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本位的作业设计,撬动学习方式变革

2020-12-09李学书

教育家 2020年42期
关键词:视域作业素养

李学书

“减负与增负”的拉锯战持续了几十年,但当前“课业负担过重”的大山依然沉沉地压在每一名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身上。其中,作业被认为是学生负担的最直接来源,成为社会热议的重要话题。

基于核心素养形塑新时代的作业观

在课程与教学发展史上,很多教育教学的论述中都或多或少从不同层面和视角提及“作业(设计)”这一概念,通过整理可以发现这些论述和实践研究多是从教学论视角和课程论视角展开。前者有以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为代表提出“作业即游戏活动”,以赫尔巴特、凯洛夫为代表认为“作业即教学巩固环节”,以泰勒、布卢姆和加涅等为代表认为“作业即评价任务”等。后者以杜威、克伯屈等为主要代表,认为“作业即学习活动”,倡导作业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强调作业设计要关注情境的整体性和真实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课程论视域下的作业观与教学论视域下的作业观存在较大差异。从价值取向上看,课程视域中的作业观更强调作业要实现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技能、道德、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用当前的话来说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素养;而教学视域中的作业观将作业视为教学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以及评价功能。从实施方式上来说,课程视域中的作业观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情况自主设计适切的作业目标、内容与评价任务等,突出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强调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与创新。而教学视域中的作业则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立足于“教”的设计、实施和管理,重视作业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忠实执行,强调对已经确定的知识体系的传承,而忽略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把课程和教学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并明确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进入素养时代。在新的学科教育模式的开发中,学生是“主动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消费者”的角色再次得以强化和认同,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寻求新型的设计。作业成为学习的重要单位,其实质就是一种课程,一种指向某一素养目标的微课程。这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的站位,将作业视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设计的、要求学生完成的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而不应只立足于单一知识点、主题或课时,作业设计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将学生要学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化为一个个单元。

基于学习功能审视作业的价值

在教育教学改革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的今天,作業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课程开发和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还包括内嵌教学过程的各类学习任务和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教师作业设计应从学习功能的视角认识其价值,并基于学习实现机制重新审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

从学习功能角度看,作业不仅是达成认知目标的“技术筑居”过程,更是基于学生生命意义的发展而创生的“诗意栖居”过程,也是师生的一种主体性、教育性、动态生成性生活,进而作业就成为组织教学进程或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任务。基于此,教师应促使作业设计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选择设计不同功能的作业来支持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强化学生作业过程的整体性和主体参与性,构建“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作业体系。这种作业体系应该弱化对知识的巩固训练,强化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重点关照作业所具有的诊断学情、引导预习、促进理解、引导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学习习惯和高阶能力养成等价值。这种作业体系应该以促进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为线索,打通知识内容与生活世界的壁垒,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条件化与情境化,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设计项目化、探究型、重实践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这种作业体系是学校、教师、家长合作协商的产物,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作为评价作业的重要指标,发挥作业在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方面的作用,从而提高作业在提升学习品质方面的成效。

另外,学习功能视域下的作业,有助于促进教师“质性”敬业,增加职业幸福感。传统作业通常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业绩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包含诸如教师不“垄断”作业会导致教师工作懈怠或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会使教育质量滑坡等担心与疑虑。这种“垄断”是以对师生的低信任度为依据的,而不是以师生幸福观和科学效益观为基础。因此容易忽视以教师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为特征的“质性”敬业。基于学习功能的作业,设计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提高学生作业兴趣,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关注学科间整合,将跨学科作业和学科作业有机结合;鼓励打破传统以课时为单位的作业布置方式,强调即时作业、中长周期作业和专题学习作业整合,强化学习活动的连续性;设计“作业超市”,强化作业弹性和分层,增加学生的选择性等;从而在缓解师生负担、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的同时,实现作业的“育人”目标。

基于“减负”需求强化作业管理

中小学作业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破解“减负”难题的重要方面。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试图从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落实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引导。作业是学生整个学习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以“作业变革”为支点撬动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切入点。但这一问题的根本是课程与教学创新的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完善作业考试辅导”。这一意见为教师开展作业设计、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减轻学生负担、推进作业改革的决心,同时也明确了作业改革的责任主体。

在教师作业系统的设计中,首先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切忌急功近利,基于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开展设计和指导,不至于使作业成为“讨嫌”的负担。其次要坚持道术统一原则,重视教师利用新型技术手段提高作业设计效率,把控好作业的数量和类型,更要关注做作业过程中学生的体验,给予学生自由拓展的空间。再次要坚持高扬作业内涵的精神实质的原则,作业设计要基于规则同时又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借此培养学生独立、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学生内在精神的飞跃和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最后还要强化作业管理。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学校要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设计“有意义的练习”,而不是不加选择地成“册”“页”布置。教师应该强化设计意识,同备课一样,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将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关注“教学—作业—评价”的一致性,基于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构建开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立意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在作业过程指导方面,应强化作业过程的预设、必要的提示和明确的要求、与家长配合进行学习方法辅导等环节,帮助学生排除难题,养成作业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自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优化作业效果。在作业批改和反馈方面,要做到“有作业必然有批改,有批改必须有分析和反馈”,杜绝简单提供准确答案的做法,强调及时反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发挥作业的诊断与补偿功能。

(作者系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梦茜

猜你喜欢

视域作业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