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变化、QT间期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的影响
2020-12-09孙莉荀平
孙莉 荀平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心功能变化、QT间期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的影响。方法 筛选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98例IC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8例ICM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个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QTd、Tp-e。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LVSF、QTd、T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LVS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QTd、Tp-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结合常规治疗ICM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达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关键词】ICM;心脏康复;心功能;QTd;Tp-e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缺血性心肌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随着我国人口呈老年化状态下,ICM患病率越来越高,临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而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极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率高[1-3]。本文主要阐述本院收治的98例ICM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疗法结合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QTd、Tp-e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8例ICM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纳入标准:98例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为ICM;所有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机梗死等疾病史;患者管腔面积缩小>50%;9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率低于50次/每分钟,收缩压低于11.33(kpa)或高于21.33(kpa),舒张期低于100 mmHg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不能正常沟通交流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其中研究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46~80岁,平均(61.3±10.6)岁。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9~81岁,平均(62.8±10.1)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利尿、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强心剂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心脏康复治疗。详细如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情况和身体状况结合,制定科学的活动指导项目,活动强度通常根据心率判断,以最大心率×40%~85%为靶心率(THR),然后根据THR控制活动强度,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龄。主要包括早期运动、增加运动强度、自行运动三个阶段。初期运动:运动时间为1周,活动强度由低向中度增加,在确保患者没有出现心衰临床症状的状况下,告诉其维持走路的频率与步伐,并且引导其按时进行爬楼梯运动,训练时间≦20 min/次。增加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为6周,活动强度由中度慢慢提升。在确保患者没有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状况下,引导其进行爬楼梯、骑车等训练,延长活动时间为≦40 min/次。自行运动:主要在家里实施,包括做家务、行走、打太极等适当训练,活动程度不宜过高,避免诱发心衰。同时采用心理沟通的方法协助治疗,通过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解答疑问、健康教育等方法来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以至取得更好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心电图(广州日本光电心电图机ECG2250)、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ar动态心电图机,徐州中马医疗器械有效公司)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F、LVFS、QTd、Tp-e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LVEF、LVFS
治疗前,两组LVEF、LV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QTd、Tp-e
治疗前,研究组QTd为(55.9±9.2)ms、Tp-e为(134.8±14.4)ms,对照组分别为(55.5±9.2)ms、(134.8±14.3)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QTd为(44.9±6.8)ms、Tp-e为(118.7±12.8)ms,对照组分别为(52.5±6.1)ms、(140.0±12.3)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心脏康复结合常规治疗后,LVEF、LVFS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说明应用心脏康复治疗结合常规治疗方式治疗ICM可高效改善患者的LVEF、LVFS。本研究中,通过治疗后,研究组QTd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心脏康复治疗结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达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治疗能够调节患者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平衡,进而降低整体心室、局部心室复极的不统一性,继而降低QTd。T波峰-末间期能够展望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而且可体现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但通过心脏康复治疗结合常规疗法的患者Tp-e显著降低,说明采用心脏康复治疗ICM可使患者Tp-e下降,并且还达到了控制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治疗能高效降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因素。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结合常规治疗ICM可高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达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ICM患者QTd、Tp-e下降在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中发挥了至关重要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妮娜,李子杰,柴小奇.心脏康复联合常规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1(5):23-25.
[2] 倪明科,林 琍,宗文霞.心脏康复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7):770-774.
[3] 倪明科,宗文霞,林 硎.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J].中国医药,2016,11(4):47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