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 隔离期间使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
2020-12-09德吉卓嘎
德吉卓嘎
(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西藏 日喀则 857000)
新型冠状病毒又被简称为NCP,至2019年12月开始,武汉部分医疗机构便陆续出现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人,且陆续传播感染,最后造成全国性不同程度的传播。患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以及乏力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发展成肺炎,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疾病在当前并未研发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且传播性较强。患上该疾病后患者极其容易出现压力较大、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1]。因此,临床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西藏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湖北人,男性,33岁。24号抵萨,以“咳嗽、发热4天,进藏伴乏力、腹泻1天”为主诉于25号收入院,负压单间病房隔离。经过相关治疗和护理后,于2月12日治疗出院。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由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十多次组织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新冠肺炎指南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同时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社会与家庭方面的支持:患者在入院隔离后,护理人员需主动了解患者的年龄、家庭情况等基本资料,并积极充分地调动社会和家属力量,为患者提供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提供倾诉与交流的机会,充分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焦虑与抑郁心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当前重点关注的乙类传染病疾病,且尚未研发出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案,确诊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不安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还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或者抵抗治疗等表现。因此,对患者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宽慰和关怀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来自于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关怀。因此,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宽慰和关怀,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十分重要。
1.3 观察指标
采用全国通用的SAS评分量表和SD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进行评估,当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情况对比
经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前的SAS评分为(52.08±4.93)分,SDS评分为(51.13±4.83)分;进行心理护理后的SAS评分为(27.35±2.31)分,SDS评分为(28.54±2.45)分。由此可见,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SAS:t=24.879,p=0.001;SDS:t=22.84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心情情况对比
护理前,患者表示自己在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自身压力较大,且心情十分低落。护理干预后,患者表情轻松且行动矫健,在同医护人员与媒体记者打招呼和表示谢意时心情愉悦。
3 讨 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一种原因不明的肺部疾病,具有较高传染率,目前尚无明确治疗方案。该疾病易发于各个人群,其中中老年人以及体弱多病的人群感染率相对较高。该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与患者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2]。感染该疾病后,患者会出现咳嗽、乏力和发热等临床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感染该疾病后无任何症状。但仍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心理护理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护理模式之一,主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及家庭情况等基本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主观关怀,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宽慰,达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效果[3]。将该护理方式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文研究内容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显著。护理前,西藏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自身压力较大,且心情低落,SDS和SAS评分也相对较高。护理过后,各项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且SDS和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隔离期间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这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