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2020-12-09赵炎梅
赵炎梅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危害非常严重,传播速度很快,但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其特点是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并伴有气道和肺部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慢性炎症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住院期间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氧流量),并给予药物等治疗,以上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案。而坚持早期引导患者做肺康复护理锻炼,可更好改善患者肺功能。本研究探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确诊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各40。实验组年龄61~80岁,平均(65.67±5.21)岁,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年龄62~81岁,平均(65.78±5.91)岁,男2 7例,女1 3例;两组样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肺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健康心理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该病病程长、易复发,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应向患者介绍该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坚定信心、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鼓励患者增强自我和自信,消除自卑和信任。②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和预防保健知识,坚定信心,配合治疗。告知患者避免寒冷、潮湿、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诱因。保证睡眠时间,要有合理的饮食,坚持适度运动。③肺康复锻炼。(1)缩唇呼吸训练。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呼吸时的气道压力,防止气道塌陷。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唇形状的嘴巴呼气,施加适当的阻力,然后慢慢呼气。呼气和吸气的比例是2:1。(2)腹式呼吸:COPD患者长期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容易养成胸部呼吸习惯,容易导致呼吸困难、效率低下。腹式呼吸法可以重建生理呼吸模式,从而增加膈肌的活动性,提高呼吸效率、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呼吸频率。锻炼方法是采用卧位、半卧位、坐姿、前倾位等姿势,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一定要有意识地鼓起腹部,用腹肌推动手的运动,用手呼气,帮助腹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放在胸部的手要监测胸部是否有明显的起伏。腹式呼吸应按一定频率进行,每分钟7~8次,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吸气比例为1:2或1:3。(3)强化呼吸肌的方法。这种锻炼方法能有效改善呼吸急促的症状。锻炼有两种方式:腹部负重方法:在腹式呼吸练习中,在吸气过程中,将一定重量的重量放在腹部,使用呼吸训练器来加强呼吸肌。另外进行有氧运动。大多数COPD患者运动困难,呼吸耗氧量增加。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力,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患者可以采用慢走、骑自行车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但一定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由患者的症状决定,要考虑心率、血氧、血压等情况[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肺活量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6分钟步行距离、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比较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肺活量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6分钟步行距离
护理前实验组肺活量水平1.78±0.31 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1.98±0.23 L、6分钟步行距离202.74±21.21 m和对照组肺活量水平1.76±0.32 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1.94±0.26 L、6分钟步行距离202.01±21.04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肺活量水平3.21±1.21 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3.74±1.56 L、6分钟步行距离352.74±71.11 m均高于对照组肺活量水平2.95±1.00 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3.11±1.02 L、6分钟步行距离303.12±15.21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住院时间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2,P=0.000<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是9.40±2.23 d,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是12.56±2.45 d。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患者常出现气短、咳痰、喘息、反复加重,同时气道变窄,肺泡间隔受损,甚至全身骨骼、心脏等器官受损,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通过康复锻炼,可以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性,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紧张,预防因病引起的心理障碍,挖掘呼吸功能潜力。康复锻炼还可以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减少住院需求,缓解和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症状,预防并发症[3-4]。
在进行肺功能训练时,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如心肺功能较差,没有运动基础,开始运动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以内,随着心肺适应性的提高,再逐步延长运动时间;对于心肺功能和运动基础较高的人群,运动时间可能需要40~60分钟。对于肺功能锻炼的频率,每周3~5次可以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锻炼习惯、体质和目的最终选择和决定。人体全身需要氧气来燃烧体内储存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量,这样器官和肌肉才能随热运动。氧气是从肺部吸入的,所以肺活量和活动次数非常重要,而心脏负责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部位,所以心跳的强弱会影响血液流动,因此,重视肺功能的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5]。
肺康复锻炼越早,效果越好。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锻炼方案,逐步将被动肺锻炼调整为主动肺锻炼。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气道护理、功能锻炼等干预,帮助患者排出分泌物,进而改善呼吸状态,改善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肺活量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6分钟步行距离、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可改善肺功能和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