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及农业乡土人才培养建设调研报告

2020-12-10

新农民 2020年36期
关键词:济宁市农技乡土

葛 林

(济宁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山东 济宁 272000)

1 我市基层农技推广及农业乡土人才培育建设

1.1 成立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

2018年我市成立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2019年团队数量达到23个,涉及大宗农产品、特色产业、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等专业,团队成员达到120人,建立创新团队试验示范基地47个,打造形成“专家+基层农技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团队每年举办培训、技术交流和现场观摩共计26场(次),推广新品种36项,新技术32项。

1.2 开展农技人员和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帮扶

建立工作管理机制,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全市千名农技人员对接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农业生产难题。2020年累计开展下乡活动1779次,下乡人数达到4700人,指导农户36.8万户,服务指导1224.12万亩,培训农民7.3万人。

1.3 培养选拔优秀农技人员

2019年组织部分优秀基层农技人员赴莘县等先进地区学习乡村振兴和设施农业发展先进经验。推荐13名农技人员参评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互联网+农技推广之星”,其中1名农技人员获得全国百名“互联网+农技推广之星”称号;推荐3名基层农技人员参评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技推广贡献奖”,取得良好成绩;推荐1名农民参评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百名优秀学员”。

1.4 组建全市农业乡土人才信息师资库

2019年遴选110名乡土人才组建济宁市农业乡土人才信息师资库,2020年人员达到200人。形成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师资库成员是农业种养领域的能手,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同时又具有基本的农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水平,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既能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现场实际操作,且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充分释放和激发我市农业乡土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1.5 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

2018-2020年我省连续三年实施公费农科生培养计划。我市依托省内农业高等院校,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紧缺专业培养本科生131人,生源来自全省16个地市,专业涉及农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水产养殖、动物科学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本科学成毕业后将服务于我市的定向县市区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未能显现

我市的农业科研成果主要出自省部级和各大院校科研院所,而作为本地科技创新主体的涉农企业,几乎没有研发机构,科技力量薄弱,缺少自主研发产品和技术,造成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影响了转化率。

2.2 农技推广体系有待加强

目前,乡镇农技人员少的现象突出,农技人员兼职太多,精力分散,难以有效开展本职工作。镇(街)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十分普遍,编制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居多,实际在岗人员太少,其他人员都被借用到其他的部门工作,目前多数为1-2人,有的镇(街)只有站长1名。

2.3 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及时解决老百姓关心、农业需求迫切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根据农时季节需要,加大关键时节的技术指导,为广大农民朋友讲解农业技术知识,总是依靠老经验老办法是行不通的。要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技人员就要不断学习,增强专业知识,促进技术能力真正提升。

3 意见建议

3.1 脱产学习培训

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除各单位自行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外,建议由省级部门联合高校,选拔年轻优秀的农业干部,系统组织现代农业人才振兴培育计划。

3.2 加快农业人才培养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邀请高层次种植、农机、畜牧、渔业等领域专家对农技人员和农业乡土人才进行知识培训和理论传授,实施农业乡土人才培育示范。同时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培训场地,组织农民企业家、农村种(养)高手、农机能手等优秀农业乡土人才,分层次、分类型对广大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知识更新。

猜你喜欢

济宁市农技乡土
亲近乡土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乡土中国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芬芳乡土行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