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且末县屈库勒克金矿成矿期次划分、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探讨
2020-12-09柏辉郭利于宁陈威胡可美
柏辉 郭利 于宁 陈威 胡可美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乌鲁木齐 830000)
1 矿体地质
矿体赋存在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带中,其直接围岩为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上亚群(C2H2)第一岩性段中,岩性多为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屈库勒克金矿区共圈出金矿体8条。
1.1 地层
矿区矿化富集受一定层位控制,主要为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上亚群粉砂岩、砂岩、粉砂岩夹灰岩等一套含泥、砂质、粉砂质碎屑岩和碳酸盐物质沉积,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上亚群(C2H2)除Au、Zn元素相对富集外,Mo、Ag、Pb 等呈背景分布,其它As、Cr、Sb、W、Ni 元素表现为贫化。其中Au 元素的变化系数为2.442,显示金元素分布不均匀,跳跃性强;富集系数为1.19,富集程度较高。
成矿期各种流体通过萃取围岩中Au 等成矿元素,使矿化元素初步富集。同时粉砂岩、砂岩等脆性较大,受应力生成很多裂隙,节理特别发育,易产生构造滑动,形成良好的热液运移通道和储矿场所,有利于金的迁移、富集。矿体的南侧、局部北侧以及带内局部地段出露灰岩,为成矿物质的集中和沉淀提供了一个封闭的环境。
1.2 岩浆岩
矿区侵入岩不发育,但区内发育较多的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闪长玢岩脉,在矿区外围见有较大面积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中酸性岩体出露,显示矿区深部可能存在较强的热液活动。
岩浆热液活动是成矿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热源,活化和萃取围岩的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为矿化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持续的热动力条件。
矿区内部分石英细脉及闪长玢岩脉中已见有品位较高的金矿化,显示出矿区金矿化物质的来源与中酸性岩体存在一定联系。
1.3 构造
断裂构造是矿区金成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受屈库勒克断裂的影响,矿区多发育近东西向、北东东向的次级断裂构造。
屈库勒克深大断裂为热液从深部地段进入矿田提供了导矿通道,热液沿主断裂附近的次级断裂运移,使矿化元素在有利部位充填和沉淀,并使矿化元素初步富集,形成了最初的金矿体。随着屈库勒克断裂的持续活动,在围岩中产生了大量的解理、裂隙,后期地下水及岩浆水的多次活动,使前期热液所携带的矿化元素(金、银、硫化物)沿裂隙通道迁移,进一步富集成矿。
2 矿床分布规律
(1)矿(化)体主要产出于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上亚群(C2H2)碳酸盐岩-沉积碎屑岩中,岩性为灰色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灰岩等。石英脉、方解石脉、闪长玢岩脉较发育,多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区内近东西向断裂较发育,在近东西向断裂中金元素相对富集。金矿化主要见于靠近断裂的破碎带及裂隙中,赋矿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灰岩、闪长玢岩、石英脉等。
(2)在构造活动较强,石英脉、闪长玢岩脉较发育的断层破碎带中,Au品位一般相对较高。
(3)当赋矿岩石中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叠加强烈时,Au品位一般相对较高。
3 成矿期次划分
矿化期根据矿化元素富集机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期次,分别为热液期和表生期。
3.1 热液期
热液期根据流体成分的不同和活动时间先后顺序可划分为4个阶段:
热液期第I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该阶段的黄铁矿-石英多呈脉状分布于砂岩、粉砂岩之中,该阶段热液活动范围比较大,造成200米宽区域内地层物质的硅化和黄铁矿化,脉体多出现尖灭再现的情况,脉体矿物稳定。由自形程度较高、晶型粗大的黄铁矿和石英组成,含少量黄铜矿、磁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含量约3%~5%,矿物大多为粒状结构,自形程度较高。其余多为石英,还有一些绢云母和绿泥石生成。该阶段黄铁-石英脉自身含金很低,受后期构造影响破碎程度低,该阶段主要作用于主矿体附近,岩石硅化强烈。
热液期第Ⅱ阶段: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该阶段热液流体活动较为强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石英-金属硫化物脉,呈平行脉状、网脉状分布,并对该带岩石产生强烈的改造,形成较为致密的岩石结构。受后期构造的影响,该带岩石普遍较为碎裂,呈斑杂构造。该带物质特征比较明显,与两侧围岩界线较清楚,该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以石英、黄铁矿为主,局部见辉锑矿,含少量银金矿。该阶段是矿区重要的成矿阶段,形成了块状、脉状、浸染状的金矿石。
热液期第Ⅲ阶段: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阶段,该阶段主要由含金黄铁矿组成,伴生有辰砂、雄黄、毒砂、方铅矿、磁黄铁矿,含少量闪锌矿和磁铁矿。该阶段作用范围较小,多沿早期配矿和容矿构造活动,形成的物质多发育于岩石解理面及次生裂隙中,并有穿插早期石英脉的现象,多呈细脉浸染状、小团板斑状发育。该阶段形成的黄铁矿多呈微细粒结构,形态多为半自行五角十二面体,形成的毒砂多呈细小的针状、柱状。该阶段的黄铁矿、毒砂是本阶段的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大部分叠加于前期金矿化之中,使金矿进一步富集,少数位于附近围岩之中,形成了独立的金矿体。
热液期第Ⅳ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该成矿阶段作用范围较大,以低温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的细脉为特征,为热液活动末期产物。该阶段产生的流体物质沿构造活动的张性裂隙贯入,切穿早期形成的石英-硫化物脉,并形成了网脉状的石英-碳酸盐脉。该阶段主要对前期分散在围岩中的矿化元素进行运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该阶段是热液成矿阶段结束的标志。
3.2 氧化-淋滤期
矿化主要发育于矿体浅部,由于原生矿石裸露地表,在构造破碎、表生风化作用及大气降水作用影响下,原生矿石受到氧化、淋滤,形成少量以褐铁矿化为主要标志的氧化矿。
4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4.1 矿物质来源及性质
邻区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区开展了矿物质来源研究,对矿体中的不同类型矿石采集硫同位素样和氢氧同位素样品,硫同位素测试主要针对矿石中的硫化物,氧同位素测试主要针对矿石中的石英。
从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样品全岩δ34S值在-1.8至-0.2之间,个别样品δ34S值偏离较大,为-15.3。δ34S平均值为-3.8,整体来看,与矿床有关的硫化物与深源地幔硫的δ34S 值(+1 至+2)比较接近,属于原生硫的特点,与矿区中发育的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
从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来看,样品δ18O 值在+16至+16.3 之间,变化不大,比岩浆水的δ18O 值(一般认为在+5.5至+9.5)略高,由于区域变质作用不明显,矿石中氧同位素的异常成因与变质作用关系不大,同时矿区和区域上广泛分布有砂岩、粉砂岩、灰岩组成沉积岩层,判断相关流体在经过沉积岩区时,与围岩(一般认为沉积岩的δ18O值为+10至+40)进行了同位素置换,使流体中的δ18O 值升高。因此矿区石英脉的形成主要与岩浆水有关。
4.2 矿床成因
通过矿区地质特征的表现、结合邻区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区同位素样品结果综合反映,形成矿床的含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含有多种金属组分,形成的矿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包裹体均一温度多在150°左右,矿床在近地表形成,构造控制作用特别显著,成矿时间晚于两侧的围岩,成矿方式主要以充填作用为主,形成较稳定的脉状、似层状矿体。综上所述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