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浅析
2020-12-10岳立军
岳立军
(梨树县兽医管理站,吉林 四平 136514)
0 引言
动物检疫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对提高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分析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工作现状
1.1 检疫观念和意识相对薄弱
大部分畜牧养殖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科学认知,对动物检疫工作存在怀疑态度,因此,在动物检疫工作中,很难与专业兽医人员充分配合,甚至会间接阻碍工作的开展。兽医检疫工作通常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多种因素限制,科技水平较为落后,多数养殖区并未设立高配置检疫站,缺乏完备的基础检疫设施,兽医人员难以发挥专业检疫技术水平,检疫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存在部分地区的兽医工作者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甚至会影响养殖户参与检疫工作的积极性。
1.2 动物检疫监督环节薄弱
当前的畜牧市场,出售病死、逃避检疫的现象时而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管失职。因为动物检疫部门没有明确的制度,没有落实到人的责任管理制度,致使工作人员走制度漏洞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监管薄弱的一大因素在于各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各自为政,这就让动物检疫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3 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农村地区禽畜的屠宰需要在附近屠宰场完成,但养殖场之间的养殖水平不同,养殖人员采取的防疫措施各不相同,动物出栏时间有所差异,给动物检疫工作带来困难。有些检疫工作缺乏合理的监管制度,屠宰场内环境较差,也影响到了食品安全。
2 优化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
畜牧兽医动物检疫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助。地方政府部门要按照相关职责和义务履行职责,做好畜牧兽医检疫工作。首先要建立必要的监管责任保障体系,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建立有效、全覆盖的监管网络,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实施。此外,相关地区还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基层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的改善也不容忽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和措施至关重要。有关部门要严格遵守责任条约,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工作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做好畜牧兽医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工作。
2.2 提高检疫人员的基本素质
检疫人员的素质对于检疫效果具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全面地提高检疫人员的素质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进行的工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检疫工作的现状,定期组织检疫人员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检疫人员的检疫知识和检疫技能,提高检疫水平。并且,政府应当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完善检疫设备,切实有效地升级相关检疫设备,采用最新的技术进行检疫工作。另外,为了切实的提高检疫工作的整体质量,必须及时对原有的检疫项目进行更新,保证检疫工作的有效性。
2.3 强化动物检疫意识
在畜牧兽医动物检疫工作中,不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动物检疫中的不合理现象,还要做好检疫的规范工作,升级畜禽标识,保证检疫合格证明和现行推进的合格证明的一致。除了做好动物检疫的规范工作之外,也要加强畜禽养殖户的动物检疫意识,加大对逃避检疫、无资质证明的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动物检疫,从根本上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效率。中国畜牧业能否继续发展壮大,取决于动物检疫工作。正常、合理的动物检疫工作能有效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动物检疫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因此,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十分重要。总之,当前畜牧兽医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问题,提高动物检疫工作效率,必须由政府各部门牵头,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促进动物检疫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畜牧业有序发展。
2.4 先进防疫技术引进
在基层畜牧兽医的动物防治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设备和药品,这对防疫管理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的防疫技术相对落后,相关工作单位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防疫工作。
3 结语
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劣质畜产品流入市场,才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利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高效运转。需要有关部门关注检疫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