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护理系统的优势分析与功能拓展
2020-12-10吕维维
陈 莉,吕维维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 40246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疗信息化也在不断的发展,护理工作信息化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护理信息化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1]。以手持移动终端(PDA)为载体的移动护理系统以网络作为基础,具有便捷性、规范性、时效性,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2]。然而笔者认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系统其发展需汲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科学的设计、应用后,通过客观的评价方式发现该系统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契机改进该系统,才能促进移动护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本文就移动护理系统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寻找其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为移动护理系统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1 移动护理系统发展现状
护士的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移动性强的特点,且绝大部分操作必须在床旁完成。目前移动护理系统包含床旁实时录入、医嘱执行、生命体征等多项移动护理工作,以网络作为基础,以PDA为载体,将医疗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各种信息系统对接至移动数据终端,并以护理接受者作为对象,实现了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是一种无纸化、无胶片的床旁工作终端执行系统[3-4]。通常可移动PC装置体积较大,携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限制,而PDA能够帮助护理人员随时在护理过程中远程获取和输入数据,为信息的管理和运用提供了新方向,将信息交流与临床实践进行整合,为移动护理系统的开展提供了可能,使护士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活动中,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6]。
2 临床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
2.1 身份识别
在一切诊疗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护士进行护理活动前,通过PDA扫描腕带即可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的识别[7]。
2.2 待测体征、待录评估录入
系统根据书写规范要求及病人的实际情况(是否发热、手术、病危等情况),统计并提示护理人员在某一时间点采集病人的体征和评估的病人信息[8]。
2.3 数据处理
临床疾病的护理项目繁多,如患者的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特别是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利用系统录入患者的各种出入量,系统将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可在短时间内生成新的统计数据并显示在PDA上。
2.4 患者数据中心
患者数据中心主要包括患者体征数据、护理记录、护理评估记录、检验检查结果、体温单等。可通过扫描患者的腕带进入患者数据中心,查看或核对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疾病进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2.5 医嘱执行
护士执行医嘱时,例如输液医嘱,护士在配液、输液及续液等环节均可通过PDA扫描腕带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药物信息、医嘱信息等是否有误;核对医嘱是否执行或有无停止,避免多用、漏用、错用,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以确保护理安全。
2.6 护理巡视
护士按照病人护理级别进行床旁巡视时,通过 PDA 扫描腕带确认患者,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并提交,完成后系统会实时记录巡视时间、巡视护士,方便护理工作的落实监管。
2.7 质量控制
移动护理系统实现了护士-科室-管理部门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护士可及时查看病人的护理记录实现质量自查;护士长可通过报表监控病区的护理记录,动态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护理部可监控全院的的护理记录,实现护理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并依据报表分析系统进行全面绩效考核。
2.8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可利用PDA在床旁对患者进行宣教工作。移动护理系统可呈现出形式新颖、直观易懂的视频播放的宣教形式,适合各类患者,特别是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的老年患者更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使宣教达到同质化效果。
3 优势分析
3.1 优化护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移动护理系统基于移动计算机技术及条形码识别技术,具有对病人身份、药品、生化标本等进行信息识别和标志的功能,护士利用PDA可在床旁完成信息的扫描和采集,优化了护理流[9]。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护士在执行医嘱时需要打印出执行单,在医嘱执行完成后再回到护士站将护理数据录入HIS系统生成护理记录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会浪费护理人员大量时间,而且在进行抄录时出现信息遗漏或错误的概率较高,同时还存在无法保证系统录入的时间与护理操作时间的一致性且不能保证系统录入人是实际操作人[10]。
3.2 严格进行查对,保证医疗安全
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后,会佩带特制的腕带。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护士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进行患者身份的识别和确认,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性,有效确保各项护理及治疗措施的安全性。以输液为例,在进行护理治疗前,必须进行双条码扫描,核对输液对象和输液药品是否匹配,避免护理差错出现,准确且高效,保证医疗安全[12]。
3.3 创新宣教途径,提高患者依从性
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内容繁多,仅依靠语言及文字的传统宣教方式会使患者觉得宣教内容难以理解、枯燥无趣,患者不会积极接受,从而降低了遵医行为。移动护理系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科学准确、全面具体等优点,有利于患者准确并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充分调动患者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移动护理系统有效整合了人力资源增加了有效服务的时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4 移动护理系统的多技术功能拓展
随着医疗的发展,新型护理模式更加强调高效、准确。移动护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门诊、急诊及病房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移动护理可基于的技术种类较多,目前有.NET技术、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及二维码技术。其中NET技术指Microsoft XWL Web services平台,其可通过实现各部门、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便于对事物的描述[13]。无线技术目前已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的拓展是移动护理系统未来发展的基础,医院内设置无线网络时需考虑网络的全覆盖,实现合理的无线AP布置,并对网络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需有可靠的安全性及保密性。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实现人、物的联系,如可优化药品信息核对、移动查房等,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常用技术类型包括射频识别、传感器、嵌入式技术三个部分,以物联网为支撑,互联网为基础,可实现患者信息的全面采集,实现对患者信息的动态控制。二维码技术是图形根据一定的排列来表达特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可有效识别二维码后的蕴含的信息,此技术可用于患者入院时腕带、抽血条码等,可实现医护工作的个体化及精准服务。
5 移动护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5.1 移动护理系统应用中缺乏相应的应用效果评估方式
国内医院对待移动护理系统采取接受的态度,缺少科学性的研究,在开发及应用移动护理系统时忽略了效果评估及问题处理,如移动护理系统中的护理电子病历,是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应当作为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之一,但书写时书写质量参差不齐,且国内统尚无统一的质量监控体系。国外评估移动护理系统使用效果时针对系统应用前后的评估较为全面,包括使用满意度、完成相同工作时间测试、录音记录等。
5.2 技术培训不足
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辅助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在国内仍处于开发及发展阶段,护士缺乏必要的培训,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它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度和质量,以致于在实际工作因“嫌麻烦”而对该系统产生抵触情绪,致使移动护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
6 改进建议
6.1 积极探索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积极发展移动护理系统的宗旨是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在使用移动护理系统代替原有的旧方式时仍需遵循原有原则,应当结合移动护理系统的特点分析护理电子病历的标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健全涵盖使用满意度、完成相同工作时间测试、录音记录等内容在内的移动护理系统应用效果评估体系,以满足当前临床护理实际需求的。
6.2 开展培训,学习移动护理系统使用及信息管理知识
在移动护理系统应用初期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可对移动护理系统应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其应用早期有必要组织相应的培训,提高护士对移动护理系统的了解程度。移动护理系统应用之初组织护士培训(数日或数周),保证护士掌握系统的使用方式及信息管理,另外可以在移动护理系统中建立支持平台,护士在使用中遇到困难时至支持平台提问,获取帮助。
护理信息化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HIS为基础,以PDA为硬件,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实现了临床护理全流程的数字化。移动护理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同时,移动护理系统实现了医院护理工作的移动化,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推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提高了医院的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