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扶贫”格局谈高校扶贫的重要作用
2020-12-09马欢冯静雯
马欢 冯静雯
摘 要:目前,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关键阶段,全社会动员的“大扶贫”格局已经产生。如何在大扶贫格局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利用自身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为国家的扶贫工作助力,是当下高校扶贫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大扶贫;高校;扶智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当下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的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而这样的大格局需要全社会总动员参与进来,那么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高校理应起到必不可少的排头兵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本文旨在探讨“大扶贫”格局下,高校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强化智力扶贫,搭建知识桥梁。 扶贫先扶志,帮困先育人。各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持续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智力扶贫,创新帮扶方式,通过资源共享、线上支教等方式,为贫困地区“雪中送炭”。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很多高校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课程直播、资源共享库等方式与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联系,使得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到了难能可贵的教育资源。扶贫先扶志,帮困先育人。各高校持续发挥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强化智力扶贫,创新帮扶方式,通过线上支教等方式,为贫困地区“雪中送炭”。
二、 聚焦科技扶贫,产业拉动发展。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之举。如何让贫困地区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各高校需要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突出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为当地栽下一棵棵“致富树”。从十九大以来,各地高校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扶贫大局道路。北京化工大学是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定点帮扶学校。2020年5月,北京化工大学正式开启了宝龙山工业园盐碱耕地土壤改良示范项目,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优势科研力量,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此项目将通过对于环境检测、土地修复以及现代灌溉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以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贵州麻江县,南京农业大学拓展帮扶杨梅种植、家禽屠宰等新增产业项目,制定中药材和菊花产业帮扶方案,还引导专家通过“南农易农”平台等提供线上农事指导服务,不断推进产业扶贫;北京林业大学则启动了2020年科技扶贫专项申报工作,定向设立了一批适合内蒙古科右前旗產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服务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具有北林学科特色的科技帮扶项目……通过长期的扶贫实践,我们以及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的产业扶贫的模式,已经使得无数贫困认可和农民受益。
三、 加大消费扶贫,打造长效机制。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客观上给产业脱贫带来了一定影响。因交通封闭、销售渠道单一受阻等因素的影响,不少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出现了滞销的情况,给巩固扶贫成果带来了极大的考研。因此疫情以来,各高校依托教育系统消费扶贫采购平台“e帮扶”,面向学校师生、校友和社会,发起了“以购代捐”消费扶贫行动,打造扶贫长效机制。
如天津大学组织青年扶贫工作室成员直播带货,“e帮扶”贡献度超过14万元,扶贫超市销售超过36万元;截至5月底,中南财经大学购买云南省盐津县农副产品300万元,协调对接学校合作餐饮公司购买盐津县等贫困县农副产品200万元……当然,除了号召本校师生“为贫困群众拼一单”,各高校还发挥人才、专业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深度帮扶。为当地提供电商营销培训、品牌包装和营销设计,深层次地促进消费扶贫。数据显示,各直属高校在教育系统“e帮扶”平台上线贫困地区农产品1081款,累计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712.9万元,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832平台”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162.79万元。
四、补足发展短板,培育乡土人才。众所周知,因为长期发展不充分,大部分的贫困地区都面临基础设施不足、教育资源薄弱等问题,而由于这些问题导致的发展的“恶性循环”也是大多数贫困地区的“通病”。因此,如何立足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长远深入的发展方式也是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不急需要一方面为贫困地区补足发展短板,更应该强健筋骨,增厚当地人力资源。
如大连理工大学向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200万元,用于龙陵县3所小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肥工业大学投入300万元资助安徽灵璧县果蔬示范园和定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大学捐赠近200万元,用于云南绿春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哈尼古歌保护传承……国内外柑橘产业现状如何,椪柑生产的基本技术有哪些,马铃薯在生产、收获和储藏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年5月,华中农业大学开设的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云端”开播,吸引了来自湖北建始县的基层农技人员、职业农民等2200多人观看。
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各高校也将人才培训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致力于为当地打造一支人才队伍。通过政策调整倾斜,为青年人返乡提供良好的平台,培养新一代的致富带头人。为贫困地球的长远发展留下一些人才,防止贫困地区因为后劲不足而返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发力才能打造“大扶贫”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索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高校工作者和青年人要有这样的理想和担当,将国家发展大计和我们的日常工作充分联系起来,发挥高校在“大扶贫”格局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志华.“精准扶贫”背景下推进高校学生资助精准化的研究[J].公关世界,2020(16):8-10.
[2]郭紫妍. 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探讨[D].山东大学,2020.
[3]李昕昌.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扶贫工作路径浅析——以贵州大学帮扶贵州省贞丰县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0,12(02):47-52.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