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为长远计,不在一时一势

2020-12-09孙雨萱张丹丹

教育家 2020年42期
关键词:中学课程学校

孙雨萱 张丹丹

2021年,北京汇文中学(以下简称“汇文中学”)将迎来她的一百五十年华诞。回首近一个半世纪的漫漫办学路,学校几经更迭变迁,但从未改变的,是汇文中学的教育理想。

“汇文不是一所风头正劲的学校,却是一所有文化特色的学校。”汇文中学校长郭杰说,学校始终为学生长远未来着想,贯彻“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融合优质人文环境、成长基础和发展空间,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精英人才。

在汇文中学,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某问答网站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北京汇文中学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很多毕业生在问题下表达了对母校的怀念,其中一位校友的回答颇具诗意:“在汇文读书是一种与一所学校恋爱的感觉;是一种与老师、同学一起过日子的感觉;是一种可以自由追求自己梦想和事业的感觉。不管过了多少年,我都会一直感念汇文。”

正如这位校友所说,让学生学有所得、为学生未来奠基,是汇文中学的办学初衷,也是学校一直在努力达成的教育目标。

百年汇文,培养时代精英

生于鸦片战争后的硝烟未散之时,长于华夏各类教育思想和理念百家齐放时期,在全人教育的创新性理念引领下名声彰显,在中华民族崛起的每一段重大历史中孕育新高……百余年来,汇文中学始终坚守历史文化特色、承担时代责任。“汇文中学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培养时代的精英,让学生在学校获得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与素养。”郭杰说。肇始至今,学校见证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百余年来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汇文人始终积极参与其中,经历并创造着历史。

培养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1871年,中国正处于动荡与变革中,汇文中学的前身——美以美会亚斯立堂蒙学馆在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各类思想流派不断涌现时建校。1888年,学校取“融汇中西文化之精华”之意,正式定名为“北京京师汇文书院”。汇文学子浸润于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技成就,面对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深感自身复兴家国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919年,北京青年学子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汇文师生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就此在汇文中学扎根。“此后,中华民族的划时代事件中,汇文从未缺席。”郭杰总结说。

列强入侵时,汇文人建立学校地下党支部,多次参与爱国救亡学生运动;抗日战争中,学校大批爱国学子积极走上前线,为民族解放贡献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汇文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勇担责任。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奠基人之一潘承孝、石油工程专家王德民、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王大珩等泰斗、大家都曾就读于汇文中学,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投身民族建设和复兴大业。

促进全面个性发展。1926年,正值民众“收回教育权”呼声高涨的重要时期,高凤山结束了为期四年半的美国留学,成为汇文中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此时,新教育思潮不断涌现,国人对教育有了新的需求。高凤山顺应时代要求,强调办学的民族性,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增进身体健康、涵养审美情操、培植职业知能、预备升学基础、练习善用闲暇、学做良好公民、养成高尚品德。自此,汇文中学的人文特色有了更为坚实的根基。日伪时期,汇文中学曾被迫更名,40余年后重新恢复“汇文”之名,学校的“融汇”文化和“全人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郭杰介绍说:“在‘融汇文化引领下,汇文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入学时机会平等、有教无类,入学后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长此以往,汇文中学逐渐形成了“汇文教育模式”——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汇文学子得以个性而全面地发展。

新中国电力事业奠基人何纯渤和动物研究专家黄祝坚都曾受益于汇文为学业优秀的贫寒学子减免学费的“有教无类”举措,借此完成学业,成为行业精英。国学大师启功在汇文就读时专研书画,数学成绩却不佳,时任校长的高凤山因材施教,破例允许启功免修数学。法学家孙国华就读于汇文时不但培养了善学善问善思善辩的专业素养,还形成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他善于踢足球、能唱外文歌、会拉小提琴,在合唱指挥方面也有相当专业的水平。

培养新时代精英人才。当前,国家正值综合国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国民整体素质和社会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需要教育發挥在全民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人们发展和成长的需求。郭杰认为,汇文中学作为一所影响力深远的老牌名校,理应积极承担起培养新时代精英人才的教育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培养具有新时代烙印的精英人才——能够有意识地在国家繁荣、发展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汇文中学始终坚守办学传统,历经百年风霜,初心不改,这是难能可贵的。”郭杰说。

汇文中学正从建设和管理国家的需要及人才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新方向。郭杰从大方向上概括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做好均衡化教育,培养精英式人才。为达成这一目标,学校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教师成长等各方面不断实践与创新。

课程课堂,回归教育本真

经过百余年的教育实践和发展,汇文中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始终关注人的长远发展。这也是学校进行课程和课堂设计的重要依据。郭杰认为,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教学上不应纠结于一时一势的效果。

“汇文的教育理念回归了教育本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展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几十年前,汇文中学便开始遵循这一教学原则。当时的课程和课堂形式与现在相比或许有不足,但其中的内核和本质值得现代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师了解学生和教材,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让学生理解为目的,深入细致地授课。

汇文中学的课堂教学往往并不局限于教材和考点。郭杰记得20多年前,自己从事学校教务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区教研员来校旁听初中数学教师田云成的因式分解课程,却发现课堂内容包含一部分超出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田云成解释说,这批学生求知欲和理解力都很强,现在打好基础对他们的未来学习有益,没必要非按照统一标准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学校课程建设要适应多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进行提前或扩展教学,开设大量高水平的课程;对于能力不足的学生,以夯实基础为主,提高学生个性能力和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为了让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拥有个性而全面发展的学习生活平台,汇文中学因循书院体制传统,面向高一、高二学堂班和实验班学生,开设“汇文书院”。课程上,设置文史、数学、物理和化学等高端课程,高考科目实施翻转课堂,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非高考科目实施项目或模块学习,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在任务中实践,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技能。管理上,实行导师制,导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习和生活上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以便直接给予指导或联系相关科任教师进行辅导。

此外,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不同专长学生的成长需求,是个性化教学的基础。学校的金帆合唱团、金奥运动队、金鹏科技团、体育传统项目训练队、学生会等团体组织支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年举办的新生才艺展示、合唱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义卖会等集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教学主任尚宝山强调,学校的“艺、体、科”等特色课程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为每个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人生考虑。汇文人有一个共识: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师生不应只以中考、高考为目标参与校园生活,学生可通过自主选择特色课程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因此,汇文中学没有所谓的“主科”概念,不存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教师占用体育课、艺术课的情况,过于偏重特色课程、忽略文化课程的问题也并不多见。

“很多人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学体育或者艺术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好。实际上,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艺术或体育的专业训练上,每次考试也都名列前茅,这并不冲突。”体育教研组组长李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句口号,某种程度上,兴趣和学业二选一只是人们给自己不努力找的借口。他曾集训过两名实验班的学生,他们不但学习成绩没落下,而且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获得了高考加分的资格。“只要学生把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分配好,一般不会影响学业。”

立足于“大美育观”的艺术教育,也是学校的一大特色。音美教研组组长郭远认为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可以很好地融合:“艺术课教师应该把音乐和美术作为稳定的学科进行教学,千万不要把自己边缘化。”郭远以让学生有所得为目标进行教学,在高中阶段就开设了作曲、指挥、美声、戏剧等一系列高等艺术科目;挖掘不同学科中的美育资源,推进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他曾和美术教师、数学教师共同上过一节“艺术与数学”的公开课,从音乐、美术和数学三个角度讲解黄金分割点的斐波那契螺旋线,广受师生好评。“千万别觉得艺术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他补充说。

汇文中学的班主任都非常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活动,他们认为艺术和体育课程更可能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激发出来。班主任张豫红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她曾遇到过一名成绩不佳、个性孤僻的学生,经过观察和调研,发现这名学生的音乐天赋后,便劝他加入学校合唱团。这名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合唱训练,歌唱技巧越来越好,连带着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无论如何,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教育便是成功的。”张豫红强调说。

汇文中学始终顺应学生成长规律进行教学。郭杰说:“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我们都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培养自觉、自立的品质,发现自身特长,从而积极健康地成长。”

德育引领,容错助成长

一名汇文中学的毕业生说,在汇文中学上学,就像提前体验了独立自由的大学生活。学校会给学生留出自主成长的空间,允许学生在试错中形成独立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回忆曾经调皮捣蛋、虚度光阴的时期,会用“太小儿科了、太傻了”来评价自己。在郭杰看来,这是前期大量教育积累形成的自我“顿悟”。等待学生顿悟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耐心教导。去年刚毕业的一名学生让郭杰印象深刻。他个性叛逆、特立独行,和教师起冲突是家常便饭,还曾深夜跑到刚建成、还没开放的教学楼里拍照。但教师们并没有放弃他,每次都耐心教育,学生表面上不服管教,毕业时却向教导过他的教师们行大礼表示感谢。“学生大都能明白教师的苦心,只是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爱做些出格的事。”郭杰认为,教育不只为解决眼前的事,还要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需要潛移默化地改变他们。

张豫红也并不避讳学生的错误,甚至容许学生犯错,但会一遍遍耐心劝解,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养成良好习惯。为此,她会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班级工作,给他们提供更多试错的机会——班级公众号三年间发表了400多篇原创文章,其中的采访、撰写、编辑、美工等工作都由学生担任,她从不多加干涉,只是负责最终审核;班级的文化建设也由学生负责,板报、墙报、班服、班徽、班级奖状、班级奖品、班歌等都由学生设计……“教育需要信任和放手,学生能够在‘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自主成长。”张豫红说。

让学生自主成长对学生有益,却给学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经常会有慕名来校参观的人对学校自由的氛围表示诧异。但在汇文人眼中,学校不是兵营,无须对学生一言一行严加规范,也不应培养统一模式下的“流水线人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才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严厉管教、让孩子尽量不犯错,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郭杰说,“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过分压制会让他们的思维僵硬、固化,我们选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保护孩子天性。”

给学生成长空间并不等于散养,培养和教育的前提是约束。“我们的教育是有底线的。”郭杰强调说。学校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具有丰富选择机会的环境;另一方面则以“少而精”的底线规则约束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比如很多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但学生有时需要和家长保持联系。汇文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允许学生带手机,但规定了底线——上课期间必须将手机锁在柜子里。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却“更加人性化”。

只要学生不触碰学校底线、不破坏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汇文会尊重他们的行为和个性。当学生犯了错,学校的惩戒也是就事论事,出于保护和劝导,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即可。教育过程中,师生人格上相互平等、个体上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也尽量一视同仁。郭杰相信,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言行中的公平与尊重,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自制能力与反思能力。

除了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教育,汇文中学的德育尤其注重预防式教育。其中,最卓有成效的,是沿用了66年的“英雄班”主题教育,激励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规范自身言行、提升道德水平、促进身心发展。此前,英雄班皆以吴运铎、董存瑞、鲁迅等时代英雄或名人伟人来命名,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学校逐渐将目光聚焦于各个行业中有突出贡献的校友身上。“时代不同了,人们对英雄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与其以难以接触的‘高大上人物激励学生,不如让他们向身边触手可及的优秀人物学习,比如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孙敬修、启功、贾兰坡等,他们都是自己行业的英雄。”汇文中学德育主任穆芸说。

教师成长,以信任为先

汇文中学有一个特点,很多在职教师和教职工都是汇文的毕业生,有着很深的“汇文”情结。他们相信学校不只对学生成长负责,还会对教师的成长负责。

“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是郭杰的信条。“领导者管好自己该管的,信任教师队伍,这很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足够,那就放手把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交给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学风格。”他强调,校长定好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即可,具體的教学方法、教案书写等细节由教师负责。

这也是汇文中学一直以来的传统。郭杰大学一毕业就在汇文中学担任历史教师。学校信任他的教育理想和学习能力,为他提供了很多出国交流与继续进修的机会,他得以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后天学习真的很重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我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化,很感谢当时学校提供的机会和平台。”

这段经历让郭杰格外理解新教师“不会教、不会管”的窘境,也相信他们会抓紧一切机会成长。教师成长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老教师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问题、管住学生;而很多年轻教师教学时常常抓不住重点,管理学生时经常被学生压制、被家长说得抬不起头。“这都是经验问题。”郭杰说,“年轻教师需要学校的保护,他们和家长、学生发生冲突时,学校要先弄清问题根源和责任方,教师错了就要改,但也不能被冤枉。”他强调,教师教多了、学多了、经历多了,自然能得心应手。

汇文中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格局对英语教师梁亚平的影响很深。她刚毕业时毫无教学经验,学校却愿意将两个实验班交到她的手上。身负学校重望和学生未来,她压力很大,成长得也很快。三年后,她教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梁亚平担任英语教研组组长,会尽可能给年轻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开展特色课程。“学校培养教师的理念,就是要开阔视野、多看多学。如果教师发现了优秀的专家学者,可以跟学校申请,学校很乐意邀请专家来校举办交流讲座。”

穆芸也表示,她很欣赏一些年轻教师的创新之举,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将德育融入校园生活。如班主任李恺茗在疫情期间,指导学生线上配乐朗诵自己的原创抗“疫”诗歌,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励志教育;班主任王铮利用中午45分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了解民主评议,将思政课和班级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自评、互评。穆芸介绍说:“汇文中学很包容,愿意给年轻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而年轻教师也用新的想法和快速成长回馈学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汇文中学即将走过一个半世纪的岁月,如何继续写就学校百余年的教育辉煌?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全人教育”推陈出新?这些是时代赋予这一代汇文人的教育命题。身在其中,郭杰深感责任重大,却也不畏压力,力争传承并发扬汇文中学优质的人文基因,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师的长远进步而不断努力、创新。“能够成就学生、成就老师,就证明作为校长,我做得还不错。”

猜你喜欢

中学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