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
2020-12-09秦亚运
秦亚运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气管插管治疗患者常见的疾病种类,该疾病是指肺部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经机械通气48h之后-拔除气管48h内出现肺部炎症的情况,由于发病率较高,现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中难治性肺炎,VAP的发生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为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0例,男26例,女14例。非VAP组60例,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49~78岁。两组患者男女比例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临床分析
针对研究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观察VAP发生前后患者的状态,并且分组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气管插管通气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可能导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1.2.2 VAP判断标准
进行分组时,需要根据相关判断标准进行分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1],存在以下诊断标准:(1)患者实现无肺部感染,但是在通气48h后-拔出气管48 h内出现肺炎表现;(2)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有发烧情况,且提问超过38℃;(3)白细胞计数(WBC)数值明显升高;(4)观察患者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物,送检后发现至少一种新致病菌,菌落计数大于致病范围;(5)胸片检查中观察到患者出现新的浸润阴影和渗出性病灶。
1.3 观察指标
危险因素:年龄、通气时长、胃粘膜保护剂使用情况、合并慢性疾病、意识状况、留置胃管。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临床分析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导致VAP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时长、胃粘膜保护剂使用情况、合并慢性疾病、意识状况、留置胃管等,相关因素对比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年龄方面,VAP组平均年龄为(59.24±4.5)岁,非VAP组为(48.15±2.3)岁,(t=16.203,P=0.001)。通气时长方面,VAP组超过5 d例数33例(82.5%),非VAP组为13例(21.67%),(x2=35.755,P=0.001)。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方面,VAP组使用人数12例(30.0%),非VAP组使用34例(56.67%),(x2=6.870,P=0.009)。合并慢性疾病VAP组26例(65.0%),非VAP组21例(35.0%),(x2=8.671,P=0.003)。意识状况VAP组清晰患者11例(27.5%),非VAP组41例(68.33%),(x2=16.032,P=0.001)。VAP组留置胃管29例(72.5%),非VAP组21例(35.0%),(x2=13.500,P=0.001)
3 讨 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导致患者脱机出现困难,住院时间不断延长,极大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会不断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家庭负担,由于VAP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需要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并且采取措施。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导致自身免疫能力较弱,身体情况较差)、通气时长(呼吸道屏障受损,细菌下达呼吸道,导致感染发生)、使用微粘膜保护力(干预了胃酸分泌,可能引发菌落失调)、合并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导致身体功能不全,自身清除能力低,导致细菌繁殖,出现肺炎)、留置胃管(胃肠动力降低,胃内容物反流或者吸入,增加风险)、意识障碍(呼吸能力受到影响,配合治疗的能力不足)等属于危险因素[2]。本研究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与非V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导致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在重症监护室当中需要根据相关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用以降低患者的VAP发生率,日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