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与重建
——《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评介

2020-12-10赵蝶

美育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梅兰芳戏曲

《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一书以梅兰芳为经典个案,通过一系列专题研究,对百年来梅兰芳研究中存在的各种误解与偏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辨析考量,并从 “怎是” 的维度重思中国戏曲艺术精神乃至中国艺术精神的问题,进而建立理解与重建中国艺术精神的全新理论视角。

作者邹元江在其旧著《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及《戏剧是“怎是”讲演录》中已然确定戏曲“返本” 的致思路径,这部2018 年出版的新著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戏曲研究与实践提供“开源”的依据。通过对谁是梅兰芳、何为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美学的世界视野及梅兰芳与中国戏曲艺术精神之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探讨,作者将梅兰芳及其戏曲表演放置于由永恒的艺术精神和多变的时代风潮所构成的坐标系中进行精密的剖判解读。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黄佐临等人提出 “梅兰芳表演体系” 之说,学界进而将其与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在邹元江的理论坐标中,梅兰芳虽然是京剧表演大师,但并非 “京剧精神” 的最高体现者,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精神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时代戏曲美学思想泛西方化、泛斯坦尼化的产物。“五四” 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几乎就是一个西化的过程,西学与现代性思想高度重叠,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20 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平线。梅兰芳身边的票友族群以其先在的“合道理” 原则规范梅兰芳的戏曲表演,而作为梅老板的梅兰芳为了应对不同观众的观剧需求,在剧目和表演等方面做出一些背离传统的改变。此后,这些带有西方话剧印记的创新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中又逐渐沉淀为新的经典,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戏曲艺术原本的面目与精神。邹元江从纷繁芜杂的历史材料中发掘出隐匿的历史真相,在特定历史场域中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同时揭示出 “梅兰芳” 这一审美场域之下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由此导致的错位与误解。

在理论还原之外,《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还试图通过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研究寻找重建中国戏曲艺术精神与表演范式的方法与路径。其结论认为,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传统戏曲演员以扎实的 “童子功” 为基础生成、涌现出审美的 “意象聚合”,是为中国传统戏曲审美意识的根本特点,成熟形态的中国戏曲从追求内容的 “是什么” 转而强调 “怎是”,即通过成熟的表演程式“间离”性地将故事与情感呈现出来,这个由行当技艺塑造的自我有别于演员的日常自我。这一差异标识了中国戏曲与西方话剧表演的分野,也为中国戏曲艺术及其艺术精神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这部著作极大地拓展了梅兰芳研究的视域与边界,是百余年来梅兰芳与中国戏曲美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出版后多次获得学术奖项,引起了学界、演艺界的共同关注与反思,为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发掘与重构中国艺术精神以及保护、传承传统戏曲艺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梅兰芳戏曲
梅兰芳评传
戏曲从哪里来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