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艺术手法

2020-12-10郑渊叶剑楠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场小说

郑渊 叶剑楠

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一、梗概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的重庆,一个叫树华的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小说中的农场,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中国人情社会的缩影。每个人的应变与取舍、妥协与放弃,都源于深厚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世俗伦理文化。小说结构严密,是一部布局均衡、线索完整的三幕剧。即使是今天,在表现与注解中国社会文化肌理与构造上,它所塑造的人物也非常具有当代意义的现实性和代表性。但因为是民国戏,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有非常大的难度和挑战。

电影的整体美学,要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找到平衡,要在古典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黑白摄影将表面的“真实”去除,换之以内在的“真实”,舍去一种仿真的现实,去追求一种乌托邦式的现实。小说直面中国人的性格弱点,一切问题不伤及面子,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通了人际关系,就没问题了,人际关系是主要问题,其他的,则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小说是一部结构严谨,情节环环相扣,布局均衡,线索完整的三幕剧。涉及的人物有官员乡绅,有流氓艺术家,还有留学海归。这三幕分别以每一幕出现的主要人物命名,分别是丁务源、秦妙斋和尤大兴。这些人物各有特色,即使在今天,也很具有代表性。下面将从编剧、摄影、美术和空间设计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编剧手法

首先从编剧上来说,电影在拍摄之初,需要在写实和写意之间找到一条“中道”。我们知道文学可以从抽象的方面来表现一些内容,一些思想,而电影则要用真实的逻辑去支撑具体的人物和情节。这部三幕剧以时间为叙述线索,每一幕都会出现一个新的人物成为叙事中心。第一幕的中心人物丁务源在进入第二幕《秦妙斋》的时候就过渡到了一个配角的形象,无论是秦妙斋举办画展的时候,还是他与佟小姐关系升温的时候,这时候丁务源都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的。而到了第三幕《尤大兴》的时候,第二幕中顶着主角光环的秦妙斋则逐渐被边缘化,显得落魄,到结尾的时候这一幕的主角尤大兴又狼狈收场,丁务源重新登上主角舞台。

在人物方面,为了更好地烘托一个电影的氛围,突出民国这一时间感,特意增加了几个人物,农场老板许如海,三太太沈月梅,股东佟进贤以及他的女儿佟逸芳。这些人物表现了农场的一部分背景,表明了农场的“权利拾局”,同时也说明了农场的内部关系其实取决于老板,股东这一权力集团。

三、摄影手法

从摄影方面来讲,对室内戏的处理要做到平稳简洁,要有强烈的封闭感,与室外空间形成反差。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电影中的风景,和谐中的不和谐的人。

由于影像上不能忽略老舍在小说叙述中的第三人称视角,所以在拍摄之初就决定用摄影机的视点来表现这个第三人称视点,从而决定在整部戏的拍摄都采用单机拍摄,固定机位,对话部分不拍正反打,以便使每个单独段落中的人物和风景都成为客观的叙述者。

为了表现这种第三人称视点,特意选用了库克32mm的定焦镜头。电影需要一个稳定的点,便将这个点放在了这颗广角镜头上。在整部戏拍摄的过程中,重要的事件都会进行视点退让,以便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呈现,去看所发生的事件,尽量不掺杂主观的角度,而且事件越是重要,摄影机就越后退,越是注重从整体来表现事件的过程,到最后,这也形成了整部电影的风格。

四、画面表现手法

布光方面,则是参考了卡拉瓦乔的用光,回避了能看出痕迹的用光方式。影片中的光,不是为了让画面更好看,而是叙事的需要。在观看整个影片的时候,会发现影片会有种焦点不实的感觉。的确,在现代电影的拍摄中,做到4k、3d、120帧的拍摄并不难,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原片中8k也不新鲜,但在这部电影中,作者就是要通过焦点不实的画面来表现一种民国的年代感。

美术上以朴素为主,努力营造现实的真实,放弃虚饰与繁复,达到克制、简约。在物的细节上,要有民国时代乡间市井“风物志”的质感。例如,丁务源第一次见佟小姐的时候,手上拿着一束白茅,这种植物也是经过特意的选取。《诗经中》有云: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所以白茅这个道具象征着对女性的尊敬和友好。这样即使人们看不懂内容,也能从画面上体会到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美感。

五、空间布局构造

空间布局方面,原著小说故事的发生地是重庆,导演也想在影片中尽量表现出原著中的“风物感”,因此摒弃了棚拍和影视基地拍摄的方法,故而整体选景在四川。整个农场的选景定在了重庆的一个小村,全山环抱中有条“S”形的小河,将土地分为两个区域,俯视有点类似于太极图案。左岸的平整出来作为影片中农场的工作区,并将办公楼建在这里,位置刚好是太极的鱼眼位置,把右岸设为影片农场的生活区,将原有的农舍进行改造,划分出区域来表现剧中人物身份差异所处的不同空间,并突出工作区和生活区两个空间新旧,开阔拥挤视觉上的对比。同时围绕太极图进行整个空间的设计,也凸显视觉象征意味,与影片内在的哲学思想呼应。农场空间中还选择了桥作为空间象征的符号。突出的是进出农场的那座桥,位于农场的正前方,旁边有树华农场的木质标牌,形成一个视觉符号,而且影片中重复出现、强调。桥的一半是石头水泥,连接外面的一半用旧木头,从视觉上象征这个空间的半封闭状态,也有隐喻当时的现状。

办公楼的“L”形楼体,参考民国时期新闻照片西式洋楼样式设计搭建,却突出中式建筑传统木质建构和装饰风格。一层办公区域,是三个主要人物的生活空间,二层半搭建,门窗可进出开合,方便空间调度和演员借位。

六、结语

从完成性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对原小说是有一定的取舍的,包括人物也有未在原文中出现的,但都是为了还原小说所蕴含的精神基调——一种对其不幸的感叹和同情。

猜你喜欢

农场小说
农场假期
快乐农场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农场
无人农场丰收日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