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简评

2020-12-10马悦

美育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术史年鉴艺术史

近年来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呈现出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趋势,这背后有何原因?回顾以往的艺术史研究,形式分析、图像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史等方法,都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和学者们对研究方法的反思而不断推陈出新的。由于早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欧洲艺术史,所以学者们并不需要将目光过多倾注于其他地区和文化的问题。而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也逐渐扩展至全球范围,不同地域文化下的艺术该怎么去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跨文化的美术史研究也就呼之欲出了。《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以下简称《年鉴1》)一书以年刊的方式为跨文化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本书具体从方法论、专题案例、书评书讯、经典译文和访谈综述几个板块,全方位展示了跨文化美术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谈及 “跨文化” 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跨文化艺术史。《年鉴1》开篇就对 “跨文化艺术史” 的概念给出明确解读,并与相近概念如 “多元文化”“全球艺术史”“比较主义” 进行了区分。开篇以老普林尼《自然史》中“影子”的故事为引,交代了“图像”的起源与“影子” 的共生关系,随后对 “影子” 的逻辑进一步分析,结合瓦萨里、阿尔伯蒂、博尔赫斯对 “影子” 的论述,展开对 “图像” 与 “影子” 二者关系的新的思辨与分析,即二者本身皆为投影,其中 “图像” 更是兼具世界和自我的双重投影,二者间还具有 “影外有影” 的多重投射关系。由此,跨文化艺术史正是研究 “在艺术作品和图像中追踪事物、自我和文化之三重投影的艺术史”。在阐明方法论的问题后,本书通过微观的案例研究进一步展示了在具体问题中的研究路径,并收录了一些精彩的书评和书籍信息,以及国外经典文章的译文,读者在借鉴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启发。访谈综述部分将跨文化美术史研究与策展相结合,在博物馆的展览中突出学术中的图文关系,实现学术和实践应用层面的互动,将 “学术转化为艺术”,不论是策展人还是观者,都能够从中获得一个更全面广阔的视野。

视野对学术研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前提正是全球性的学术视野,正如本书主编李军教授所言:“在这样的视野下,我们就可以把中国艺术史和欧洲艺术史整合在一起,它们不是截然断开的,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其实,这并不仅只是中西方艺术史的整合,也意味着全球各地区间艺术史的整合,等待我们研究的是更加丰富的跨文化艺术史问题。

猜你喜欢

美术史年鉴艺术史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毛扎扎艺术史
广西多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奖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郭诗奇作品
地域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