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
2020-12-10高红星黄明和肖正山
高红星,黄明和,曹 圆,肖正山
(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云南 大理 672100)
在1981年中,在美国所属的巴尔摩St.ANGLE医院中,最先创建出了胸痛中心,为了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总死亡率。现阶段,在许多国家中,比如美国、澳洲等,都在其医院中构建了胸痛中心,并借助于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进行的标准化管理,以构建出区域性中AMI被当作代表性病症的一种急性胸痛患者治疗系统;促进院前急救系统(EMS)与医院间各类医疗信息能够得到无缝的对接;在多学科进行协作后,参照十分迅速且正确地诊断、风险评定,提升早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实施诊断的总体水平与能力,并筛检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其余危重胸痛患者,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误诊等,并参照指南开展标准化的操作与处理,保障患者的预后[2]。现阶段,胸痛中心最为基础的理念就是把本地各类医疗资源(比如,具有PCI、院前急救体系、动脉夹层等各类急性胸痛治疗水平与能力的各大医院)当作总体实施调节与计划,并借助统一的诊治进程,让急性胸痛患者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中获得最为科学且高效地治疗,也就是借助构建区域协调治疗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短治疗所需时间[3]
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有汉、白、彝、回、苗、傈僳多民族聚居,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交通枢纽,全县常住人口48.5万,医院医疗服务辐射人口覆盖约100万人。每年有大量人群患“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症,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如何早期识别这些胸痛患者,如何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大程度救治,胸痛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1 建设主要措施
(1)政府主导,成立以县卫健委主任为组长,县医院、县妇幼、县中医院、全县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为组员的胸痛中心领导组,高位推动我县胸痛中心建设。
(2)举全院之力全力推动胸痛中心建设,专门成立胸痛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设置胸痛中心质控总监,确保胸痛中心高质量同质化运行。
(3)构建了覆盖全院、全县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心电网络中心,同时搭建微信群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确保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完善了会诊机制,急救车上预谈话等措施,有效缩短了D-TO-B时间。确诊为急性心梗后,一键启动绿色通道,促进其能够与院前急救体系间得到无缝地衔接。归整医院中心内科、急诊科室、检验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等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规范诊疗标准,畅通了院前院内的绿色通道,让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4)以胸痛中心建设流程与标准为依据,完成急诊中心整体改造搬迁,形成分诊、诊疗、检查、收费、取药、抢救、留观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5)有计划全方位有序推进胸痛中心培训,覆盖全院全员、乡镇网络卫生院、社区街道,在基层网络卫生院,设置胸痛优先标识;前移急救位点。并针对我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人员听不懂汉语,借助“健康扶贫”专项行动,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并充分利用“农民讲习所”,由当地村卫生室人员协助宣传胸痛健康常识、自救意识及及时拨打120的重要性。借助当地报纸、电视、户外大屏、微信平台、胸痛宣传片、院内院外义诊等不同载体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将“急性胸痛拨打120”的理念深入人心。
(6)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建成导管室,购置DSA,并借助沪滇合作专家支持、人才引进及自身人才培养,组建急诊介入团队,为患者提供24小时急诊介入诊疗服务,及时将再灌注策略由溶栓+转运PCI调整为首选急诊PCI,次选溶栓+转运PCI,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提高了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2 建设成效与体会
截至2019年3月31日,我院胸痛中心共接诊胸痛患者1156例。目前STEMI能够及时得到冠脉介入和溶栓治疗,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UA(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够按照危险分层进行紧急介入、择期介入和保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再需要转院,可以直接在本院得到冠脉介入诊疗。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月平均控制到3.33分钟,获取肌钙蛋白报告时间月平均控制到15.18分钟,经救护车入院STEMI患者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为100%。在再灌注时间窗(12小时)以内到达的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溶栓+PPCI)的比例100%;D-B时间78分钟。并成为本州内首家启动建设并通过认证的基层版胸痛中心。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构建胸痛中心后,急性心肌梗死等各类心血管病症的治疗方法与手段等都产生了本质性地转变,在运用归整资源、提升教育与培训等各类科学的对策后,保障了患者最为适宜的救治时间,使得其能够获得更为立即且科学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这类患者的总死亡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