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用于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效果
2020-12-09张平
张 平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
骨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导致骨折发生的因素较多,小儿群体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的生活活动当中更容易发生意外,从而导致骨折现象的发生[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对骨折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后需要对患儿进行功能性的锻炼,帮助其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本文研究探讨舒适护理用于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儿,选取的例数为7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舒适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段所在范围为8岁~11岁,平均值取(9.5±2.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段所在范围为8岁~12岁,平均值取(10±2.4)岁。通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值范围>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是对患儿进行饮食指导以及抗感染的护理等。研究组则进行舒适护理,具体为:(1)关节的功能恢复护理。在患儿完成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进行关节功能的恢复锻炼,锻炼的时间分别在每天的早餐之后和午餐之后,每次锻炼的时间为半个小时。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儿进行正确的排泄,而训练的强度则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2)心理干预。患儿由于受到病情的影响,加上骨折之后行动不便,会产生担心和害怕的心理。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安抚,主动和患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采用图书阅读,听音乐以及鼓励家人陪伴的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帮助患儿减轻心理的压力。(3)环境护理。保持患儿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注意对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把控,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适合居住的住院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4)疼痛护理。患儿在完成手术治疗之后,身体受到手术切口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疼痛,疼痛感会对患儿的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患儿的肌肉和血管会因此而收缩,不利于创口的愈合。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使用相关的止痛药物,帮助患儿缓解身体的疼痛,加快创口的愈合。(5)对患儿的卧位进行指导。患儿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正确的卧位有利于创口的恢复,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引导患儿采用舒适的卧姿进行休息,具体为让患儿将患肢抬高大约15度~30度,这样有利于促进患儿体内的血液以及淋巴液的循环,降低患儿患肢的肿胀感。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主要观察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分为优、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功能恢复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纳入对比。
1.4 统计学标准
对本文所涉及的对比数值进行处理的软件为SPPS 21.0,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范围<0.05。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有21例患儿护理效果为优,有12例患儿护理效果为良好,优良率为94.3%;对照组有18例患儿护理效果为优,有10例患儿护理效果为良好,优良率为80%。通过对比,研究组护理的效果较好(P<0.05)。
2.2 手术后功能锻炼评分数值对比
研究组手术后功能锻炼评分数值为(90.3±2.6)分,对照组手术后功能锻炼评分数值为(80.3±2.1)分。通过对比,研究组评分数值相对较高(P<0.05),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2.3 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1例,概率2.8%;对照组3例,发生概率8.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P<0.05)。
3 讨 论
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诱发因素因素主要为外部客观因素有交通意外(跌倒以及严重碰撞等)[2]。小儿群体由于自身控制能力较差,加上活泼好动的性格更容易发生意外导致骨折现象的发生。目前在临床上对骨折患儿进行手术治疗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功能性的锻炼,帮助患儿恢复肢体的功能[3]。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护理方法来增强护理的效果。舒适护理是一种较为全面的护理方法,主要从护理对象的角度出发,注重患儿的舒适体验,让其能够在方式和舒适的环境当中进行功能性的锻炼,从而提高护理的依从性。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从心理干预、饮食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动作指导等方面出发,帮助患儿更好的进行功能性的锻炼。
在护理效果对比上,研究组效果较好;在锻炼评分上,研究组数值较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则相对较低(P<0.05)。
由此可见,小儿骨折手术采用舒适护理配合功能锻炼,能够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