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2020-12-09王珊珊
王珊珊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枣庄 277100)
我国正逐步开放二胎政策,高龄产妇的增加也会带来早产儿发生率的增高。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的前几周会被安排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而病房内各项操作可能会对早产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积极探索有效改善预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近年来,全球各地逐渐开始推广袋鼠式护理模式,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
1 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又被称为接触式护理,是指父母亲像袋鼠育儿一样将早产儿以直立的形式怀抱在胸口,给予其安全感与温暖。该护理模式通过早期母婴持续性地皮肤接触、母乳喂养等, 对子宫内环境进行模拟,有效降低不良刺激,有助于早产儿神经发育以及健康生长,有助于交流亲子感情。
为了实施袋鼠式护理,医院应建立足够隐私、温湿度适宜、条件舒适的护理空间。在护理前,护理人员应开展袋鼠式护理知识宣教,使得父母亲全面掌握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流程、要点以及注意事项,针对病情不稳的早产儿,医护人员应给予其间断性护理,告知家长如何正确摆放婴儿头部,保障其气道顺通,密切关注婴儿生命体征变化,一旦早产儿出现呼吸不畅、体温降低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袋鼠式护理并告知主治医师。
袋鼠式护理包括母婴皮肤接触,也能够传递视觉、味觉、嗅觉等信息,提高父母亲护理参与度,强化其角色认同感,有利于缓解早产儿的不安全感以及不适感。研究表明[1],相较于暖箱护理的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明显较少出现哭闹、面容痛苦等表现,且血氧饱和度、心率水平更为稳定。因而,在早产儿护理中,袋鼠式护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
2 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2.1 有助于调节早产儿体温
早产儿缺乏完善的体温调节中枢,体内贮存的棕色脂肪较少,加之散热快,体温容易降低,同时,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全,体温会随着周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实施袋鼠式护理能够为早产儿提供一个类似于母亲怀抱的恒温的舒适环境,有助于稳定其体温,显著缩短体温降低的早产儿恢复正常体温的时间。有研究对比[2]暖箱护理早产儿与袋鼠式护理早产儿的腹部与脚趾温度发现,两者腹部温度比较无差异,而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有更高的脚趾温度,提示实施袋鼠式护理有助于保持早产儿身体局部温度的稳定,减少热量散失。
2.2 有助于维持早产儿呼吸循环的正常
由于肋间肌抑制作用、脑干神经元发育不成熟、动脉血氧分压的降低、呼吸肌张力较低、潮气量较低等因素,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实施袋鼠式护理能够降低早产儿的氧需求,提升其血氧饱和度,减少呼吸暂停、心动缓慢的发生。
2.3 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袋鼠式护理模式为早产儿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稳定其生命体征变化,提高婴儿安全感。研究表明[3],相较于常规护理,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体重出现明显的增加,体温较为稳定,较少发生呼吸暂停。同时通过母婴亲密交流,早产儿神经性紧张表现得到明显的缓解,睡眠质量得到提升。袋鼠式护理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但是该模式有效性与早产儿胎龄、体重、体质等因素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
2.4 有助于开展母乳喂养
研究表明,早产儿母乳喂养率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早产儿吸吮能力不足,母乳量不够维持其营养供应,母婴分离较长时间。通过袋鼠式护理,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能够与母亲亲密接触,通过鼻推压或者舔舐乳房,母体加速释放催产素,促进分泌乳汁,同时,早产儿较为熟悉母亲的气味,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相较于长时间母婴分离的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能够尽快建立有效的母乳吮吸形态[4]。
2.5 有助于缓解早产儿疼痛症状
研究表明,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和强烈,反复的疼痛刺激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近期与远期的生长发育。袋鼠式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早产儿的激惹程度,降低其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的伏动程度,降低早产儿对疼痛的行为反应以及生理反应,缓解其疼痛症状。
2.6 有助于安抚母亲情绪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治疗过早阻断了母亲与早产儿的情感交流与正常接触,这一情况会对母亲精神造成一定创伤性损害。产妇心系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问题,又要忍受与婴儿的情感及身体分离,因而,较容易产生无助、失望、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通过袋鼠式护理,母亲对婴儿的生命力有一定的感知,掌握孩子的情况,强化母亲角色认同,明显缓解母婴分离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5]。同时袋鼠式护理有助于母婴加强交流,稳定母婴双方的情绪,有助于产妇放松心态,避免出现产后抑郁。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有效弥补传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模式的不足,通过父母亲与早产儿早期的皮肤接触,加强母婴情感联结,有助于调节早产儿体温,维持其呼吸循环的正常,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有助于开展母乳喂养,安抚父母亲情绪,同时缓解早产儿疼痛症状,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早产儿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