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2020-12-10郭红梅
郭红梅
(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四川 南充637700)
中风是指受到器质性脑损伤而引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有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之分,又名为“卒中”[1]。此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病亡率以及致残率。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1.43±4.12)岁;病程1~7天,平均(4.03±1.03)天;其中左脑梗死15例,脑出血25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25例;伴高血脂12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13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5岁,平均(61.45±4.10)岁;病程2~9天,平均(5.07±2.46)天;其中脑梗死20例,脑出血20例;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23例;伴高血脂14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诊断为中风,其中有意识障碍者为中脏腑,无意识障碍者为中经络。中风软瘫期(第1期),发病时间小于14天,表现为瘫痪一侧的肢体出现肌张力的下降、神经反射的迟钝或消失,不能维持患侧肢体的自主性活动;中风痉挛期(第2期),发病时间2~4周,表现为肢体的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患侧肌张力明显增高,患肢处于痉挛状态,出现紧张性反射;中风恢复期(第3期)发病时间5周~6个月,表现为患侧肢体在进行肢体分离运动、精细运动和速度较快的运动时出现障碍;中风后遗症期(第4期),发病超过6个月以上仍未痊愈,表现为仍存在肢体运动、皮肤感觉、言语表达的障碍,严重者会出现共济障碍或认知障碍。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②出现一侧肢体偏瘫,伴或不伴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共济障碍、认知障碍;③年龄40~75岁;④病情稳定,不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出现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②脑干梗死、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以及各种颅脑手术后;③内脏或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病;④精神病或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针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25mg;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10mg;除此之外,结合病情进行血糖以及血压治疗,以及甲钴胺片和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或者依达拉奉注射液等行清除自由基治疗。共持续治疗1个月。针刺采用醒脑开窍法结合勒三针治疗。常规消毒,选用0.25mm×40mm、0.30mm×4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用脑三针、颞三针、舌三针、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期间间隔7天,治疗6个疗程。并嘱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实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行针刺分期治疗。西药治疗同对照组。针刺上肢取合谷、手三里、尺泽、肩髎、外关、曲泽、曲池、肩髃;下肢取风市、足三里、悬钟、环跳、阳陵泉、丰隆、太冲等足阳明胃经穴,帮助调整气血以及疏通经络;除此之外,选择太白、三阴交、隐白以及阴陵泉等穴位,以健脾胃、滋润筋脉以及疏通经络等。选择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0mm×40mm,均经消毒处理后行针灸。中风软瘫期补健侧,泄患侧,对三阴交、尺泽行小幅度提插,至下肢出现无法自控运动为止。中风痉挛期对患侧肢体内关、尺泽、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行针刺,泻法,采用“靳三针”沿头皮平刺进针,以提插捻转法使其形成滞针,若出现强烈针感指导患者活动患侧肢体;再以“手足三针”,对间谷、后溪穴快速直刺进针,然后将针快速提起至真皮下,反复3次,让穴位产生麻胀感;再对中渚、内庭、太冲与足临泣穴与皮肤呈30°进针,随后快速提针至真皮下,循环3次,让穴位出现麻胀感,指导患者活动肢体。辅以火针点刺,以穴位点刺与局部散刺,快速点刺,不留针,深度以0.2~1寸为宜。中风恢复期对患侧肢体行单刺,补法,第1针是其与头皮呈45°透刺额中线,让患者镇静安神;第2针则针刺顶中线,通督脉;第3、4、5、6针则以顶中线与顶颞前斜线呈120°,再以45°沿顶颞前斜线上1/5、中1/5、下2/5行透刺,留针30min,指导患者活动患肢。在针刺时需对皮肤行常规消毒,得气之后留针15~25min,每日1次。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期间间隔7天,治疗6个疗程。并嘱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3 观察指标[4]
观察治疗前后BI评分、SS-QOL评分情况,改良Ashworth量表等级改善情况。
BI评分:生活能力指数,分为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总100分,得分100分代表独立,轻度依赖(71~95分),中度依赖(51~70分),重度依赖(21~50分),完全依赖(0~20分)。
SS-QOL评分:卒中生活质量表,从对精力的影响、对在家庭中担任角色的影响、对语言的影响、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对活动能力情绪的影响、对个性的影响、对自理能力的影响、对社会角色的影响、对思维的影响、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对视力的影响、对工作或劳动的影响、对总健康状况的影响共计13个维度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改良Ashworth量表:观察肌张力情况,分为0级、1-级,1+级,2级,3级,4级,等级越高表示肌张力升高越严重。
用SPSS21.0软件分析,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标准拟定。显效:症状显著改善,语言功能恢复,基本可自理生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语言功能有所改善,日常生活仍然需要帮助,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语言功能等均改善,生活无法自理,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肌张力疗效标准。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降低3级或恢复到正常肌张力为基本治愈,降低2级肌张力为显效,降低1级肌张力为有效,肌张力级别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肌张力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肌张力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BI评分、SS-QOL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BI评分、SS-QOL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BI评分、SS-QOL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BI评分 SS-QOL评分实验组 40治疗前 62.23±20.03 135.52±25.43治疗后 85.65±21.02*△ 192.36±32.23*△治疗前 62.25±20.05 135.55±25.41治疗后 76.96±18.43* 175.65±30.84*参照组 40
6 讨 论
脑中风不仅致残率较高,还具有较高的病亡率,运动障碍型偏瘫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忧愁思虑、饮食不节、烦恼恼怒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衡以及气血逆乱等造成。发病时多伴有肢体瘫痪(一侧)、失语等,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针灸可帮助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从而促进瘫痪肢体恢复正常。中风偏瘫分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也有根据Brunnstrom提出的6阶段康复理论,分为6期[6]。中风病随着疾病的发展,不同阶段导致的临床症状及病机不尽相同。中风偏瘫的针刺分期治疗也符合这一基本原则。根据现代康复分期的治疗理论,针刺分期根据不同时期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不同的病机、选用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能尽早提高肢体活动度,提升神智恢复程度。选择足阳明胃经穴位进行针刺,能够帮助改善肢体感觉障碍[7]。手三里以及曲池穴位,不仅可止痛,还能够利水行气以及活血;丰隆、足三里等下肢穴位可帮助改善血液凝聚状态,从而避免形成血栓,还可调整气血、强腰健膝等[8]。
综上所述,针刺分期结合常规西药治疗中风偏瘫可提高生活能力,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