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循证护理对于克罗恩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10李敏
李 敏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克罗恩病又被称之为“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局限性肠炎”,属于一种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的肠道炎性疾病,经相关医疗学者研究表示,其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感染以及免疫等密切相关[1-3]。患上该疾病后,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等临床症状,且具有持续性和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别,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为了有效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还会联合相应的护理干预配合进行[4]。本文主要探讨在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进行克罗恩病诊治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4.21±3.13岁)和观察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34.24±3.1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研究需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内容为:(1)寻找循证支持: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查找相关医学资料以及回顾往期克罗恩病的护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汇总和分析,再结合当前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制定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护理方案,在之后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开展;
(2)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手册、讲座、微信群、宣传栏以及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充分掌握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疾病危害以及注意事项;
(3)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主动接近患者,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有效了解,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达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5];
(4)生活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养成起居有常、睡眠充足的作息习惯,同时注意生活卫生,适当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效果[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过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其中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越低,表示该疾病恢复情况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5.0版本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分别为(169.36±14.33)分、(567.12±53.41)分;观察组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分别为(142.26±12.56)分、(655.36±62.49)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4.497,P=0.001),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3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克罗恩病属于一种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对该疾病的护理干预并不熟悉,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而该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危害相对较大,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不得不加大对该疾病护理干预方式的研究力度[7-8]。
循证护理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护理模式之一,主要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并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结合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此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显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克罗恩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状况,促进患者健康恢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