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0-12-09许卓异
许卓异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鲜活的历史教材,对青年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在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思政课教学从提升课堂效果,探索有效途径方面,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鼓舞的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坚守政治立场。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精神信念,是在历史长河中同其他文明相区别的明显标识,可以说不同时期的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不同时期的喜怒哀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清醒剂。”[1]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是一名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 红色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青年大学生作为承载着民族重任的特殊群体,在国家发展进步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主动了解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红色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
1、红色文化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优秀的文化不仅对人具有激励作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还对国家及民族的团结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就是这样对国家、社会起着推动作用的文化。它产生于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无数仁人志士为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产生于中国抵御外族侵略,争取民主平等的年代;它产生于我们的祖辈为子孙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而奉献牺牲的年代。红色文化有着触动全体中国人民的独特精神内核,有着壮大中国人民凝聚力和团结力的独特魅力,它告诫着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激励着我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出现在我们教科书上的黄继光、董存瑞、杨靖宇、抗美援朝志愿军(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这些鲜明人物形象,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还有红色影视文化,例如红色电视剧《亮剑》,表达了一种中国人民在强大于自己数倍的敌人面前不屈不挠,敢于亮剑的精神,这种精神内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是我们中国人深刻于基因之内的精神印记。
2、高校思政课在培养青年大学生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精日”、“精美”等观念尘嚣日上。尤其是近期新闻中出现的以季子越、许可馨为代表,辱骂诋毁自己的国家,这些错误观念不断挤压我国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生存空间。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平台作用,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及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必要的。
3、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红色文化是一面鲜明的镜子,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生命、血泪;让他们了解到中华民族追求平等独立的来之不易;也让他们了解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未来,走向幸福。红色文化不仅存在于地方博物馆、革命遗址中,还存在于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故事里,很多大学生他们的祖父母经历过战争,他们是最贴近历史的一批见证者,因此,很多大学生的红色文化启蒙是来源于祖父母的故事中,这是他们从小经历的价值观教育。因此,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香港问题搞乱中国时,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中国人民给他们上了一堂史诗级的爱国主义大课,其中,以青少年为主表现优异,有责任,敢担当。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尊严感、归属感;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它既是一份鲜活的教材,又是引领青年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虽然在高校思政课中早有先例,但是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度不够。传统思政课堂在讲述红色文化时,通常以讲授法、案例法为主,单纯的说教让课堂变得刻板僵硬,缺乏灵活性,学生积极性不高。有些思政课教师在讲授红色文化相关知识时,直接放电影或者相关视频,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深入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对历史事件和红色文化的相关背景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
第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各种媒体社交软件呈现井喷状态,青年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化,如果对历史上一些重要节点缺乏相关知识,很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带偏方向。国外以美英为代表的反华力量以“解密”、“真相”等方式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对我国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曲解,并攻击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这种对中国政权的诋毁与污蔑虽然是无本之木,但是对于不清楚史实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受到影响而对国家政权产生怀疑及不信任。因此,根據受众的特点及及课堂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我们应当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
1、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之所以不高,根本原因在于课堂以老师的说教为主,学生缺乏内在动力。对此,课堂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形式,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例如我是演说家、学生模拟课堂教学、自己制作微电影等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挖掘其内在动力,让“要我学,要我说”变为“我要学,我要说”。例如演讲比赛,可以通过介绍和挖掘自己家乡或者自己实地去过的地方红色资源,以此为契机,讲好家乡故事,做好中国红色答卷,由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制作素材。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丰富教学资源,做好引导工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表述不清或者知识点错误的情况下做好纠正。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思政课教师更应从细节着手,增强说服力,使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史实,让学生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叫嚣中可以有理有据有节地还击。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深刻的感悟,以及提高对不良社会思潮的免疫能力。
2、利用新媒体手段及开办红色文化社团
第一,传统的红色文化宣传无非是通过高校宣传栏,特定节日开展活动等,这种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不具有优势。微信、抖音、微博用户的广泛性,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运用的广泛性决定了红色文化宣传应当重视新媒体宣传方式。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开办公众号,定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资源,学生也可以投稿反馈,并在学期末统计积极参与的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一项考核标准。思政课教学实践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剪辑制作红色文化素材,并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以实现价值引领。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有一个重要特点是社团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又可以净化高校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虚浮不良内容,增强学生对不良价值观的抵抗力。创办红色文化社团,定期开办社团活动。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选拔优秀学生干部,让他们成为第一宣传梯队,让学生作为宣传的主体,去对他们身边的朋友宣传解读我国的红色文化,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感悟革命前辈的家国精神,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利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
河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爱国将领杨靖宇将军、二七大罢工纪念塔、桐柏革命老区等等,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实地教学引发学生共鸣。比如,教学实践活动可以组织研学旅行,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战争遗址等。将学生分为行程考察组、后勤保障组、观后讨论组,由学生组织协调,教师进行引导解读,并且进行细致深入地补充,形成本次活动的精神内核,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让红色文化在学生思想中扎根,并能体现在行为表现中,充分达成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红色文化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以一定的行为方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体验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价值。[4]研学旅行的目的也在于此,通过对革命老区的思考和实践过程,能够触动青年学生的内心,学习及延续他们的精神品质,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快推动红色文化文艺活动进校园进程
红色文化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同时也是最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革命战争的残酷及革命前辈为国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这种共情体验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给予的。例如,《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舞剧,在观众体验上,虽然是红色舞剧,但是情节、张力、感染力都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这种红色文化渲染是一种身临其境式的感受,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和认同。如果思政课堂的传统授课及举办的主题活动是有形的,那么舞台剧的呈现方式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形感染。这些经典舞剧进高校,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融入思政课的直接有效的方式。相关部门应对红色文化文艺活动予以支持,高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提供有利条件,多部门相互配合,以加大红色文化文艺活动进校园的进程。除了高雅文化进校园之外,学校也可举办由学生自己排练、组织、表演的红色舞台剧,由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到先辈们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所付出的心血,学习他们身上优良的品格,爱国主义情怀,并且鼓励青年大学生敢于追梦,敢于担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杨丽娜,盘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考察革命圣地的“红色足迹”.[D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人民网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2html.
[3]關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14/c_1124876294.htm.
[4]潘金刚.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探索——以安徽为例[J].文教 资料,2018(29):165-167.
本文系郑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专项课题《河南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szk-23.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