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评课活动有效开展的五个维度
2020-12-10罗荣汶
罗荣汶
【摘 要】评课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有效开展体育评课活动应关注运动负荷的适宜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准备活动的充分性、学法指导的层次性、课堂反馈的过程性这五个维度,从而指向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衡量身心发展的全面性、评价教学安全的保障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性、体现教学评价的成长性,以避免零散、杂乱的评课现象。
【关键词】体育评课;有效;维度
评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观看课堂教学实例后,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准备活动、学法指导、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改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由于教师在教学经验、理论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评课能力也会大相径庭。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教师评课能力的指导,关注评课的五个基本维度,以避免零散、雜乱的评课现象。
一、关注运动负荷的适宜性,指向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运动负荷亦称运动量、运动刺激,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决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运动负荷是考量体育课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体育素质要求设置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感悟运动所带来的愉悦,达到掌握技能、增强体能的目的。
以二年级“仰卧推举成桥”为例,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顶髋”动作,评课者发现,教师设计了3组不同运动负荷的练习:①练习仰卧顶髋、连续顶髋、换位顶髋,强化动作概念;②播放动作要点,用数数、比一比、听哨声等方式体会“推”的动作;③用口诀“拍拍手掌用力撑,撑垫顶髋停3秒”辅助“撑”的练习。《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每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20~150次/分钟。新授课的练习密度不低于35%,复习课的练习密度不低于45%。体育课的体能练习要在保持中等强度的前提下持续运动10分钟左右。[1]
评课者一方面要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呼吸状况等外部表现,另一方面要通过心率抽测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从而判断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否达到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按照《指导意见》关于运动负荷的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顶髋”练习,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迅速建构“顶髖”的概念,体现了“顶”“撑”“推”一气呵成的技术重点;通过18分钟各种规定次数的手部练习、互助练习、计时练习、完整练习,不断增加学生的运动量,突破了难点。但是技巧类项目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小,学生的运动负荷略显不足,建议教师增补包含跑、钻、跳、绕等动作的15米障碍跑练习10分钟,既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又使运动负荷适宜,达到提高体能、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二、关注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衡量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两块。主次教材的合理搭配是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体适能是指人体具备从事日常工作(学习)的充足精力且不觉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指导意见》要求教师结合主教材合理选择体适能内容开展教学,确保学生每节课都有10分钟的体适能练习,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真正提升体能。
因此,评课者对于指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②主次教材搭配和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③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④场地器材是否满足教学需求和安全要求。
以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例,教师设计了“投掷毛巾球”和“单脚跳”游戏。学生先用打结而成的毛巾球练习挥臂动作,引导学生“听毛巾球声音—看毛巾球变化—体会蹬转挥臂连贯用力”,体会投掷技巧。再让学生把毛巾平放在地上,在听到“起”的口令时,学生5人一组,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依次拉住相邻同学毛巾的一端,连成一条长绳。学生统一将左腿或右腿的膝关节内侧部位搭在毛巾上,单脚跳向终点,以先到达终点的组为胜方。为增加趣味性和难度,每组人数可以逐渐递增到10人。
评课者认为,作为水平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学生真实的体验和交流。先用17分钟进行投掷练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分耳朵听、眼睛看、投掷技能体验三个步骤来帮助学生掌握投掷技能;再用12分钟做游戏,把毛巾作为器材来优化单脚跳的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又发挥器材一物多用的功效,规避了安全隐患,让枯燥无味的单脚跳变成了有趣的合作练习,学生乐在其中。因此,这节课教学内容的主次教材搭配合理,练习时间分配有度,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充分关注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三、关注准备活动的充分性,评价教学安全的保障性
准备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学生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的总动员,与学生基本部分的学习成效关系密切。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为学生学习新技能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准备。评课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准备活动的形式是否有新意,能否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准备活动的内容是否指向主教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参与活动的肌肉、关节是否活动充分,为教学安全提供保障。
依旧以二年级“仰卧推举成桥”为例,教师在宽阔的篮球场上整齐摆放了20多张小垫子,设计了两个准备活动游戏,并进行练习前的动员,要求学生在相互帮助、共同合作中,克服困难,完成游戏。准备活动游戏合计7分钟,“比谁有精神”是练习体操比赛的起势动作和亮相动作的游戏。“超级模仿秀”是通过模仿袋鼠、青蛙、小鱼等动物动作的韵律活动。活动结束时,学生的额头已渗出汗珠。
评课者认为,“比谁有精神”是借用体操的起势动作、亮相动作进行组合变化的游戏,不仅暗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验体操运动的精气神,激起了学习欲望。“超级模仿秀”游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模仿动物做热身运动,练习翻掌、推手、蹬地等动作,既提升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和灵敏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能使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充分启动,从而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黏滞性,增加各肌肉群、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为学习“仰卧推举成桥”的基本动作起到承上启下的辅助作用,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从学生的面部表情、额头出汗等情况可以说明,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已经达到热身效果,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了基础工作,减少了学生受伤的风险。
四、关注学法指导的层次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性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法、学法以及学法指导的协同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法研究,对学法和学法指导容易忽视。“核心素养”时代更关注学生的“学”,因为没有学生主动的学,再好的教法也起不了作用。“学会”或“会学”的关键是学法指导,否则学生学得茫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评课者要关注学法指导的层次性,如教师的讲解是否能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示范动作是否规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以评价教学活动的有序性。
如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中,教师在讲解时,强调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几个要点:两脚的站立方向、引球路线、蹬地转体、快速挥臂。学生在头脑中内化成表象后,开始用对角打结法把毛巾折叠成球形,借助毛巾球练习用力挥臂的连贯动作。用1号毛巾球练习时,学生抓住毛巾的一角用力挥臂,并注意倾听毛巾与空气摩擦的声音,由此发现压腕能使声音更响的秘密。用2号毛巾球练习时,学生用力挥臂使毛巾球的结散开,直至变成整条毛巾,由此观察并体会用力挥臂的技巧。用3号毛巾球练习时,学生两两合作,一人夹住毛巾,另外一人练习连贯动作,体会阻力增加后的投掷技术。教师边巡视边高喊“站位—引球—挥臂”等重点词,提醒学生注意动作要领。最后,每个学生都进行了投掷展示,他们喊着动作要领关键词,秀出各自投掷轻物的标准动作。
评课者认为,该教师讲解到位、要点明确、示范规范,指导学生按照规定的基本程序进行实践,因而学生观察目的明确,清晰掌握要领,并在实践中理解和内化为表象。接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学习步骤和学习技巧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毛巾设计了耳朵听、眼睛看、合作体会的挥臂练习,循序渐进地设置技术难度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按教学思路进行尝试,在潜移默化的训练过程中领悟动作要领,逐步连贯完成原地侧向投掷。这样的学法指导,形成了“我爱练”的教学氛围,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保持了持久练习的积极性,并将掌握的科学学习方法主动地运用于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五、关注课堂反馈的过程性,体现教学评价的成长性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由此可见,教学评价要关注过程性,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确定评价的主体、方式、时机、标准等,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依旧以“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为例,教师在分组练习时增加了投掷高度的要求,根据高度设置了士兵、团长、将军的等级标志线。为了做到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约定用肢体动作进行评价:当学生投到士兵线,在一旁观察的学生就用曲臂握拳鼓励其继续努力,并指出技术动作中的不足之处;投到团长线,就用“OK”的手势进行表扬;投到将军线,就上举双臂组成心形,夸赞其厉害。
评价是主体对客体建构知识过程的反馈。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进的价值建构过程,旨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即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意识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评课者认为,投掷高度练习采取了生生评价的方式,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评判标准(等级标志线)用动作进行及时评价,进行指导。学生作为评价者,既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同伴投掷的技术动作,根据评判标准做出判断,提醒学生按动作要求练习,又能通过评价清楚了解自己的水平,以便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动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练兴趣。因为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内隐的思维过程,是通过多元、反复的评价来实现知识建构的。
体育评课的角度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评课者需要充分了解授课者的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教学状况,依据五个评课维度,做出合理的评析,在有效的评课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2] 韩勇.体育教育实习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3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