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人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2020-12-09熊瑞
熊 瑞
(长江航运总医院骨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手术治疗属于骨折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案,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逐渐减退,需要在采取骨折手术治疗中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提高老年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1];本文将针对老年人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骨折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100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9;患者的年龄分布在60-88岁之间,均值为(72.1±1.3)岁;实验组100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患者的年龄分布在60-88岁之间,均值为(72.8±1.5)岁;两组患者的分组情况均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基数资料组成对比,未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者可进行有效比较。
1.2 方法
1.2.1 普通护理
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由护理人员在在老年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指标的监测、体位护理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等护理内容。
1.2.2 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
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首先,由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状进行有效预防,在给予患者进行常规指标监测的同时保持其伤口外敷处的清洁和干燥,按照医嘱术后给予一定的抗生素治疗,并留意引流管的通常情况,防止发生引流管堵塞现象。其次,术后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静且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定期通风透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需要保持口腔的干净度,不能吸烟,嘱咐患者多喝水预防便秘等情况的发生。最后,在患者术后短时间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并辅助进行仰卧位肌肉等长收缩的锻炼以及屈膝关节活动,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需要注意对患者患侧肢体以外的多个关节同时进行锻炼;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知道患者进行步行锻炼、提拉站立等简单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加大训练量,对其进行一些负重训练,同时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的伤口感染、褥疮、血栓等并发症状以及康复程度(Barthel指数)[2]、自我效能评分(GSES量表)[3]、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100分制)分别进行观察记录,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褥疮+血栓)/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0例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患者5例(伤口感染2例、褥疮2例、血栓1例),占比5.00%;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患者16例伤口(伤口感染6例、褥疮6例、血栓4例),占比16.0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实验组<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x2=6.438,P=0.0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00例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常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58.99±3.45)分,自我效能为(27.38±3.28)分,护理满意度为(72.1±2.5)分;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为(67.02±3.50)分,自我效能为(35.23±3.50)分,护理满意度为(81.1±2.8)分;相比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程度、自我效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传统的老年人骨折术后恢复中通常给予普通护理进行有效干预,但是相关结果表示,其护理效果不是较为显著,且会存在多种并发症状,例如:伤口感染、褥疮、血栓等。
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护理干预也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属于我院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方式[4],前者强调的是患者自身的护理感受,而后者则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参照以往病例对即将发生或者有可能发生的相关状况进行提前应对,综合护理的一种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提高康复程度、自我效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