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命周期与协同创新网络关系的多案例研究

2020-12-09邵云飞张冠博吴钊阳

科技和产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京东方科研机构协同

邵云飞, 张冠博, 吴钊阳

(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成都 610054)

1 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企业不断从事知识创造和创新活动,并逐步认识到仅仅借助自身力量获得技术创新和知识发掘的全部资源来提升创新绩效是困难的[1]。协同创新的第一要务是形成以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各级政府、中介组织、创新创业平台、互联网金融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2],通过与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各个主体进行广泛合作、资源互补,产生“1+1+1>3”的非线性效用[3]。数量众多的企业通过签订合同、交互关系、社会网络与其他企业、政府、中介、高校及科研机构等主体构建协同创新网络[4]。以Barney[5]、Hitt[6]、Prahalad[7]为代表的资源与能力基础理论认为,资源是制约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并强调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有价值、难以替代的异质性资源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与边界,这种异质性资源也被称为核心资源(或关键资源),它们通过资源位障碍机制在企业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8],不仅决定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9-10],也是企业成长差异性的主要来源[11]。

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的正向作用已被国内外研究者得到证实,并被普遍接受。那么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以获取企业所需外部资源是企业成长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汽)和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制造型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与协同创新网络的关系,帮助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获取内外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并提高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效率。

2 理论基础

2.1 生命周期理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起步/新生、成长、成熟以及衰退的四阶段理论逐渐被各学派所认可。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成长过程的一个周期表现,具有动态性。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在它生存的特定的周围环境中以自身优势获取发展所需资源,改变自身的结构与规模逐步实现企业成长。学者们运用差别化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进行划分,虽然各阶段的划分略有差别,但是从结果看,得到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曲线图是类似的。例如Frank Bescherer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其环境结合起来,将企业的成长阶段分成三个阶段。划分企业的成长过程与其他生命体类似,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小变大[12],存在周期性,在不同的阶段有其共性特征。

2.2 协同创新网络

制造业的服务范围和业务范围较广、划分门类众多、对生产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产业链也较长、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密切,对资金、技术和人才有较高要求[13]。1991年Freeman率先对协同创新(创新网络)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作为一种为主体系统性创新提供服务的基本制度安排,创新网络是由企业、政府、中介、高校及科研机构等通过纵向或横向的关联节点形成的一种新型合作关系[14]。Lowendal认为创新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单个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及时应对技术变化的挑战,迫使企业面临风险和极大的不确定性[15]。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机制是通过动力、路径、知识三个方面进行协同实现持久牢固的协同效应[16]。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演化,一些学者从企业成长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Butler和Hansen认为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协同网络呈现出从“社会化网络”到“商业聚焦网络”再到“战略网络”的演化路径[17]。L. Steier和R. Greenwood C考察了创业企业金融网络的演化过程并由此提出了四阶段网络演化模型:寻找阶段、融合阶段、丰富阶段和重构阶段[18]。网络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信息的交换过程,并将其分为“弱联结阶段、与核心中心企业的双边强联结阶段、多边强联结阶段”[19]。同时学者们还推演出相关的创新网络演化仿真模型[20]。协同创新网络内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网络位置和特征,加强信息互动,提高创新网络的联结范围和联结密度[21],并实现高效率的合作伙伴的协同效应。网络主体数量和性质变化可以显现出协同创新网络成长与演化的特征,其动态性特征,影响其网络结构具有演化性,必须完善创新网络结构以提高网络内各主体的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协同创新网络演化过程注:●代表核心企业,○代表其他协同企业,△代表政府,代表中介机构,□代表大学和科研机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本文针对中国企业,考察其在不同的成长周期内的创新行为及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从而归纳总结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规律,为企业成长提供借鉴。我们需要收集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因此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中归纳出不同时期协同创新网络的特点。多案例研究主要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比较分析,寻求多方证据支持,相互验证,进而构建严谨的理论和命题。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比较研究,本文基于对两个案例进行比较和探索性研究,将归纳后的信息不断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分析归纳法,得到两家企业在同一成长阶段的共同特征,尝试找到一个与所有案例的内容相适应的理论模型。

3.2 案例选择与数据搜集

本文选取东汽和京东方作为案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两家企业的成立时间长,经历了多个成长时期,符合理论抽样与构建的要求。第二,两家企业在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企业、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合作和创新并取得了丰厚成果,符合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要求。第三,两家公司在各自的成长阶段都经历了与国内外企业进行技术与市场等方面合作,有利于探索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需要与其它创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

数据收集主要采用:访谈法、文献检索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科学方法。同时,为了提高研究时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多证据、多方法来收集数据信息。一是文献检索,可以通过访问案例公司的在线网站,阅读公开的文献资料、企业内部信息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等来汇集初始资料。二是访谈法,在对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基础理论框架并设计对应的访问提纲和问题,然后对两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技术骨干等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为确保被访谈者能全面的、深入的知悉企业相关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被访谈的中高层管理者等在企业的任职时间在三年以上,技术骨干等基础管理者任职时间在两年以上,以保证获取的信息具有准确性。

为了提高研究时的信度和效度,建立并完善案例资料库。基于分析后的案例数据,本研究再次深入探讨理论模型,充分调查和考证本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在案例收集过程中,避免主观判断的误导,保证案例资料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案例分析

4.1 东汽和京东方简介

东汽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的子公司,是我国制造大型电站动力设备和积极开发新能源领域的国有骨干企业、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用于火电、风电、核电和燃机的汽轮机及其部件、以及工厂配套设施等等,同时向军品、化工、自动控制、环保、表面工程、运输等产业领域辐射。东汽的前身——东方汽轮机厂,是由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研究所联合组建的三线企业。

京东方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其核心事业包括端口器件、智慧物联、智慧医工。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领军企业,京东方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彻底改变了中国大陆显示产业“缺芯少屏”的局面,改写了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格局。

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东汽协同创新网络演化

4.2.1 萌芽期(1966年—1990年)

东汽在刚刚成立时,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主要从事简单加工制造,东汽的机组在技术指标上与同行业间相比较为落后。因此从国内同行企业引进设计图纸和优秀技术工人,获取经验和技术,帮助企业度过生存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技术发电设备厂商积极开拓世界市场,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东汽借此机会引进当时先进技术,通过项目分包,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研发力量。此时,创新网络主体少且联结单一。

4.2.2 成长期(1991年—2005年)

随着国内电力市场的需求日渐增加,尤其对大功率火电机组的需求开始增加,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东汽先后两次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以求掌握核心技术。东汽与国际先进企业先后进行接触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技术。除此之外,东汽还积极地探索世界市场,核心产品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在第二次技术引进阶段,国家“技术引进、打捆招标”的政策,使东汽 有更多的机会和国外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创新网络在这一时期得以快速成长。

4.2.3 成熟期(2006年—至今)

东汽经过之前两个阶段的技术积累,由7.5万千瓦汽轮机突破至100万千瓦核电汽轮机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逐步进军风力发电市场;2006年至今,东汽提出了“多电并举”战略,通过战略并购,在光电产业上也拥有一席之地。通过与其他企业、政府等主体进行协同创新,东汽的产品更加丰富多元化、在国内外电力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从而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由于拓展的业务较广,对于技术知识的缺乏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加之国外领先企业始终不愿意转让真正的核心技术,促使东汽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自主研发并且依靠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优势,与国内高校进行广泛地协同合作。东汽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资金和市场经验,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又帮助东汽研发核心产品,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随着东汽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品牌声誉等随之提升,东汽的产品逐渐销往海外。创新网络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发展。

4.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京东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

4.3.1 萌芽期(1993年—2008年)

这一时期,京东方主要以企业间协同为主,通过先合资、再收购的方式建立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后发企业在成立之初,技术资源十分薄弱,只能采取低成本经营资源参与跨国领先企业协同创新,进行模仿并引进成熟技术,以此打破创新的技术壁垒。在全球TFT-LCD工业的知识网络已经形成之后,从这个网络中获得一定的技术资源是后进者进入该工业的必要条件。通过与跨国领先企业之间的协同,积累了基础技术经验。此时,京东方还未接触到核心技术,研发与设计方面存在空白。这一时期,创新网络处于雏形,主体间联结较为单一,合作时间较短,缺乏稳定性。

4.3.2 成长期(2009年—2013年)

京东方收购HINIX旗下的HYDIS的TFT-LCD业务,获得HYDIS的全面知识产权,通过模仿和改进韩方企业已有生产线技术,迅速积累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技术,学习快速生产已有产品的能力,并迅速推进市场化进程。随着企业技术实力的增强,京东方与合作伙伴的关系逐渐稳定,声誉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协同研发的频率开始提高,协同产出也开始增加。在地方政府创造产业的需求下,京东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研发投入,成立研发机构。为了拓展资源渠道,开始在全国各地主动性地构建政府支持的市场化运作,与成都、合肥、北京、重庆、鄂尔多斯、绵阳等多地政府建立协同合作关系,自主开发多条高世代线。与此同时,还推动政府产业园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外部供应商网络。

4.3.3 成熟期(2014年—至今)

随着京东方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技术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为了避免元器件在产业链附加值中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开始利用自身新型显示技术优势,与其他领域品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拓展新型显示技术的跨界应用延伸。在此基础上,京东方加强与外界企业的联系,利用创新网络吸收潜在市场知识和前沿技术知识。同时,将内部研发能力与外界知识相融合,通过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知识整合重构以培育新的技术。截至目前,京东方已连续8年组织召开校企合作伙伴大会,搭建校企交流沟通平台,与国内40多所大学达成参观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京东方依托已有的资源建立更为广泛的包括基于市场、供应商关系、技术和品牌等资源在内的网络联结,形成多样化的网络结构。

4.4 东汽与京东方在不同成长时期的协同创新网络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两家企业都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了联系,但是各有侧重,联系的强度也有差异。在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之间的协同依然是核心部分之一。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并根据两家企业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东汽和京东方这两家企业都处于成熟期。下文将针对两家企业的阶段特征、存在问题、核心业务、合作主体、协同内容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东汽与京东方的比较分析

4.5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阶段

通过对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东汽和京东方两个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依次得出不同阶段的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网络的模式。在各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特点,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与之进行协同创新行为,双方得到共同的发展。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成长阶段下企业的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方式,大致可以将中国工业的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

1)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阶段。中国工业经济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作为后发企业,成立之初为了生存必然要向先进企业学习知识、技术及经验。于是通过合资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因此,为了企业发展,通过与具有优势技术资源的企业建立联系,可以迅速使自身获得利润,从而获得资金资源。国外企业看重中国国内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而促进合作关系的确立。从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阶段来看,在结网前,企业主要还是围绕资金、技术和市场三大优势资源来决定企业创新行为。在这一阶段,协同创新网络的主体间还没有建立起广泛的联结,结构单一。彼此间的联系较少,即便有也呈现无序而混乱的状态。但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为创新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基础交流平台,有利于网络组织内规模经济的实现。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阶段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阶段的运行机制

2)协同创新网络的成长阶段。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后,企业开始不断扩张,网络开始不断成长。由于企业在网络形成阶段,自身的成长也伴随进行,因此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因为结网方式的不同而使网络成长。而此时,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发展,也正在选择优势企业进行引进。政府为企业提供资金、场地以及当地的人力,使企业在这一段快速发展。同时,政府也看到了企业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就业等。尽管两家企业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最终使协同创新网络实现了成长。很显然,企业创新行为的多少与政府行为,如政策变化之间联系紧密。

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会受到政府的帮助、扶持的影响,“双创”口号提出后,政府积极主动地为各类企业提供关于技术创新的全方位帮助,并且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创新型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向企业提供最新的政策信息、技术专利、科研成果等资料。在这一阶段,创新网络的规模逐渐扩大,协同创新网络内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各类组织的数量达到了增长的高峰,创新网络的规模也得以快速扩大。创新网络的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主体数量大规模增加、主体性质由单一变为多元,且联结愈发紧密,创新资源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流动效率提高。创新网络主要强化产业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交流,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体现网络组织的优势和行业优势的战略定位,实现交流畅通。协同创新网络成长阶段的运行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协同创新网络成长阶段的运行机制

3)协同创新网络的成熟阶段。协同创新网络逐渐扩大,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的资源优势,其中,主要掌握了核心技术,并进行自我消化吸收。同时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对引进的技术在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因此,企业对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产学研方面的协同也随之增加。高校及科研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各种创新成果对传统行业来说是新奇的,引起市场份额、市场结构的大规模变化,使企业获取巨额经济利润和社会荣誉,从而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使网络中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系更加紧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资源和专业技术知识,还能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撑与成长活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两个案例都在这一阶段加强了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使技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及科研机构也通过与企业合作,成功孵化优秀研究成果,获得收益。协同创新网络成熟阶段的运行机制如图4所示。

图4 协同创新网络成熟阶段的运行机制

4.6 企业生命周期与协同创新关系

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企业的协同动力和方法,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都有所差异。这要求企业合理判断所处的生命周期,并在构建协同创新时,选择正确的协同创新伙伴和方法。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索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与企业成长阶段之间存在的动态匹配关系,并通过对比分析京东方和东汽的成长策略,采用案例归纳推理的方法,形成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模式与企业成长周期的动态匹配模型(见图5)。

图5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模式与企业成长周期的动态匹配模型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来获取持续发展、竞争的资源是困难的,以“政企联合”、“产学研”为代表的协同创新方式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取得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网络演化理论研究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各阶段特征,选取东汽和京东方两家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生命周期与协同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提出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模式和企业成长周期的动态匹配模型。具体结论如下:

1)伴随着企业成长,企业对核心资源的需求发生变化。萌芽阶段的企业,缺乏资金、技术、物资及人力,面临淘汰的风险。这一阶段,企业的目标是快速形成自身的产品,使产品进入市场,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个阶段的企业自身没有研发能力,企业选择模仿创新,以期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最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快速提高自己的产品的数量,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这个目标,所以企业需积极与其他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协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自身产品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此时的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顾客和口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阶段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情况自主选择协同创新的对象,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积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带动行业发展。

2)在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过程中,企业的协同伙伴数逐渐增加,联结由弱变强,协同创新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在协同创新网络初创期,创新网络中的主体处于弱联结状态,各个结点不够牢固;当协同创新网络演化为成长期时,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联结强度增大,联结线条增加,协同创新网络已初具规模;在协同创新网络成熟期,此时的协同创新网络节点数量多,主体间的协同次数多、频率高,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的较为成熟和稳定。

5.2 研究启示

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企业要与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其他主体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包括企业内部的创新,还包括企业外部的创新。所以,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也要结合企业协同创新的阶段和特征,针对性的预期进行合作,实现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共同目标。

1)企业层面。企业应根据成长周期的变化,选择恰当的协作伙伴,获取核心资源。企业通过建立协同创新关系获取网络资源,并予以适配不同阶段的资源需求,深刻理解二者共生关系,提升自我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此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资源配置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在通过协同创新获取资源后,要合理的对其进行优化配置。

2)政府层面。网络关系的稳定性和强度也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资源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多种资源的需求,政府部门为帮助企业与其他经济和社会主体建立广泛联系创造良好环境,为网络中的企业成长提供便利的服务与信息。政府需制定相关政策,为网络中的核心主体提供土地、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与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其他主体展开积极合作,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3)高校及科研机构层面。高校、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新知识与专利技术支持,企业将实验室成果投放到市场中,为科研机构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和市场信息反馈,一方面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科研机构提升研发成果质量和效率。高校及科研机构应根据自身科研、学术方向选择协同创新的企业,综合考察企业的产品状况和发展战略,与企业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双方可以就某项技术或项目的合作研发的整个过程进行合作,实现双方的持续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京东方科研机构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逆行者的武汉
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区别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东方A:传与苹果合作开发OLED屏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