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燃机电厂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2020-12-09马力双
马力双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指采用数字化、自动化体系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严控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环境风险,达到降低生产现场不安全事件发生频次的目的,金坛公司借助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基本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全面覆盖企业生产运行、安全方针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外包工程管理、人员准入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管理等等方方面面一体化管控,并融合了当今所有主流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结合先进的IT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一体化实时管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成创新工程,集成了生产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的全部功能,安全生产信息实时共享,业务流程无缝流转,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生产、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燃机电厂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金坛公司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规范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细化了安全管理职责,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该公司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从在基建期开始推行,并在生产期进一步优化,建立起高效便捷、责任细化、考核精准、抓落实、重效果的创新安全管理体系,重点管控安全管理上被忽视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通过智能识别、电子化安全培训系统,强化人员准入管理。公司建立了电子化考试系统和VR虚拟现实安全培训系统以及安全视频培训教育系统,通过视频学习,VR虚拟现实体验和上机考试,激发员工安全学习兴趣,切身体验风险带来的危害,加深记忆;通过电子考试和监视系统规避作弊行为,留存电子考试台账,做到必培训、必体验、必学会;生产区域采用现场人脸、指纹识别的门禁系统,精确识别人员身份、信息,安全培训合格后开通准入权限,强化人员准入管理。
2.通过3D数字建模管控现场作业人员行为。基于现场实际构建了全厂(全部建构筑物、系统、主辅设备、管道、电缆桥架、综合管架、供热网络、焊口位置等)三维模型,三维立体展示整个生产厂区的物理分布情况及设施的运行状态。从基建期开始,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进行全施工周期三维立体建模,按实际的比例与位置进行同步及时更新,保持一致,最終形成完整成型的三维虚拟电厂,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形态展示,高清晰度、高对比度、可流畅切换及缩放,整体效果和逼真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实际作业区域进行数字建模,系统设置电子围栏,通过对人员门禁卡内置信息的识别,核对人员准入权限,防止人员超权限作业;通过对门禁卡内置芯片的识别,定位,自动统计、管理人员作业信息数据和行动路线,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3. 采用由人员作业监视系统、实时数据监控系统组成的在线作业监视系统。在系统中设置不同巡检路线,通过与巡检过程及巡检仪系统集成实现巡检过程智能化管理,可以查询巡检人员的工作时间、轨迹和相应的设备运行数据,还可以定位到巡检人员、设备的具体位置、设备的状态、设备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和及时调遣处理情况等,查询统计结果可以通过业务报表的方式打印出来。巡检时,巡检仪上可查看巡检路线、巡检项目、巡检周期、巡检标准、巡检时危险因素等信息。
4. 依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技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体系,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安全监督提供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原则,利用统一的框架将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让生产管理人员全面直观的掌握管理目标和管理流程,实现生产管理部门的“在线管理、快速反应、闭环控制”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灵敏、正确。
5.系统在安全生产上的应用。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融合并实现了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和实时信息三个基本方面,实现了对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从而全面提升管理思想,强化管理工作的力度,实现电厂生产管理部门的“在线管理、快速反应、闭环控制”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引起重大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灵敏、正确,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应。
三、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
金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从工程开工伊始,一直贯穿到机组投产、生产运行,并逐步优化、日益更新,在应用的过程中,金坛公司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借助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提升痕迹化管理水平,也便于现场安全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有效的发现安全管控的短板和盲点,可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发力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进一步的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瑞兵,于萍,刘秀根,王浩威. 安全生产智能管控系统在电厂安全管理上的应用[C]. .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17年度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论文大赛论文集(上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2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