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2020-12-10张孝春刘秀华

关键词:心源性心内科心脏病

张孝春,刘秀华

(黑河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100)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比较迅速难以控制,因此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预兆,猝死会使患者的心脏出现心跳过快或者导致心室颤动等失常情况,心肌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短时间内危急患者生命[1]。心内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强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发生风险的几率更大,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由于发病无法预料,因此预防措施往往不全面,临床对此病的检测还欠缺精准的预测,导致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还容易引发患者家属和医院之间的纠纷。想要改善这种状态,就需要了解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完善治疗过程中的监护内容,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疾病且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最大的为88岁,平均(73.16±4.27)岁,男29例,女31例。患者在住院之前均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诊为心内科疾病,比如CT或者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与症状相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药品干预,并对其体征进行密切监护,给予科学的护理。

1.2 方法

对患者的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习惯、情绪等,病情资料包括各项检查的结果、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病时间、死亡时间、尸检报告等[2]。将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原发病的影响

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且均有心脏类疾病,占比最高的是冠心病患者,比例为28.33%(1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比例稍低为16.67%(1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占比为15.00%(9例);扩张型心脏病患者的占比为13.33%(8例),肥厚性心脏病患者的占比为8.33%(5例);而心内膜炎或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类疾病的占比都比较低。此外患者资料显示,心内科患者如果有合并高血压症,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会明显增大。

2.2 患者自身情况

根据资料的内容记载,6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猝死之前情绪波动过大的患者有38.33%(23例),在自身因素中的比例最高,证明情绪不稳定易影响心脏功能发生猝死,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情绪并加以疏导;有剧烈运动的患者占26.67%(16例),证明心内科患者不易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适当运动;还有部分患者存在长期吸烟、饮酒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2.3 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特征

从发病的时间方面分析,有65.00%(39例)的患者是在入院后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猝死,有43.33%(26例)的患者是在夜间零点以后发病;所有患者从发病到猝死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3 讨 论

心内科疾病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较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源性猝死人数越来越多,在心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迫在眉睫。本次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最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其次是患者的情绪波动过大或者运动过量等,均会诱发心源性猝死。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评估患者原发病的猝死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诱因,同时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尤其是夜间做好急救准备,及时为发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3]。此外,给予患者全面、科学的护理,加强对患者情绪的疏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猜你喜欢

心源性心内科心脏病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