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研究

2020-12-10马美英

关键词:湖南装备制造业

马美英,易 春

(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2.湖南省科学技术事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1)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1],是强省之器、富民之基,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高能耗、低创新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015年5月,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打造低碳、可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制造迎来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湖南制造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在国内外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湖南现象”[2]。按照《中国制造2025》部署和工信部有关批复指示,比照绿色产业发展要求,湖南应该立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一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全省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株潭衡城市群示范引领区,加快推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一、湖南装备制造业具备绿色发展的基础

绿色发展作为新兴发展模式,日益成为一个时代潮流和重要趋势[3],许多国家和区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把绿色产业作为发展经济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和抓手。绿色发展相对传统发展模式而言,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下,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其明显特征是以效率、和谐、持续发展[4]。那么一个产业,要想实现绿色发展,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完善的产业链条、强大的龙头企业、强劲的创新能力和优良的发展环境。据初步分析,湖南的制造业就具备以上基础和条件。

(一)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和统计分类标准,装备制备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六大类行业[5]。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聚,湖南省装备制造业集聚了上、中、下游一大批企业,形成了高、中、低端一系列产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产、营销、服务体系,产业链条日趋完善。2016年,湖南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约3 500家,增加值超过全省规模工业比重30%,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超过45%;仅以轨道交通制造业为例,现已形成以主机企业为核心、以配套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了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关键零部件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拥有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生产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已覆盖产业所有领域,并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优势明显,并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完全能满足产业绿色发展的高效益要求。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产业绿色发展更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湖南装备制造业拥有一大批带动作用强劲的龙头企业,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车株机、铁建重工等,这些企业不仅处于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带动省内相关领域的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对我省、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湖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2018年全国工程机械前5强湖南省独占三席,“全球工程机械50强”湖南4家企业上榜,混凝土机械产量居世界第一。中联重科环境产业一马当先、农业机械稳步发展,形成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四业并举”格局;三一集团军工业务获得突破,发起设立久隆保险和三湘银行,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金融投资多元并举局势。广汽菲克形成B级—E级系列汽车产品,年产量突破15万辆,产值达226亿元。长丰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款全新城市SUV车型CS10,销量一路上扬,引领集团多项经济指标超历史最好水平。梅花汽车、株洲中车时代电动汽车、湖南恒润汽车成功由改装类企业升级为整车制造类企业,全省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企业达到56家;2016年,湖南省又有楚天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高端生物医药机器人及装备智能制造”等6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威胜集团的“智能用电管理终端智能工厂”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湖南省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为2016年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高压开关制造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等20个车间为2016年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湖南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强势发展与带动,智能制造工程专项的有序推进,为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创新的引领和支撑,特别是产业绿色发展更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健全及源源不断的绿色技术应用和成果的推广。湖南不仅拥有全国知名高校的装备制造相关学科,而且每年培养了大批装备制造行业技术人才;不仅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而且还拥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和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到2016年底,湖南机械行业已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全省机械装备行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116家。株洲中车时代、永清环保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河智能、湘油泵还被工信部、财政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电48所建设的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创新平台支撑了一大批绿色技术的形成,推动湖南制造业及产品向全球技术链高端延伸,提升湖南制造在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山河SA60L-T高原版轻型运动飞机成功审定试飞;中联重科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中车株机自主研制成功首列全线无接触网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国产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在广州运行,超级电容现代无轨电车也在欧洲首跑;衡阳特变研制成功世界最大容量现场组装式变压器;铁建重工国内首台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下线等,大批高端产品完成研发并产业化,不断推动行业向绿色纵深发展。

(四)逐步改善的发展环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环境,产业绿色发展更需要配套的支持政策、健全的机制体制、优质的服务体系、开放的发展理念等等。为适应国际绿色发展趋势和缓解国内资源环境瓶颈,我国将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作为重要抓手,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党中央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制定“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把“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作为基本方针,部署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五大工程。湖南积极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健全政策标准体系,通过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生产要素倾斜性配置等政策手段,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和智能化改造,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工业能效;不断健全湖南制造业绿色发展机制。鼓励和支持下游骨干龙头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具有补链、延链、强链功能的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以现代制造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型企业。最后,积极融入全球制造网络,进一步探索开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大力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成果在湖南落地、发展,全力打造“制造业湖南高地”,全面增强湖南新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二、湖南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特征明显

(一)产业规模效益同步提升

随着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发展质量、产业效益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技术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3 229家,完成主营收入高达 10 591.6亿元,工业增加值3 169.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0%,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规模工业3.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85.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利税总额865.11亿元,增长6.7%,出口交货值794.8亿元,增长31.6%,成为全省第一个主营收入过万亿元、增加值率达30%以上的支柱产业。2016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1.1%,高出全省规模工业4.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0.12%,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45.6%;装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0.6%,比全省规模工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占全省规模工业比重达31.34%;利税总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的24.2%和31.7%。

(二)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凸现

近年来,湖南省以产业集群为着力点,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经形成以长沙为基地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株洲为基地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长株潭核心区域,衡阳、永州、常德、邵阳、娄底、益阳等为配套基地的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以及以湘潭为基地的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5年,全省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和轨道交通装备四大优势行业的规模企业数和主营收入,分别占全行业的42.22%和63.20%;长株潭地区集中规模企业数和主营收入,分别占全行业的51.35%和67.90%。排名前10位企业主营收入约占全行业的31.26%,行业内已拥有主营收入过百亿企业7家,过十亿企业达到33家。工程机械产业水平全国领先,2017年湖南工程机械行业产值1 515.85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2.2%[6],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4家同时入选2018“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形成了“世界工程机械看中国、中国工程机械看湖南”的格局。轨道交通产业优势明显,2017年,湖南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77家规模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22.1亿元。汽车制造业异军突起,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863.5亿元,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4.8%,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三)产业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截至2015年底,湖南装备制造业已经建立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2/3;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二五”期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成功并获得工程应用: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101米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平头塔机T3 000、 5 200吨米塔式起重机、最大吨位3 600吨履带起重机,630MVA/1 700Kv实验变压器、750Kv级2 100MVA三相分体变压器、大直径全断面隧道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双模式斜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5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三、影响湖南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产业总量偏小,竞争力不强

目前,湖南装备制造业仍处于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完善产品种类、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阶段。产业整体所占全国比例较小,产业集群的规模和集聚效应也亟待提升。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湖南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 108.97亿元,仅占全国装备制造业的3.1%,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比较优势明显的领域外,其他领域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7]。产业内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市之间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14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共3 049家,其中大型企业仅66家,而小微型企业数占到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83.1%。从生产规模来看,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数为1 326家,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43.5%。

(二)关键部件薄弱,产品本地化率低

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差,区域协作配套体系建设滞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制造理念和经营模式难以改变;装备产品本地配套率不高。50%以上密封件和轴承、30%以上高端液压件、高档数控系统、超高强钢板等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领域高端产品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省内的自主配套率不足20%,大部分行业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占据,影响产业安全和产品附加值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湖南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三)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湖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自主核心技术不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除轨道交通装备和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外,湖南省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技术创新仍依赖于“引进型技术发展模式”,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偏少,“产-学-研”的升级模式严重不足;产业创新投入强度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低于2%;实验验证技术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产业基础技术研究滞后。

(四)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高

宜人化、绿色化、智能化是装备制造行业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技术门槛,也是装备制造行业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它贯穿于绿色化的设计,使用绿色化材料,制造工艺绿色化,绿色包装与回收,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的能耗评价等环节,目前,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矿山装备等领域均在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技术、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等方面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四、推进湖南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能

产业集聚可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快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8]。湖南要借助长株潭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株潭衡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的东风,坚持特色谋划、错位发展、合理集聚的原则,大力实施7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制造强省4大标志性工程,巩固提升领先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放大潜在优势,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变电高端装备等产业,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引导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条动态互补的空间集聚,打造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 和衡阳“老工业基地”协同错位特色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二)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绿色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创新,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搭建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充分利用湖南装备制造业现有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形成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中心、平台,不断完善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遵循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发展规律,把握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开展装备产业基础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研究,攻克创新设计、基础工艺、实验验证、可靠性及功能安全预测等共性技术。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并鼓励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用户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积极开展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湖南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三是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变要素驱动为投资驱动,摆脱技术过度依存,重点扶持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再制造等重大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打造一批特色制造企业和基地。

(三)大力推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

围绕装备产品的绿色化,加快产品绿色设计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量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制造过程的绿色化与智能化,使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优化,打造绿色和谐的产业样板。立足于中央“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要抓手,对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优先使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生产,加快推进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等材制造技术、轻量化技术等节材技术在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现绿色生产,同时,对于技术水平十分落后,服役年龄超过固定期限,损耗大量能量并且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限制,甚至是淘汰。

(四)积极营造绿色健康的发展环境

一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绿色制造的宣传与推广,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论,在全社会形成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的自觉意识。二是要完善相关制度。着力完善绿色制造及其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健全节能激励机制,对实行节能技术的企业采用补助、奖励及相应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支持,提高制造业企业绿色改造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积极落实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提高企业绿色发展责任意识,为装备制造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湖南装备制造业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