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12-10瑞,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肿瘤科病患者插管

韩 瑞,张 琴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本文选取我院60例肿瘤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综合探析PICC在肿瘤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月肿瘤科收治的60例肿瘤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60例肿瘤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比较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前后60例肿瘤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60例肿瘤病患者的性别比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分布:24岁-72岁,平均年龄为(47.6±7.8)岁;肿瘤位置:肺癌21例,乳腺癌16例,肠癌16例,脑肿瘤4例,淋巴瘤6例。60例肿瘤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头部静脉与肘部正中静脉。首选贵要静脉的原因是因为其粗直的特点,并且贵要静脉的静脉瓣较之其他部位相对较少。如此一来,当患者的手臂与躯干呈垂直状态时,穿刺贵要静脉就能更加直接的达到上腔静脉,从而切实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几率[1];②测量插管长度,通常从患者上肢左侧测量插管的平均长度应为(41.26±3.84)cm,从患者上肢右侧测量插管的平均长度为(37.78±3.84)cm;除此之外,患者左右两侧上臂的臂围测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数据支撑[2]。双侧上肢的插管长度的测量方法为患者手臂外展呈90°,从预穿刺点开始沿着静脉走向一直到腋下,从腋下一直延伸至右胸锁关节,最后延伸至第3肋骨间隙;③操作流程,行常规消毒穿刺,预先选择最合适的穿刺靶区,直径始终在20cm以下,取无菌手套、手巾备用,管道在插入前提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依据事先算好的管道长度修剪导管,其次实施穿刺,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进针的角度问题,通常穿刺进针的角度为15°-30°,患者回血时再次进针少许并送鞘,撤出穿刺针后将导管从插管鞘中一直推送至中心静脉并达到预先测量长度,最后将除插管外的所有道具全部撤出,连接肝素帽后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使用酒精、碘伏等对穿刺靶区进行消毒,采用透明胶带固定导管[3]。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60例患者的PICC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并及时总结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科护理上的应用效果[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x2、t对两组患者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两组比较数值达到(P<0.05)的临界点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 果

结合表1所示,60例肿瘤病患者实施PICC前的显效例数为20例,有效例数为20例,无效例数为10例;实施PICC后的显效例数为38例,有效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2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ICC前肿瘤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实施PICC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3 讨 论

PICC,全称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外文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较之传统的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更方便、更快捷也更有效,同时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在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必须注意的是预定插管靶区禁忌放射治疗历史等。简而言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就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可以直达心脏附近的主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产生直接接触,加之主静脉较快的血流速度,中心静脉置管可以较快的稀释化疗药物,以此防治药物对血管产生刺激性反应。

综上所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对肿瘤科的临床护理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肿瘤科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切实改善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肿瘤科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肿瘤科病患者插管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