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教育意义

2020-12-09杨全旭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教育意义初中语文

杨全旭

【摘要】如果说哪一门文化课程最能传递情感的话,语文肯定是首选,它优美的文字、语言,还有文字背后的丰富性,都能传达情感,渗透情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不但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更是促进师生情感和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渗透  温度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86-02

情感是人个性化的体验,别人代替不了,也无可替代,如果不懂得情感的体验,不经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交流,获得情感的温暖、温度,就很难从别人的经历中、语言中体会情感的滋味。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承载着人与人各种方式的交流,如书信、语言等,所以传递情感,形成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信息的方式太多太多,他们心浮躁了,情感也似乎淡漠了很多,这对于他们成长成一个有温度的人非常不利。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渗透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相处。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老师不但可以挖掘其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建设学生的精神领域,还能让他们感受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多元性,从而使老师在教学中能自然结合情感渗透教育,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更为语文教学成绩的提升做好准备。因此,笔者在此,想借多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浅见,谈谈情感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大家分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方法

1.发挥老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语文是一门有故事的学科,正因为它有故事,所以它也有情感。但是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对于语文内容中所包涵的情感是忽视的,没能把它体现出来,发挥出来,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都显得干巴巴的,没有温度。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体会语文中的情感,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情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与学习内容的距离。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人与人的相遇都是有缘份的,学生坐在老师的课堂上,成为老师的学生,跟着老师学习,那该是多大的缘份。老师要珍惜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不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至少要当成能共进的朋友。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关心学生的收获与学习状态,把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情感中,使学生爱上语文,体验学习过程;其次,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要想在学生中显出自己的威严,不在于老师的态度和表情、语言等有多严肃,而是在于一种柔和的力量。既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要用一些小目标,诱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样既能把学习内容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第三,老师要有乐观、积极的教学态度。老师是学生的成长方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学生不但能感受到,而且还会模仿学习。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要想让语文中的情感能渗透语文课文,实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切忌把不良的情绪带入课堂,影响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当出气筒。只要老师能发挥自己的情感,带着饱满的情感和热情上语文课,学生也一定能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轻松气氛,从而也在语文学习中投入情感,感受温暖。

2.在教学中对内容做情感处理,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往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注重对内容的情感处理,只关注知识的灌输。比如,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内容就只有这一篇课文,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段落,不出教材。这样看似围绕主题,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可由于缺少情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些事情感兴趣,就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才好奇,如果事情的结果已经明明白白摆在面前还有什么情感的牵动和好奇心的增强呢!语文教学也一样,为了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学情感,让学生融入学习内容,老师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但要讲它的背景,作者写它的目的,还要讲讲作者本身,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调动学生情感。比如,《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本身就很有故事。如果老师在讲解課文的时候避开了作者的讲解和了解,那么这篇课文也只是篇课文。但是如果老师能把作者简介和一些故事融入进去,那这篇课文不但成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记录,对经历的回忆和情感抒发,也是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课文,理解其中情感表达的目的途径,能极大地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情怀,促进语文教学。

3.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演绎,带动学生的情感。语文学科的丰富性,也就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灵活性,老师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走进学习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演绎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感受,去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粘度,升华语文教学的意义。比如,《窃读记》,老师就可以把主人公窃读的过程,分成小片段让学生进行演绎,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对书的喜爱。如,放学后主人公直奔窃读的书店——愉快又紧张地窃读——窃读后的“满足感”。或者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课文的情境或场景的演绎,都能强化学生对窃读过程中的快乐和惧怕心情理解,也能激起学生与主人公和作者一样的内心活动、感受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4.通过阅读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文学习中除了字词句的积累这一重要的基础知识,还有两大主要版块,就是阅读与写作。在长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阅读与写作,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既能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能让学生通过写作抒发情感,强化情感。当然,通过阅读与写作,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和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合理安排阅读与写作教学,也可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从而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学习能培养学生情感的话,语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促进可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故事性、情感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相吸,容易让学生投入进去,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不但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老师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学习朱自清先生对春的描写手法,更要从朱自清先生对春的语言描写中,感受他对春天的爱。如,作者从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心情描写春,感受春,并通过嗅觉、听觉,真正接触和触摸春的轻柔,感受春的温馨,欣赏春的美丽等等。老师在《春》的教学中,如果挖掘了作者对春的情感,教学不但更有激情,有热情,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积极,更有温度。使语文课堂装有满满的知识,满满的人文气息,从而既能唤醒学生心中的柔软,强化学生对情感认知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任务式的给学生传授知识,自己不带感情,也不挖掘内容中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冷冰冰的性格,没有温暖。初中生的情感认知也好,感受也好,都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正是帮助学生提升情感认识和体验的途径。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下子能把学生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当然也就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了。比如,《窃读记》,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只讲述学生“窃读”的过程,忽略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没把主人公对书的喜爱之情描写出来,學生就很难理解“窃读”这个含义,更不能理解有“窃读”这个机会,对于主人公来说多么的珍贵,又多么的紧张、愉悦等。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人物情感活动,就要抓住细节,不但自己讲课的语言要声情并茂,方法还要恰当,情感更要突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3.有利于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温暖、有感动等,就是因为人是一个有喜、怒、哀、乐,且能及时感知喜、怒、哀、乐的高级动物。所以,一个人只有情感意识存在,他才会去在乎、焦虑、也才会痛、会悲、会喜,更会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断努力前进。新时代的初中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各种各样信息的左右,他们对于学习、生活没有热情,总是抱着一种混一天算一天,或者为父母、老师学习的心态,这显然不但是认识上的偏差,而且对于他们的学习也非常不利。作为初中语文老师,针对当下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用鼓励、赞赏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也用课文中的一些失利、失败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情感,体验主人公的失落、挫败与失望等等。只要老师能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或者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走一遭高兴、快乐、不满、愤怒、恐惧等等的心理成长路,学生的情感意识会大大的增强,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地提升,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为了给他们更多学习的时间,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我们知道,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天性中还存在贪玩的一面,如果老师命令式或者教条式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即使听了,也未必行动,何谈效率呢。但是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喜欢上语文学习,喜欢去欣赏课文中的故事,与课文中的人物交流,畅谈,并从中汲取更多的东西,那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了一种自然,效率会更好。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通过情感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灵活地学习语文创造了条件,也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做好了准备。

三、结语

总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情感是人们精神中不可缺的一种温度。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但能真正培育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提高学生内心的温度以及学习语文情感的态度等,如此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尚洁.凝练语言,交流情感——刍议语言与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2).

[2]魏秋燕.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A].2015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3]李浩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

[4]曾爱华.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15-119.

[5]郑璐璐.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以人教版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2):12-16.

[6]王海贤.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成长[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教育意义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