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推动湖南林业高质量发展

2020-12-10胡长清

林业与生态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林业体系科技

胡长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期间勉励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他指出,“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关键一招,是湖南林业转型图强的必由之路。全省林业系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着力解决林业科技创新的理念问题、方向问题、机制问题等,推动湖南林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服务生态强省建设大局中彰显林业担当、贡献林业力量。

从理念上提升林业科技创新出发点

一要从生态文明的千年大计出发认识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技创新要服从整个社会需要。相当长一段时期,林业系统局限于生产木材,林业科技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多产木材,形成了典型的木材思维。当前,社会对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的需要越来越迫切,林业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应立足于此。一国一省一地区一行业,核心竞争力和长远驱动力最终都在科技创新。全行业要以更加高远的格局,着眼整个行业的地位、前途、空间、竞争力、话语权来看待科技创新,要认识到科技创新的使命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理念的再造重塑、发展动能的深远变革、发展路径的改天换地、发展模式的浴火重生,最终赢得无限宽广的发展未来。全省林业系统有了这个视野和格局,才会将科技创新摆在战略位置、突出位置、优先位置,贯穿到一切工作、一切项目、一切领域之中,从而走出一条林业行业的应变创新、转型图强之路。

二要从科学严谨的科学精神出发从事林业科技创新。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科研人员一定要有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牢固树立科学、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尤其要倡导“独立人格,学术良心”。一切从事科技领导和科技研发的同志都应坚持不为利所蒙、不为名所动,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科技行业不能一切都服从于商业评判标准,一味追名逐利,从而忘记了“理真理,知未知”的初心和使命。

三要从服务林农的人文情怀出发推广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生产具有长周期性等客观规律,这就决定了林业科技必然是一项长远性的事业,不可能在几年内取得惊天动地、吹糠见米的成果,从事林业科技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定力。谋划林业科技创新,要做到“前看二十年、后看二十年”,所谓前看二十年,就是要着眼于未来十年百年,而不是三年五载或一届任期来谋划工作,避免短期行为;所谓后看二十年,就是总结反思林业科技创新的经验教训,不重蹈覆辙。总之,林业科技创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不好大喜功,不劳民伤财,把论文写在基层、写在林农身边、写给子孙后代。

从布局上谋划林业科技创新制高点

一要瞄准生态需要的重点。从生态保护来看,重点是: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城市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技术体系,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技术体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资源的监测、保护技术体系,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治理技术体系,林业种业自主创新技术体系等。从生态修復看,重点是:洞庭湖湿地、长江岸线、湘江等“四水”流域的修复技术体系,重金属污染地的生物治理技术体系,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体系,自然保护地退化生境修复技术体系,岩溶石漠化、紫色土等困难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林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技术体系等。

二要瞄准市场需要的难点。主要是四大千亿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油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竹木资源高值化利用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技术、森林旅游及康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林下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化技术。过去,林业行业围绕生态产业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基本都集中在做种植、做原材料、做基地上, 放在做加工、做产品、做市场上比较少。当前,必须加快从种树栽树的低端产业链向精深加工的高端产业链延伸,推动林业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三要瞄准未来需要的增长点。林业科技创新未来的增长点主要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成长性的新兴业态创新。如:生物经济方面,林业是天然的物种库、基因库,拥有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的巨大前景;新材料方面,竹缠绕复合材料可广泛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高能耗材料;污染治理方面,构树、大叶女贞、臭椿等树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上富有成效,在修复生态方面可发挥较强的治污潜力。

从行动上夯实林业科技创新着力点

一要着力优政策。优组织政策。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林业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把科技创新摆在战略位置,建立“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让科研院所回归科研、聚焦科研,成为林业行业和生态文明的“研发中心”。优服务政策。加强各类科技平台之间的沟通协调,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林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院省合作、院校合作、省带市县的协同创新体系;设立“湖南省林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院士及相关专家提供决策咨询。优管理政策。精简申报、审核、检查环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发展走”的原则,推动项目管理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推广等实行绩效分类评价,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价;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严厉打击侵犯科研人员权益的行为。

二要着力扩投入。投入渠道多元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巩固和形成林业重大科技项目一次立项、滚动支持的可持续投入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林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研发动能多元化。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形成生动有序、多头并进的科技研发格局。强化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对建设涉林科研平台的企业给予支持。投入绩效精细化。对各类科研投入,在考虑科研基础性长远性的同时,实行全面问效问绩问责。对事关全省林业大局的关键技术、核心环节、战略领域和承担重大专项的牵头单位、专家团队,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稳定支持,确保精准用力、高绩高效。

三要着力强平台。要统筹力量,各负其责,加快形成“一谷一联盟两中心多项目”的平台集群。一谷,就是打造“油茶谷”科技创新综合体。依托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加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企业和社会科研力量之间的相互协作,打造“油茶谷”科技创新综合体,着力在油茶育苗、低改、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形成全国领先、全球一流的油茶研发中心。一联盟,就是打造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创新联盟。整合省设计院、省林科院、省植物园、洞庭湖生态定位观测管理中心等科研平台,联合国内国际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站、实验室、工程中心,集中精力攻克一批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技术,加快形成林业行业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品牌。两中心,就是打造林业种业创新中心和林业大数据中心。要依托林业种苗基地、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联合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共建林业种业创新中心,加快攻克良种繁育保存技术,推动林业种业做大做强。实施林业再信息化工程,更新升级现有信息应用系统,打造推广新的信息应用系统、“林业云”,推动林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多项目,就是要紧密围绕生态强省建设的总目标,面向生态需要的重点、市场需要的难点、未来需要的增长点,因需立项,加快实施一批管长远、有实效的项目,让科技创新落细落地落实。

四要着力聚人才。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体系,优化政治生态,创新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方式,创造工作条件,打造让科技人才集中精力谋事、干事、成事的工作环境。大力造就领军人才。启动院士培养计划和林业科技杰出青年培养计划;通过承担重大项目、任职国际组织等途径,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业科技领军人才;完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外聘高端人才的管理和工作机制;组建重大领域林业科技创新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制。着力培养实用人才。面向基层林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加强基层推广站、林业站队伍建设,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加大对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组织、涉林企业从业人员和林农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扎根生产一线的林业科技人才。

五要着力促转化。针对不同的生态区位,打造一批生态产业示范县(市)、乡(镇)、村,建立一批模式运营规范、区域特色明显的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有效发挥成果展示、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和品牌建设作用。立足生态、立足市场,科学确立推广品种,深入开展林业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行动,不断完善推广后服务体系和配套工作。建立健全以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型科技转化体系,深入推进研发合作、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转化活动,不断提升转化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林业体系科技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land produces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