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保守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2020-12-10祝洪君麻延林
祝洪君 麻延林
( 1 辽宁省辽阳市陆军79集团军医院骨科 , 辽宁 辽阳 111000 ; 2 辽宁省市抚顺市中心医院 )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社会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包括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1]。 重要的是选择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治疗来治疗老年患者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本研究选择 2016年3月-2018年1月10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保守治疗,观察组选择手术方案治疗。分析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卧床的时间、住院时间、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肢体功能改善时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分析了手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10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年龄31-81岁,中位(56.67±4.91)岁。体质量42-82kg,平均(62.56±2.21)kg。患者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骨质疏松28例,合并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12例。文化程度小学有11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高中以上14例。男女分别有28例和2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引起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有12例,摔伤引起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2 例,其他因素引起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6例; 左侧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26 例,右侧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24例。B2 型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14例,C1 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13例,C2 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20例,C3型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例。对照组50例,年龄31-81岁,中位(56.62±4.46)岁。体质量42-81kg,平均(62.13±2.91)kg。患者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骨质疏松28例,合并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12例。文化程度小学有12例、初中9例、高中15例、高中以上14例。男女分别有30例和20例。致伤原因:车祸伤引起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有12例,摔伤引起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31 例,其他因素引起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7例; 左侧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26 例,右侧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24例。B2 型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14例,C1 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13例,C2 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19例,C3型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4例。2组一般资料可比。
2 手术方法:对照组选择保守治疗,常规实施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和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选择手术方案治疗。实施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先明确骨折移位等情况,做好术前准备,仰卧,麻醉满意之后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做6cm左右切口,纵向切开桡侧腕屈肌表面,逐层显露,并向桡侧牵拉桡侧腕屈肌促使桡骨远端显露,避免神经损伤,注意桡动脉保护,并显露旋前方肌和桡骨远端骨折端,直视下进行牵拉复位,将畸形压缩和矫正,对尺偏角和掌倾角纠正,促使桡骨高度恢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自体髂骨植骨填补骨缺损。复位满意之后,给予桡骨远端T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给予螺钉拧入,再次透视情况,若腕关节活动良好,可进行旋前方肌修复和伤口缝合。术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3 观察指标:分析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卧床的时间、住院时间、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肢体功能改善时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
4 统计学处理:SPSS14.0软件,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分析比对:治疗前2组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分别是(6.05±1.27)分、(61.33±5.71)分、(66.12±5.67)分,治疗后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分别是(4.02±1.05)分、(82.28±1.21)分、(81.55±1.2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分别是(6.08±1.41)分、(61.24±5.46)分、(66.29±5.15)分,治疗后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分别是(1.26±0.29)分、(96.50±2.67)分、(95.24±2.21)分。
5.2 2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卧床的时间、住院时间、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肢体功能改善时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分析比对:观察组住院时间、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肢体功能改善时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卧床的时间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82.71±10.13)分钟、卧床的时间(1.62±0.24)天、住院时间(11.21±0.12)天、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2.17±0.21)天、肢体功能改善时间(15.21±0.27)天、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14.21±0.22)周。对照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17.23±2.26)天、卧床的时间(9.62±0.25)天、住院时间(18.12±0.51)天、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10.14±0.55)天、肢体功能改善时间(17.62±0.76)天、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17.78±0.61)周。
5.3 2组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分析比对:观察组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总比例是11(22.00%),观察组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总比例是3(6.00%)。
讨 论
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围术期管理措施的改进,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观点被广泛接受。只要患者没有绝对的手术禁忌证,就应该进行手术[2]。目前,对于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则和目标已经达成共识。在实践中,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各不相同,从简单的骨折到复杂且难以治疗的粉碎性骨折。简单骨折对于保守治疗是令人满意的,并且难以使涉及关节面不稳定骨折的普通外固定保持良好的复位,导致骨折畸形和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均匀,继发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另外,为了在骨折恢复后保持骨折端的位置,将腕关节固定在屈曲位置,这将导致腕管综合征和腕部疼痛等并发症。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目的是恢复桡骨远端的正常生理角度,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的完整性,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因此,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实现骨折的良好复位和稳定固定,从而最大化关节功能的恢复[3-4]。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内固定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在C型臂的透视下,通过经皮针插入可以关闭和重置关节内骨折。同时,结合石膏的外固定,大部分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主要是由于肱骨远端经皮穿孔固定,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创伤小。在复位后形成大的缺陷,难以保持复位,导致骨折的再移位和骨的缩短,并影响骨折愈合。骨移植不仅填补了缺损,而且还起到了良好的机械支撑作用,提高了骨诱导和骨传导的潜力,并加速了骨折的愈合。此外,对于严重的关节损伤,关节面也可以重建[5-7]。因此,骨移植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对照组选择保守治疗,观察组选择手术方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时间、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肢体功能改善时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时间、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等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而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时间、卧床的时间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方案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