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困惑及改善策略
2020-12-10汪海蓉
汪海蓉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有效落实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本文就当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开展中遇到的普遍性困惑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一、卫生保健工作之“行路难”
1.意识淡薄,孤军作战
纵观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虽有制度和相应责任人,但很多一线教师对卫生保健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负责晨检、制定食谱、知识宣传等方面,觉得保健教师才是卫生保健工作的负责人,卫生保健意识淡薄。
在卫生保健工作中,我曾遇到过某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比如青年教师遇到幼儿摔倒跌伤、午睡惊厥时,没有基本的应对措施,只会慌张地跑来求助。究其原因,一线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面对突发状况,只能手足无措地依赖保健教师。
2.观念偏差,重教轻保
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让幼儿教师对自我价值和专业素养的追求越发提高,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们在环境创设、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专业领域倾尽全力,出现了重教轻保的现象。其实保教结合的原则,保字为先。虽然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看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如玩教具的材料质地、户外活动的时间与强度等都应该建立在保的基础之上。
3.保育工作,流于形式
在日常保育工作检查中,我常会发现一些安全隐患,有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时间,要求保育员进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清洁活动室时消毒水的配比、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长等,使保育工作流于形式,待到意外发生或者传染病暴发之后才追悔莫及。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才能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卫生保健工作之“转方向”
1.提升卫生保健之专业感
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应根据主题开设专业知识讲座,邀请儿保所专家、消防、安保方面的专业人士走进园所,面对面地向幼儿、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展开知识宣传,特别是针对教师群体,要做到讲座培训常态化、有效化,更要大力发挥“安全教育平台”的作用,购置卫生保健学的书籍等,通过多种形式打造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
2.渲染卫生保健之仪式感
幼儿园经常会结合园所文化、本地特色、課题研究等生成相应的节日与活动来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科技节”“舞蹈节”“读书周”等。在卫生保健工作中,教师也可以群策群力,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开展“保健周”“安全知识竞答”等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积极参与,从而丰富相关知识。也可以结合节日契机,如“爱牙日”“全国交通安全日”“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日”等,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让卫生保健多一些仪式感,提高其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教师、家长的安全卫生保健意识。
3.渗透卫生保健之课程感
结合当下的园本课程研究,安全、卫生、保健完全可以成为课程生成的主要内容,当我们将其渗透入课程,幼儿会更加感兴趣,教师们也会实施得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可以从日常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入手,也可以留心观察幼儿会发生的现象。如小班幼儿常常会出现抠鼻子、揉眼睛等现象,可以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为抓手,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不同器官的作用,学习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中班幼儿拥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可以“生病”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调查生病的原因、常见的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等,帮助幼儿习得安全卫生的生活习惯;大班幼儿知识面变广,可以结合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开展有关交通、地震、火灾等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课程审议与实践反思,卫生保健也可以拥有课程感,而生活化的课程也更贴近幼儿的内在需要。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卫生保健工作不是保健教师的独奏曲,而是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们的协奏曲。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改善,以保促教才能有效提高幼儿园后勤保障水平,真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