚,在西方人的眼里不是彬彬有礼,反而认为是虚伪。
二、影视字幕的特点
作为理解电影情节的辅助手段,影视字幕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不同,它是作为理解电影情节与内涵的辅助工具。英文影视主要采取“字幕句型”的翻译技巧将原文的台词呈现给观众。要做好影视字幕语言转换,就需要译者对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与表达了然于心,做好两者的恰当对接,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了解影视翻译的特点是进行字幕翻译的必要性工作。概括来讲,影视翻译具有大众性、瞬时性、时间和空间限制性等特点。
(一)大众性
影视翻译的大众性是指字幕译文要使用观众能够听懂、易懂、简单的句子。影视作品是目前最为普及化的艺术形式之一,作品中的语言要照顾到各个层次不同受众的文化程度与教育水平,一般而言,影视作品翻译中不宜有太多的书面语言,而应是源于现实生活的生活化语言,这样也才能更易于为观众所接受。因此,就要求在翻译影视字幕时,要生活化,世俗化,通俗易懂,且是非正式的口语。译者要牢固掌握中西方思维方式,英汉语言的结构、句法和表达的特点,英汉翻译的策略和技巧,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等,联系上下文,贴合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用中国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将英语影视字幕翻译出来。
(二)瞬时性
文本类阅读通过文字表达人物内心活动,读者可以反复研读。相比之下,影视作品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物的感情,时间持续很短,可以说转瞬即逝。瞬时性要求译者要根据语言的有声特点进行瞬间处理,句式长短与原句大体相同,还要让观众听得清楚,快速理解。在这里,对影视字幕翻译的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要求就更加明确,语言是表达影视作品思想意蕴的重要手段,如果因为对译语言的晦涩难懂,或者过于强调源语的语言风格,从而造成了语言理解上的偏差,不利于目的语人们的接受,从而达不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瞬时性特点,也给我们的翻译提出了较大挑战。
(三)字幕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字幕语言在时间上,要求字幕的出现和消失,要和人物说话的开始与结束统一起来,字幕语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充分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现出来。由于影视字幕出现在屏幕下方外文文字的下面,因此在空间上有了限定性。英语影视字幕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就要求译者要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对人物语言的塑造,这就要求译文要简约化、通俗易懂、精准对应。
三、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电影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风俗和民情等等。影视作品里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场景,呈现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哲学体系。而在影视字幕的翻译中,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和转换成了我们难以逃脱的话题。上文我们说过,字幕翻译受空间、时间等的限制,更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两种语言文字字面上的准确,更重要的是注意目的语的文化适应性,关注受众的心理接受度。前者是我们翻译界最初采用的策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译和意译所达到的效果,而后来随着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和频繁,直译和音译这两种方法就显得有些简单浅俗,难以应对高深层次上文化交流的需要,于是在翻译技巧与方法上有了更深入的拓展,也就形成了在文化层面上的翻译更得心应手的翻译策略,即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策略,是译介不同文化因素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异化策略
“异化则是指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要求译者的翻译内容尽量贴合源语言文化的文化环境,这样的翻译过程必然会造成文化的碰撞和相互渗透”[2](192)。中文字幕的异化译法指的是在翻译时故意打破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有意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其作用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语),使读者获得一种迥异于本土文化的阅读体验。影视翻译要以文化为载体,力求还原文化的真实气息。异化译法最能体现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最常见的是把专业名词进行音译,然后加以注释,常见于历史典故、宗教信仰、文化传说的处理。异化译法不仅能准确地传达剧情,也使得受众悄无声息地接受了一次文化熏陶。
《阿凡达》是一部在美国引起轰动的电影作品,集中体现了美国民众的生活愿望与精神期望。其中,许多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就采用了异化译法,比如,“Avatar”(阿凡达)在影片中多次出现。 “Avatar”起源于印度的一个神话故事中,寓意为“代身”。印度人认为因为神灵来到人间,才有了人类的起源,因此,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神灵的化身。“Avatar”译成“阿凡达”,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不是“代身”的抽象意味,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印度本土文化的神秘色彩。再如“Pandora was ahead”(灾难要来了),“Pandora”是翻译的关键,在我国的历史中也出现过。“Pandora”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代表“罪孽”;更为人知的是“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装满了罪恶、疾病和灾难。所以“Pandora”就直译成“潘多拉”,由于文化传播的持续性,中国的观众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破产的姐妹”中,麦斯在工作的餐厅里碰到了几乎是穷途末路的卡洛琳,忍不住问:“Why you chose here?”如果直接译为“你怎么来这里了呀?”不能准确地表现卡洛琳的窘境。“Brooklyn”这个城市,是美国黑人扎堆的地方,被上流阶级视为肮脏、混乱、罪恶的场所,所以,采用异化译法,可翻译成:“你怎么来到布鲁克林,这个全国脏乱差都名列前茅的旮旯里了的?”再加上注释,配合电影的场景,再观察卡洛琳的服饰,顿时喜感十足,对剧情欲罢不能了。
(二)归化策略
“归化是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对源语言进行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文化环境的一种翻译策略,这是实现翻译内容本土化的过程”[2](192)。 归化译法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译。归化译法在翻译时能够保证原文信息的一致性。归化译法是为了达成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双向顺畅传播,增进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借鉴吸收对方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为我所用。同时,影视作品作为商业运营,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是其最大的动机,而只有争取到为数众多的观众进行观看,也就是观众消费,才能实现其最大的商业利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进行了域外文化的推介,但这显然不是其商业操作的最初目的。而为了最可能多地吸引观众,就需要进行多种努力,其中,影视字幕的翻译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怎样做到既不失原作的语言风格情调,又能适合译入国观众的语言习惯与文化传承,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归化译法是英语影视翻译中最重要的策略。
电影《阿凡达》的字幕翻译中,多处运用了归化译法,如在“One of the criminals used a gun over his journey”中,“his journey”就是一个文化专有词汇。若译为“一个罪犯用枪结束了他的旅程”,也能表现出这个词作为文化专有词汇的文化意蕴,但中国观众不太容易理解,也不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需求。所以译为“一个罪犯用枪了结了自己的生命”更为恰当,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和语言习惯。再如,在“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 soon in the army like one of them round pegs”这句话中,“like one of them round pegs”这个短语会让我们感觉很难理解其中含义,如采用归化译法译为“因为各种原因,我不能轻松自如”,简单达意,更易为观众所接受。
在著名影片《阿甘正传》中,阿甘和珍妮是一对男女主人公,两人自小就青梅竹马,友情深厚。男主人公很珍惜这段友情,他说道:“For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me like peas and carrots.”在这里,“peas and carrots”这个词组的意思是“豌豆和胡萝卜”。若采用异化译法,可译为:“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这个译法与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格格难入,中国观众不能理解这个“豌豆和胡萝卜”喻体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会使作品的传播受到阻碍。而实际上,在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中,豌豆和胡萝卜会作为极佳的配方一起搭配食用。所以“peas and carrots”可采用归化译法译为“形影不离”,这句话译为“从那天起,我们就在一起了。珍妮和我形影不离”,中国观众就容易理解了。
影视作品的翻译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要求。作为传播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环节,字幕翻译要服务于目的语观众。好的译者应该架起目的语观众与源语文化的桥梁,促进各国间文化的交流。处理影视字幕中的文化因素时,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考虑本国观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又要尽量传递源语文化信息,根据外语影视作品的特点,选择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贴合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情感的翻译策略和具体方法[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