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12-09周文君
周文君
(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300)
血液透析为尿毒症患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在治疗末期采用的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的机体酸碱失衡症状得到改善,使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但是此治疗方法疗程长,治疗费用昂贵,且越到后期,患者就越容易出现某种程度上的不安心理,导致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提升治疗效果,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1]。并选取60例患者进行比对调查,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60例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治疗患者。我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实验组中的男16例、女14例,病例年龄29~75岁,平均(52.6±2.3)岁。参照组中的男11例、女19例,病例年龄30~76岁,平均(54.4±、2.1)岁。选取标准为患者意识清楚,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有良好的依从性,并且知情愿意参加此次研究,同时签署同意协议。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护理治疗知识,并且采取心理沟通,调节其不安情绪,为患者制定好日常服药与饮食,叮嘱其家属与患者勤交流。实验组应用中医辩证护理方式:(1)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来制定运动方案,如激励患者练习养生拳等简单养生运动,并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来制定每周锻炼的天数。此外也可以安排患者进行中药泡脚以及穴位按摩[2]。肝肾阴虚型患者可以对其进行三阴交、太冲、血海等穴位按摩,每穴位10 min,每日2次。脾肾阳虚型患者可以对其进行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按摩,每穴位10 min,每日2次。(2)需教导患者遵医嘱采用中医药饮食调理,并鼓励患者日常多食龙眼等有活血补气功效的食物;并且,将一些补气活血类的中药加入到患者的餐谱中,来调节患者的阴阳均衡;针对肝肾阴虚者可以应用枸杞15 g、百合15 g进行煲汤或者煮粥,炒菜,每周可食用2~3次,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可以应用肉桂10 g、山药20 g进行煲汤或者煮粥,炒菜,每周可食用2~3次。(3)对院内患者进行集中宣教活动来宣传病理有关知识理念,并对患者现存的不良心理实施中医五行音乐进行安抚。肝肾阴虚型患者可以在音乐中角调配合羽调,每天2次,每次半个小时[3]。脾肾阳虚型患者可以在音乐中宫调配合羽调,每日2次,每次半个小时。
1.3 指标观察和分析
参考WHO生存质量评测量简表(WHOQOL-BREF)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对患者生存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t、x2检验,以%,(±s)表示,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3 0 例,护理前W H O Q O L-B R E F 评分为(49.26±3.16),护理后评分为(62.35±4.38)。参照组患者护理前WHOQOL-BREF评分为(49.97±3.58),护理后评分为(51.13±4.47)。经过计算实验组t值为13.2749,P值为0.0000。参照组t值为1.1094,P值为0.2718。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30例,护理前SF-36评分为(55.47±6.48),护理后评分为(103.57±9.78)。参照组患者护理前SF-36评分为(56.77±6.85),护理后评分为(59.97±9.19)。经过计算实验组t值为22.4561,P值为0.0000。参照组t值为1.5291,P值为0.1317。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以辨证护理为准则,采用中医护理方式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需积极钻研针对病症的中医护理举措,提炼、梳理、总结对血液透析后的患者护理经验。生存质量映射着人们的健康状态,所以要结合中医对身体机能调理的优势对患者透析后生存质量进行维护。以辨证论治为治疗依照的中医思路对血透患者这种普通以及特殊的状况,采取药补和食疗等多方面提升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如今中医护理实施进展较为缓慢,中医护理也缺少人力、缺乏资源,也具有辨证护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需注重中医辨证护理水准的提高,以此可更好的帮助到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更进一步的治疗。为了证实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患者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参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实验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一次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极佳,可明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以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