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丽红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20-12-10商婷婷叶丽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胃脘萎缩性血瘀

商婷婷 叶丽红,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京 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逐渐成为临床高发疾病。现代医学认为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泛酸等。研究发现,CAG属于癌前病变,特别是当CAG伴随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之时[1-2]。临床研究表明,我国CAG癌变率为1.2%~7.1%[3]。现代医学对于CAG多采取去除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c,Hp)及对症治疗的方法,目前并无根治办法[4]。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在CAG治疗上凸显出的优势十分明显。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在治疗CAG及包括肠上皮化生的胃癌前病变方面,可以控制、截断萎缩性胃炎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萎缩[5-6]。叶丽红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肿瘤专业教授,附属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江苏省名中医章永红教授,探索内科疑难病及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叶丽红教授临床治疗CAG屡获良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思路。笔者有幸跟随叶丽红教授抄方学习,现将叶师治疗CAG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CAG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胀、胃痛、食欲不振、嗳气、泛酸、嘈杂等[7]。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对CAG病名的相关描述,根据其临床表现,CAG属于中医学 “胃脘痛”“痞满”等疾病范畴。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关于CAG的病因,历代医家见解不一,不外乎外邪侵袭、内伤饮食、七情所伤、体虚久病等[8]。叶师认为CAG的基本病机以脾气虚、胃阴虚为本,以湿热、气滞、瘀血为标。《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饮食入胃,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四肢百骸得以所养,百病不生。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蕴湿生热,湿热搏结,阻滞气机,灼伤阴津,导致脾胃气虚,胃阴不足。CAG常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迁延而来,病程较长,病势反复,更会加重脾胃虚弱。因此叶师认为脾气虚、胃阴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此外,胃为多气多血之腑,饮食内停,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湿热困脾;长期压抑或愤怒而情志失调,扰乱肝气,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则肝胃不和;久病气血运行不畅,则血瘀胃络。因此叶师强调湿热、气滞、瘀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总而言之,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互为因果。

2 辨证分型

2.1 脾胃气虚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呕吐痰涎,四肢厥冷,大便稀溏,苔薄白,脉细弱而缓。治宜温煦中焦,培补脾土。叶师常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茯苓10g,桂枝10g,陈皮5g。泛酸者加煅瓦楞子20g、乌贼骨15g;胁肋不适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口吐痰涎者加干姜3g、半夏10g;寒热错杂者加半夏泻心汤(半夏10g、黄连6g、炒黄芩10g、党参10g、干姜3g);脾胃虚寒伴有大便稀溏、怕冷喜暖者加制附子10g、干姜3g、芡实10g、炒薏苡仁20g。

2.2 胃阴不足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部嘈杂,有灼烧感,口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治宜益胃养阴。叶师常用益胃汤或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石斛15g,炒白芍10g,枸杞子10g,炙甘草3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胃痛剧烈者加佛手10g、绿梅花10g、木蝴蝶10g。

2.3 脾胃湿热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难忍,泛酸,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和胃止痛。叶师常用人参泻心汤或清胃散加减:黄连3g,炒苍术10g,厚朴10g,茯苓10g,丹皮10g,山栀子10g,陈皮5g,仙鹤草15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胃热致呕血者加法半夏10g、白茅根20g;胃热致黑便者加生地榆20g、侧柏炭15g、白及8g;胃热致便秘者加制大黄10g、决明子10g、莱菔子15g。

2.4 肝胃不和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痛伴有嗳气、情志不调,胃痛的发作及轻重与情绪状态有关,苔薄白,脉紧。治宜疏肝理气,降气和胃。叶师常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醋柴胡5g,炒白芍10g,陈皮5g,法半夏10g,制香附10g,炒枳壳5g。食积者加炒麦芽15g、炒鸡内金10g、莱菔子10g;气郁化火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蒲公英15g;肝血虚者加当归10g、生地15g;气血瘀滞者加丹参10g、川芎10g、三棱10g、莪术10g;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

2.5 血瘀胃络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刺痛拒按,痛处固定,舌紫,脉涩。治宜活血化瘀,和胃止痛。叶师常用活络效灵丹、失笑散加减:当归10g,赤芍10g,丹参15g,红花5g,檀香3g,砂仁3g,制乳香3g,五灵脂10g,茜草10g。吐血或黑便者加三七10g、白及8g。

3 治疗经验

叶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脾胃气阴两虚、湿热蕴滞且伴有血瘀胃络者多见,故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3.1 益气养阴,补虚为本 《素问·评热病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叶师认为脾气虚、胃阴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疾病初期,以脾气虚为主,胃阴耗损不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主以益气;疾病中后期,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湿热、痰浊搏结,灼伤阴津,胃阴耗损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干、嘈杂、大便干结等症状,主以养阴。临床上叶师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或重点益气,常用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为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等;或重点养阴,常用益胃煎或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药物为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

3.2 清热解毒,既病防变 由于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五味过极,嗜食肥甘厚味,辛辣无度,恣意饮酒等,伤及脾胃,脾失健运,痰浊阻滞,日久化而郁热,湿热搏结;情志不调,肝失疏泄,肝郁亦可化火化热。临床可见口干口苦、口气较重、舌苔黄腻、泛酸、大便秘结等湿热之象。《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入深。”湿邪阻滞,郁热过久,郁积化毒,毒损胃络,可发生癌变[9]。因此叶师活用清热解毒法,常用药物为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八月札、仙鹤草、菝葜、石打穿等。临床CAG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叶师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藤梨根、白花蛇舌草、菝葜、石打穿等药物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而且可以抗癌、杀灭幽门螺杆菌,对消除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效果颇佳[10-11]。临床上使用上述清热解毒药物,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未发生癌前病变者,可起到既病防变作用;对于已发生癌前病变者,可起到逆转萎缩、消除癌变作用[12]。

3.3 活血化瘀,攻治久病 清代医家叶天士[13]《临证指南医案》曰:“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必瘀。”胃痛、胃痞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临床患者可见唇舌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瘀紫增粗[14]。胃络瘀阻,经行不畅,可夹湿浊邪毒,日久可形成有形之积。因此,瘀血是本病发生发展甚至发生恶变的关键病理环节。叶师在治疗时强调活血化瘀法,以达到化瘀导滞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配合其他疗法可改善CAG患者胃黏膜微循环灌注,并建立侧支循环,使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使萎缩腺体复生等[15]。叶师常用药物为莪术、茜草、丹参、赤芍、五灵脂、生蒲黄等。对于久病久瘀,血瘀严重者,叶师往往酌情加入虫类药,如地龙、蜈蚣、蜣螂虫、九香虫等,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虫类药物虽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效果较强,但是久用对人体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在使用时应从小剂量用起,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16]。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36岁,2019年3月4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近1年余。刻诊:胃脘胀痛,泛酸,饥饿及饱食后明显,大便尚可,日行1~2次,均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检查:2019年3月4日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Hp(+)。有胃癌家族史。辨证:热瘀互结,胃阴不足。治法:清热化瘀,健脾益胃。方药:玉竹15g,石斛10g,白花蛇舌草15g,藤梨根15g,菝葜10g,苏梗10g,醋香附12g,麦冬12g,姜厚朴12g,仙鹤草30g,茜草15g,蒲公英15g,石见穿15g,沉香曲6g,炒白术15g,煅赭石20g,煅瓦楞子20g,大腹皮15g,酒炒九香虫5g。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用。

2019年3月18日二诊。 C-13呼气试验:Hp(-)。 患者药后胃胀、泛酸稍缓解。刻下口干,舌脉同前。原方去煅赭石,加姜半夏10g、太子参15g、黄连3g。服药后诸症减轻。患者多次就诊,均以此方加减用药。2019年11月4日复查胃镜:慢性胃炎;病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按:患者以胃脘不适1年余为主诉来就诊,中医诊断为“痞满”。患者以胃脘胀痛、泛酸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辨证为“热瘀互结,胃阴不足”。本案患者为一名中青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以及肥甘厚味,长期蕴湿生热,阻滞气机,灼伤阴津,导致脾胃虚弱。复加患者Hp(+),邪气亢盛,正气虚弱。故叶师予清热化瘀、健脾益胃之法。方中玉竹、石斛、麦冬养阴益胃;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菝葜、蒲公英、仙鹤草、石见穿清热解毒,且可杀菌抗癌;香附、苏梗、厚朴、大腹皮行气导滞;白术、沉香曲健脾益胃;煅赭石降逆;煅瓦楞子制酸止痛;茜草、九香虫活血化瘀。纵观全方,叶师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

5 总结

流行病学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高达20.66%[17],临床症状表现十分复杂。《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的盛衰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正虚卫外不固,邪气乘机侵袭机体,正邪交争,正不胜邪而发病。因此叶师以益气养阴为根本治疗方法,重视脾气虚、胃阴虚对CAG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同时,湿热、气滞、瘀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久病迁延不愈,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互为因果。叶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CAG患者以湿热蕴滞、血瘀胃络之象多见,因此在治疗时强调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考虑到CAG属于癌前病变,选用既可以清热解毒或活血化瘀,又可以抗炎抗癌的药物,如藤梨根、菝葜、八月札、白花蛇舌草等,临床可有效逆转癌变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本病病位主要在胃,胃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叶师重视顺应胃降的脏腑生理功能特点[18],常配伍降逆之品,如沉香曲、降香、厚朴、旋覆花等。

猜你喜欢

胃脘萎缩性血瘀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