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地区蒙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2020-12-10刘世铖
刘世铖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的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骨骼疾病[1]。目前研究表明,未发现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独立致病因素,其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如激素水平、机体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系统及遗传因素[2]。维生素D具有维持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的重要作用,其可调节体内钙、磷等例子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3]。临床中常用血清25羟维生素D3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本课题探讨呼伦贝尔地区蒙族与汉族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呼伦贝尔地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年龄大于60岁且民族为汉族及蒙族体检患者,均行骨密度测定及维生素D检测。共收集患者264例,其中,汉族152例,男性81例,年龄(68.18±9.64)岁,女性71例,年龄(69.78±9.35)岁;蒙族121例,男性58例,年龄(67.12±9.43)岁,女性63例,年龄(68.13±9.7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测定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NT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测量腰椎(腰1-腰4)正位、股骨颈、全髋,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校正,变异系数(CV)为0.54%~0.66%。根据测定的T值进行骨密度评估。正常:T值>-1;骨密度减少:-2.5<T值<-1;骨质疏松患者:T值<-2.5,本课题将骨密度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均记为骨密度异常。
1.2.2 血清维生素D检测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离心5分钟,速度为3000转/分,后记录检验结果。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 mmol/L;维生素D不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26~75 mmol/L之间;维生素D充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75 mmol/L。
1.3 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汇总数据后,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评分均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结 果
3.1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
经骨密度检查,两组患者确诊骨质疏松发生率:蒙族发生率39.7%(48/121),汉族发生率36.8%(56/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
蒙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31.46±12.73)nmol/L,汉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41.76±18.31)nmol/L,蒙族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维生素D是体内代谢重要的调节激素,它参与钙的吸收环节,人体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和软骨病的发生,维生素D缺乏主要可出现以下临床症状:骨与关节出现疼痛,肌肉萎缩,腹泻等。而临床常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反应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4]。
本课题结果示,骨密度异常的发生率,汉族与蒙族相比较无统计意义,而蒙族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出现了民族的差异,究其原因,蒙族有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还与其种族遗传基因相关。本课题收集患者量较小,未对民族内部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今后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