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方面把握汽车产业新机遇

2020-12-10王侠

汽车观察 2020年11期
关键词:跨国双循环汽车产业

王侠

中国的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会给汽车产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首先,中国具备了更加开放和更高质量的市场环境。

多年来,中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投资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基础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也越来越好。

2022年中国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家数的限制,实现汽车产业完全对外开放,各跨国车企在中国有了更多的战略选择。股比开放不仅会加剧外资品牌和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外资品牌之间的竞争。如何在新形势下升级合作模式,将考验中外车企的智慧。

其次,中国巨大的内需将被持续激活。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人口4亿多,绝对规模世界最大。随着今年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面胜利,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会继续提高,全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将持续释放。

目前,我国城镇化常住人口已超过60%,北京、上海主城区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东京和纽约。建设大城市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发展、加强县城建设将是城镇化接下来的重点方向。城镇化、新基建同时发力,将同时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

第三,技术创新驱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都和汽车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便是最好的载体。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走过了扶持培育的初级阶段,即将迎来以技术突破为特征的更加蓬勃的新阶段。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基础设施、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也有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因此,开放合作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中外车企都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第四,正确理解双循环的双向机遇。

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相反,我国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30%左右,新车销量也占全球的30%左右,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跨国车企要敢于把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产品、最全的配置和最好的服务投放到中国市场,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中国不仅仅有市场优势,还有制造能力的优势,资本和人才的优势也正在聚集。所以,汽车的研发和制造,不仅要在中国,为中国,还要为全球,要用好中国的各种优势资源,更好地为全球战略提供支撑。引得進来,走得出去,不仅适用中国车企,也适用跨国车企。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诚意,达到共赢的目的,推动形成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跨国双循环汽车产业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