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情缘
2020-12-10卢子璋
卢子璋
2019年8月23日中午,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一家叫作“好日子”的饭店里,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宴会正在举行。说它普通,是因为这是胡国栋老人的一个普通的生日,每年都要过上一次;说它特别,是因為作陪的四位都是老人,而且都是被胡彩丽亲切地称爹娘的人。胡彩丽,一个年近40岁的农家女,端着酒杯,先敬今天的老寿星胡国栋:“爸,今天是您82岁大寿,祝您健康长寿!”然后她又向其他四位老人挨个敬酒:“爹!祝您健康长寿。”“妈!祝您健康长寿。”亲切恭敬,满面春风,五位老人的脸上更是布满幸福的笑容。有人来敬酒,问:“彩丽,今儿是你哪位爹娘的生日啊?”不待彩丽回答,胡国栋老人说:“今天我是主寿星,俺彩丽的其他爹娘都是副寿星。”满桌老人都开怀大笑。
像这样的场面,老人们每年都要经历上几次。而每一次,胡彩丽都要先敬“主寿星”,再敬“副寿星”,亲切恭敬如一。是的,恭敬如一,因为五位老人都是她的爹娘啊。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女儿五位爹娘,是真的吗?是真的!认真说不是五位,是七位!第六位是胡彩丽已经故去6年的婆婆,第七位是胡彩丽去世两年的生身母亲。现在,让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今天过生日的胡彩丽的这五位爹娘吧:胡彩丽的养父母胡国栋和李玉平,生身父亲张代洞,公爹李士尧和后婆婆朱付荣。
胡彩丽,一个普普通通的女青年,邻里乡亲们评价她:百里挑一的好闺女!百里挑一的好媳妇!百里挑一的好人!她以自己美丽而善良的孝心,演绎了一个女儿孝敬七位爹娘的亲情故事……
被人抱养
说起胡彩丽与她七位爹娘的亲情故事,必须从她的身世说起,那是充满不幸的一段故事。话题得从1975年说起。
农历二月,乍暖还冷,春寒料峭。初四这天,一个新生命降临在商水县谭庄乡张老庄村农民张代洞的家里。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女儿,这个女儿一出生,他妻子刘秋菊的气管炎哮喘病又复发了,且发着高烧,乳汁还没有下来,两只奶子已经完全干瘪了。张代洞家是有名的缺粮户,在20世纪70年代,缺粮亦即缺钱,平时连面条都吃不上,就是吃上一回半回,锅里也是很少放油的。境况如此,要给这个幼小的生命弄钱买奶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就在这节骨眼上,经人介绍,与此相距不到5公里的原郾城县老窝乡寇营村的一对中年夫妇找上门来,男的叫胡国栋,女的叫李玉平,他们是来抱养张家这个刚出生的女儿的。看着自己的亲骨肉就要被人抱走,百感交集的刘秋菊把女儿紧搂在怀里。养父母也流着泪对张代洞夫妇说:“我们理解你俩的心情,你们放心,孩子虽然我们抱走了,但孩子养大了就是咱们两家的,我会领她回来认你们!”这是一个真诚的承诺,张代洞夫妇的心情稍微有了些宽慰。
胡国栋和李玉平夫妇给女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胡彩丽。为了让彩丽健康地成长,胡国栋夫妇俩尽其所能为她买回一瓶又一瓶炼乳。炼乳,这可是当时喂养婴儿最好的营养品。在那个“供应靠计划,购物凭票券”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胡国栋夫妇俩四处托亲戚和熟人为小彩丽寻找炼乳,胡国栋甚至每个星期都要抽空进城,挨商店寻找。那时,农村吃饭挣钱主要靠工分。为不耽误在生产队挣工分,他常趁中午放工时间步行到离村子南面不远的漯周公路上扒货车进城。他匆匆地去熟人家拿了乳品,再急匆匆地扒拉煤车返回,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啃着一块干粮就又踏着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出工了。一次中午放工后,他又扒车进城找熟人,当他拿着一瓶炼乳和半斤白糖从亲戚家出来的时候已近下午一点钟,便匆匆扒上了一辆从漯河回周口的拉煤车。到村子的南面时,他刚跳下车,就一下子扑倒在地上,膝盖、胳膊肘也蹭破了,甚至脸上都蹭破了皮,但他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作为婴儿的新妈妈,李玉平对小生命更是百般呵护:在寒冷的冬夜,李玉平几乎每隔半小时就要起来给孩子喂一次炼乳;给孩子换尿布时,总是先把冰凉的尿布在怀里暖热乎了,才肯给孩子换上。婴儿的食量逐渐增加,为弥补缺钱造成的购买炼乳的不足,夫妻俩又用新分的麦子在集市上换回来一头奶羊。
1986年,农村已经分田到户,12岁的小彩丽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秋季的一天下午,能干的李玉平赶着牛车往刚收过萝卜的责任田里送草粪。回来时老牛受惊,狂奔着把李玉平掀下车后又撞到地头的一棵树上。李玉平当即昏迷,被人送进了医院。胡彩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惊呆了,一夜未睡。第二天,学校派两位老师把她送到妈妈住进的县医院,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李玉平喃喃地叫着小彩丽的名字。处在与死神拉锯的境地里,李玉平关心的仍是女儿的安危!望着打着点滴、插着输氧管的妈妈,鼻子酸酸的小彩丽一下子抑制住了哭声。她向老师请了假,和爸爸一起留在了医院里。
为弥补住院费的不足,胡国栋揽了一个“拉脚”的苦力活,每天上午从漯河把500多公斤的废铁拉到孟庙钢厂,挣回20元钱的报酬。在爸爸干苦力的日子里,小彩丽毅然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为多节省开支,也为了能让妈妈吃上热饭菜,小彩丽让爸爸买了一个煤火,在病房外面的阳台上自己做饭。在李玉平住院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同室的病友、医院的医生护士几乎都认识了这个孝顺的12岁小姑娘。
归家认亲
1988年,13岁的胡彩丽考入了当时的老窝乡中,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每个周六的下午,还没有走出教学区,胡彩丽便能看见在校门口接她的妈妈的身影。这让同学们羡慕,也让小彩丽倍感幸福。她在日记中不止一次地写道:我妈妈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波折却悄悄地降临了。一次晚自习,胡彩丽上厕所,无意间听到两个女生的对话:“胡彩丽是她妈抱养的,你知道吗?”“知道!虽是抱养的,可她妈对她可亲呢!”
这些话使她一下子怔在了那里,她含着眼泪跑回寝室,蒙着被子痛哭起来,此时的她多想找爸妈问问根由啊,但她又害怕这是真的。第二天是周末,下午放学,胡彩丽看见了扶着自行车在校门口张望的身影,她扑到妈妈的怀里便哭了。俯下身子,用温暖手掌给女儿擦眼泪的李玉平这时还一直以为是女儿太想妈妈了!望着也流着疼爱眼泪的妈妈,胡彩丽放弃了询问的念头。
但那个她不敢相信的结果还是来临了。15岁的胡彩丽永远记住了那个时间:1990年春节前,吃过除夕的饺子,胡国栋和李玉平相继坐到看电视的女儿身旁,李玉平拉着胡彩丽的手说:“丽啊!有件事爸妈一直瞒着你!你现在大了,可以给你说了。”那个可怕的预感一下子笼罩在彩丽的心头。她用手去捂妈妈的嘴巴,扑在妈妈的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稍微平静一些,李玉平把抱养胡彩丽的经过详尽地告诉了她,并对她说:“当年我们对你的父母有个承诺,等你长大了,就让你回去认亲,我们得兑现承诺。”
正月十五这天,打扮一新的一家人带着酒肉等礼品上路了。亲生父母家的酒席早已摆好,还来了一些宾客,有本门的长辈,也有村组的干部。岁月给生父张代洞、生母刘秋菊留下了满面沧桑。15岁的胡彩丽朝着四位长辈跪了下去:“爸!妈!爹!娘!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长大了,一定同样孝敬你们!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辍学打工
1993年,高中毕业的胡彩丽收到了漯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当两家人四处为女儿筹集不菲的学费时,18岁的胡彩丽却与邻村的几位姑娘南下广州打工去了!
她的爸妈得到消息时,胡彩丽已和同伴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一封留在桌子上的信,一下子湿润了胡国栋夫妇的眼睛:“……爸、妈,没有征得二老的同意,我就做出了这个决定!不要责怪女儿。女儿算过一笔账:大学三年下来要花不少钱,毕业参加工作每月也就几百块钱。我现在到广州打工每月能挣1000多元,一年顶五年……二老将我含辛茹苦养大已经不容易,女儿想尽早减轻二老的负担,想尽早使二老还有我的生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何况,成功的道路并不止上大学一条……”
那一阵子,不间断的书信来往成了老人与胡彩丽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用冷水洗头,不能一个人上街”等都成了爸妈来信的主要内容。父母的这份关爱对于18岁的胡彩丽来说成了一种动力,她把整个身心都扑在工作上,并很快成为车间班组的带班人。薪金增加了,她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除掉必需的生活费外,全寄给了爸妈。
又一年春节过后,胡国栋为了让女儿离家近些,就托熟人在郑州的一家燃气灶具公司给胡彩丽找了一份活计。这样,他们想女儿的时候,便到郑州去一趟,胡彩丽在节假日的时候也能方便地回家。1996年,她又回到了公司在漯河的服务站。这时的胡彩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面对不少的追求者,21岁的胡彩麗提出了一个条件:她要在家乡找朋友,对方必须能接纳并赡养她的四位老人!这个条件引来了人们的称赞。
孝顺媳妇
1997年腊月,邻村的男青年李卫华走进了胡彩丽的视线,他愿意用自己的勤劳将几位老人赡养好。这年春节,他们的婚事又成为十里八村的美谈。婚后,对市场渐渐熟稔起来的胡彩丽毅然辞去在漯河市区的工作,和李卫华一起在离家一公里多的老窝镇上开了一家燃气灶具专营店,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家庭。很快,胡彩丽又成了被人夸赞的孝顺媳妇。
婆婆杨桂花在2001年患了癌症,在医院住了几个月,由于是晚期,连医生都说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了。胡彩丽却不放弃!她说愿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婆婆的生命。
这段时间,胡彩丽始终陪护在婆婆的跟前,擦屎端尿,病房的室友没有一个不认为胡彩丽就是病人的亲闺女。
生母刘秋菊患有肺气管病,她带着生母到漯河、郑州的大医院看过好多次,医生说这是慢性病,最重要的是需要保养。听说吃牛羊肉对肺病有缓解和保健作用,她就给肉贩交了全年的钱,让人家随时供应。养母李玉平患了颈椎病,胡彩丽不止一次把养母送到市里的大医院去看,每天陪她到镇卫生院找医生按摩推拿。养父胡国栋感冒了,她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
婆婆杨桂花因病去世后,公爹李士尧很长时间精神上缓不过来,处在孤单、伤心之中。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又在胡彩丽的心中产生了:她要给公爹再找一个老伴!现在的农村,虽然在配偶去世后再找老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媳妇主动给公爹找一个老伴,给丈夫再找一个后妈,这在农村,还是很稀罕的事情。
为给公爹找一个老伴,胡彩丽先后跑到漯河、平顶山、临颍、周口等周边的县市,跑了1500多公里。2004年8月,邻村的老大娘给胡彩丽一个信息:商水县张明乡的一位守寡的妇女愿意再找一个老伴。胡彩丽和丈夫李卫华连夜赶到那里,面对如此孝顺懂事的儿媳妇,这位叫朱付荣的老大娘同意了。
朱付荣正式成为胡彩丽后婆婆的这天,村子里来了很多闻讯赶来的外村人,他们不仅是来看婆婆的,更想看看如此关心、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很快,在胡彩丽的悉心照料下,朱付荣与刚进门时黑瘦的样子已然判若两人。公公李士尧也重新振作起来,和朱付荣在院子里办起了家庭养殖场,每年有30多头生猪出栏,同时对外加工代销各类养殖饲料 ,这个家庭重新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家庭敬老院
面对年纪越来越大的老人,胡彩丽考虑更多的是他们的将来,她想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乐。
丈夫李卫华以实干向胡彩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他在胡彩丽燃气专营店的东邻租了一个二层的独家小院,主动把几位老人接来一起居住,小院俨然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小敬老院。
位于老窝镇主街道的胡彩丽燃气具专营店始于1998年,这个时期里,用燃气烧火做饭还没有完全在农村铺开,生意不仅说不上红火,相反,在多数的时间里还显得冷清。为了能多赚些钱,能干的李卫华依托胡彩丽的燃气灶专营店,承揽了走村串户代灌燃气罐的活计,不久又捎带上了代送纯净水的业务。于是,在老窝镇的乡村公路上、30多个村子里,人们便经常看到一个风风火火驾驶着三轮摩托车奔跑的小伙子。风刮日晒雨淋,李卫华的肤色在夏天显得黝黑发亮,闪着的却是幸福的光。
胡彩丽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一个夏天,李卫华给农户搬燃气罐时扭伤了右脚。伤筋动骨一百天,在丈夫李卫华养伤的3个月时间里,胡彩丽毅然地代替李卫华担起了走村串户的任务。半个月下来,刚结婚不久的城里回来的俏媳妇俨然成为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
每每回忆起这些,胡彩丽眼里无不满含泪花。她说,一次她开着车厢里装满液化气罐的三轮车到一个村子里,碰见了她在初中时的一个男同学,那个同学嘴巴张了半天,吃惊地问她是不是胡彩丽?怎么突然间变成这个样子了?!
面对昔日对她很有好感的男同学,她眼里瞬间布满了委屈的泪水。有些害羞,也有些自惭形秽!但她很快就释然了,她的脑海里闪现是的几位爹娘幸福的笑脸,那是她最大的温暖与动力呵!
如今,讲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胡彩丽的眼睛里仍然闪着坚毅的光。那时每天哪怕只有一个让送桶水或者代灌液化气的电话,她也要第一时间进村——她要以信誉稳定客户啊!在李卫华骨折的3个多月里,胡彩丽几乎天天都开着拉货的简易三轮车,在乡村的柏油马路抑或土路上奔跑。
挣钱给爹娘补贴生活成为胡彩丽唯一的目标,爹娘成为她最深的牵挂。一次,她开着三轮从乡下回来时已近傍晚,那时夏天刚下过阵雨,泥土路上还有一洼一洼的积水,在往镇街拐弯的一个路口, 因接到养母头晕的电话,她拐弯拐得有点着急,车滑到公路边的一个坡坑里。她慌忙跳车时把胳膊肘摔破了一大块皮,被汗一浸,更是热辣辣地疼。
附近商铺的熟人七手八脚地把车拉上来后,她不顾疼痛,在第一时间赶回家把养母送到了镇上最近的诊所诊治,却把自己摔倒的事情隐瞒下来。她怕爹娘们担心与牵挂。
胡彩丽“家庭敬老院”里的笑声不断,其乐融融的氛围始终笼罩在院子的上空。不少人都说,这院子里的老人们是镇子上最幸福的老人啊!
胡彩丽孝敬爹娘的感人故事不胫而走,也感动着周围的人们。于是,“乡村好媳妇”“乡镇好媳妇”“召陵区十大杰出青年”“区、市敬老模范”“漯河市十佳市民”“漯河市首届十大孝子”“河南省五好家庭”等荣誉接踵而来。
大国副总理的嘱托
2010年12月10日,是胡彩丽及其家人终生难忘的一个日子。
进入12月,胡彩丽在老窝镇街边的普通门店里,陆续来过几拨市、区、乡镇的领导模样的人。镇上的邻居们很快得知,胡彩丽要去北京参加一个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表彰大会哩!
胡彩丽,这位一直心平气和的农家女,不能平静下来了。这位生长在农村、很少与官员打交道的农家女面对面见过的最大的“官儿”,也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了。如今,这些镇长、区长、局长们登门送上来的诸多信息,汇总为一句话就是:胡彩丽要代表老窝镇、召陵区、漯河市乃至河南省参加12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表彰大会!
哦,人民大会堂?!那是她在《新闻联播》中看到的党和国家举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时的神圣的地方呢!况且,还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要亲自跟她握手、给她发奖、与她合影呢!这让她一个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农家女怎么能够不诚惶诚恐呢?!
她对上门来看望的每位领导都由衷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一个无名农家女,只是做了份内的、若换作别人可能做得更好的一点小事情。去北京领奖,我还不够资格哩!过几年,让我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后,再去参加吧!
看她认真坚决的样子,上门的领导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拿她的标杆及社会引领示范作用反复劝说。末了,还去她的“家庭敬老院”里,说请胡彩丽的爹娘们一起来帮忙。
去北京!去人民大会堂!去看天安门!一直都是老人们心中的红色敬仰与期盼,爹娘们嘱托胡彩丽帮大家实现这个愿望!在爹娘们欣喜期待的笑容里,胡彩丽把头点了。
经上级批准,决定由召陵区派一名年长的女干部陪送胡彩丽上京去领奖。谈起进京事宜,这位叫葛秀双的区民政局的女干部仍然记忆犹新。她说,胡彩丽一路上一直在讲,自己做的都是应该做的小事情,微不足道,为突然从天而降的大荣誉深感不安。陪同的省妇联带队的领导,亲热地拉着胡彩丽的手,感谢她作为全省唯一的典型,为河南争了光,为河南的妇女姐妹争了光,树立了榜样。老大姐领导的热情与鼓励,才让她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即便在赴京的路上,胡彩丽也一直牵挂着家中的爹娘们,多次给他们打电话问候,通报自己的情况,对丈夫也一再进行嘱托。
胡彩丽说,开会的前夜,她几乎一宿未睡,思忖着见了国家领导怎么说。她想了很多承诺报决心的话,并用纸写下来,在心里背顺溜了,这才上床睡觉。
但是,在开会的时候,当回良玉副总理温暖的大手伸到她面前,与她的双手亲切相握,并准确地喊出她的名字的时候,她准备好的那些话,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啊。着急与幸福的泪花一齐簇拥在眼眶里。
胡彩丽也是念过书的人呵,她记得学过一篇课文叫《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她當然不是科学家,也不能与科学家相比,但是回良玉副总理的话也算得上一个嘱托吧!他说:“胡彩丽同志,我为你的事迹感动,你为全国的妇女姐妹树立了一个榜样,很值得大家学习!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需要你用榜样的力量,团结更多身边的人,为基层的敬老爱老工作做积极的努力与贡献!”
是的,这不多的话语,却字字重若千金呢!这不是嘱托又是什么呢?!
她不住地点头,千言万语一齐涌上了心头,都着急地要向大国的副总理汇报呢。但是它们都卡在了喉头那里,一个也挤不出来。胡彩丽脸憋得通红,把头点得愈发由衷而郑重。
到底应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呢?!她着急的汗伴随着幸福温暖的泪花闪现在朴实的脸上的时候,回良玉稳健的脚步已经移向下一位受表彰的典型了。
自始至终,胡彩丽都没能够向敬爱的副总理讲出一句完整的表达心迹的话。
回家第二天的一大早,胡彩丽就揣着市委书记在欢迎她受奖归来仪式上奖励她的3000元现金,连同装满了三轮车车厢的从集市上新买的肉食品及新鲜蔬菜,再次来到了老窝镇敬老院。
几十位老人都能准确地喊出胡彩丽的名字。尤其这次胡彩丽载誉归来,敬老院里也如沐春风,幸福自豪的笑容在老人们的面庞上绽放。
中午是一个乐融融的大会餐。乡妇联主任来了,副镇长来了,乡党委书记来了,胡彩丽的几位爹娘也被镇里的专车接到了敬老院的午餐现场。
其乐融融的氛围与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在餐厅里弥漫。在这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面前,胡彩丽口齿伶俐地向镇妇联领导汇报了她上台领奖的窘迫,转述了回良玉副总理对她回乡后的嘱托与期望,表达了她要为全乡敬老爱老工作义务奉献的信心和决心。
一个临时的紧急班子会召开了,作为全镇优秀的女性代表,胡彩丽被任命为镇妇联的代理兼职副主席!
由此,老窝镇的37个行政村里多了一个讲授“敬老爱老”孝德公益课的身影;婆媳不和的农家院子里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令所有与公婆关系不和的媳妇们见之无不冰消雪融的身影。
世上好人多
老窝镇的孝顺媳妇胡彩丽,因善待赡养爹娘被国务院副总理在人民会堂接见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些温暖的阳光也次第洒满胡彩丽的天空:收入不高、小店生意并不好的胡彩丽成为被关注与帮扶的对象,但这些都被胡彩丽谢绝了。
胡彩丽的作派,让带着2万元现金,也带着手下班子成员上门慰问的崔怀中先生彻底感动了。军人出身、具有良好军人秉性的崔怀中是广州电器万和家厨漯河地区的负责人,他来之前是被胡彩丽的事迹所感动,来之后是被胡彩丽的人格所感动!他在胡彩丽的小店里转了两圈之后,把一项特别决定报给了远在广东省的总部。漯河市场部的特别申请也很快被广东总部方面特别批准了。
2011年7月1日,位于漯河市召陵区黄金地段的一家名为“万和家厨”的加盟店正式开业了。这家门店的负责人就是胡彩丽。总部销售总监以及省市区域负责人都亲临现场祝贺剪彩。
漯河地区的负责人崔怀中先生告诉笔者,他也是书香门第出身,从小就从爷爷那里得到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看到乡村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和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会奋勇地上去讲一番道理,在老家方圆的村子里,也是一个好打抱不平的人物!他被胡彩丽的孝德事迹感动得不行。捐款被婉拒后,他更是被感动得热血沸腾,带着一股子豪气做出了免除20万元加盟费、免费装修门店的决定,并第一时间得到了总部的许可与大力支持。
笔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崔怀中也是以孝德成功打理公司的代表,也是有名的孝子。但他总觉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他又同时邀请了胡彩丽做了公司的“孝德”义务宣讲员。使公司的孝德水平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准,创业奉献的氛围也空前高涨。
胡彩丽的门店扩大了,收入增多了,也有了公司统一分派的店员,胡彩丽有了更多“孝老敬老”的条件与时间。她还没在市区买房,即在第一时间租下阳光好、一楼有小院的好房,把家庭敬老院搬进了市区。
一些听说过胡彩丽故事的人,如果自家或是亲戚朋友要买厨房电器,不管多远都要跑到市区胡彩丽的店里来。这些朴实的人,一来为看看胡彩丽的风彩,更主要的是以农村人特有的方式为“孝德”做不同的贡献。
一位来自老窝镇穆杨村的老大娘,听说儿子要去胡彩丽店里买抽油烟机,也坚决要跟着来,一进店门便对店员说“闺女啊,你就是胡彩丽吧!你只管说多少钱吧,恁大娘一分价不搞!”感动得那位店员泪花闪闪的。
尾声
现在,胡彩丽的燃气具专营店的生意愈加红火。胡彩丽一家也在市区买了房,在更加良好的环境里,让她的几位爹娘安享晚年。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胡彩丽的七位爹娘已经走了两位,剩下的五位分别是82岁的养父胡国栋、83岁的养母李玉平、72岁的公爹李士尧、69岁的后婆婆朱付荣和79岁的生身父亲张代洞。面对逐日衰老的老人们,胡彩丽已经把门店交由丈夫李卫华去打理,自己则全身心地照料其他几位爹娘,不仅让他们吃好穿好生活好,在适宜的天气里,她还计划带老人们外出旅游,也让祖国的名山大川滋润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为之增添一些别样的色彩。能干的李卫华也不负众望,连续3年让门店成为漯河区域的先进门店。
胡彩丽继获得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个人荣誉后,又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家庭、河南省孝亲敬老标兵、漯河市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成为区直、市直各单位的孝德义务宣传员,被北京宣武区、山东枣庄市、许昌卷烟厂、原阳县蒋庄乡第一初级中学等省内外50多家单位邀請去讲孝德公益课,还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党委聘为校外辅导员。
2019年12月11日午后,冬天难得的温暖阳光洒在胡彩丽家一楼的院子里,洒在并排坐在院子里的老人们身上。
逐个给老人们洗脚、剪指甲的胡彩丽边忙活边认真地告诉现场的记者:“这几年,李卫华成了我的坚强后盾,我能够走到今天也有俺家卫华的很大功劳!”
看上去壮实、能干也稍有些腼腆的李卫华微微红了脸,却说出了一句让几位爹娘都会心微笑的话:“好,好,感谢领导夸奖。”
顿了顿,他又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胡彩丽这几年被邀请出去讲的课很多,但她从来都不收取讲课费,都是义务。她真是把回良玉副总理给她讲的话当成最高的指示了。凡是我有空,我必定车接车送!以前是,今后更是!
“我也经常这样想,我们家并没有给社会做过多么大的贡献,就得到那么多的荣誉,受到那么多人的称赞,我也很幸福哩。
“我愿意以实干向胡彩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他的话被几位爹娘的笑声与掌声淹没了。
望着李卫华掂着热水壶热情地去给几位爹娘添泡脚水的壮实身影,记者突然间意识到:在这么一个和睦融洽的家庭里,“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胡彩丽,一定会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