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思考
2020-12-10吴建科
吴建科
(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隆德 756300)
我国宁夏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广,总种植面积约有33.33万hm2,受限于当地较差的水文和气候条件,宁夏玉米普遍早收,导致当地玉米品质差,生产成本高。这些问题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需求被不断放大,很多高产栽培技术得以被研究应用,如密植高产、一次性机械集中侧深施肥、抗旱单粒精量播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秸秆全量还田、旱作保墒等技术,在宁夏地区的玉米种植中应用广泛,本次研究主要介绍关于玉米高产种植中的覆膜栽培技术(包括全覆膜栽培技术和半覆膜栽培技术),详情见下:
1 玉米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的原理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全程机械化栽培,就是在行距1.3 m的大垄上播种两行玉米,在两行玉米中间覆60 cm宽的地膜。每隔一定距离扎一条小缝隙,然后覆土,并在覆膜带两侧各形成一条小土垄,可将膜上雨水就地拦截入渗。该技术有效改善了膜内土壤水分环境,并且该项技术可以与玉米自动播种机配合,随着播种机前进,播种机可以在其后两垄同步栽培,实现自动化播种栽培一体化作业。
该项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行间覆膜使玉米的前期生长发育得到了保护,协调了水、肥、气、热、光等因子,使玉米田的光合面积迅速增加,其结果使玉米的单产和品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有所增加。
2 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的关键点
在实际操作中,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技术要点:第一、刮土器将覆膜带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人”字型,刮去了种植带上的干土,起到了拨干覆湿效果。覆膜后有利于雨水均匀的集中到种植带,大大提高了覆膜的集雨功能;第二、在覆膜的同时将肥料深施于压膜沟内,可以节省了覆膜前的施肥工序,而且还实现了覆膜和施肥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覆膜效果;第三、在同一个机架上安装上覆膜和施肥装置就可进行精准覆膜,需要进行膜上精量播种时,只需要更换上精量播种装置即可。这样,使用同一台机械可分别完成覆膜、施肥、播种和废旧地膜回收等工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3 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实践证明,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技术可保证玉米栽培位置精确、数量确定、栽培量均匀。对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覆膜栽培能够均匀、稳定地为玉米提供养分,帮助玉米实现增产增收。玉米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技术还能减少肥料挥发,增强水田对氮素的吸附,减少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减轻了环境污染。以下是玉米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技术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优势。
3.1 增产作用
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栽培技术,在田垄和苗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覆膜栽培技术作业可实现了延期晚收、站秆晾晒、低水分籽粒直收、秸秆深翻还田,而且品质优、不减产、效益高。经实收实测,小覆膜栽培技术在较大田平均增产约250kg/667m2,增幅约25 %。
3.2 经济效益
农民人工搬棒和机械化摘穗、果穗晾晒、脱粒、籽粒晾晒的收方法,中间环节多,人工成本高,如果遇到阴雨天气,霉变的几率大幅增加。新技术通过站秆晾晒降低水分,延期机械收获,实现玉米籽粒直接收获归仓,比机械收穗减少约250 元/667m2,比人工收获减少约400 元/667m2,不仅降低了成本,且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兼有一定增产效应。
3.3 环境影响
研究显示,传统栽培方式导致的氮素挥发不仅导致肥力下降,还可能污染地区大气环境,流于土壤表层的氮素还可能影响土壤本身性质。采用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技术可以有效比年肥料的挥发和分解散失,可极大程度的避免氨挥发,减少栽培期间氨挥发通量,抑止氮素损失,对保护当地大气及生态环境有非常优秀的增益效应。
4 结语
机械化作业下的覆膜玉米种植技术发展缓慢一直是困扰着宁夏玉米发展的难题。国家大力推广的玉米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技术就是国际公认的目前最有效的玉米种植减肥增产技术。对这方面工艺的研究,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近两年,我国已经有多家农机制造厂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玉米播种机,并且已经在农机产品展览会上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关于玉米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技术的进一步深化运用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