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音乐艺术文化建设探究*

2020-12-09王邵佳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师生

孙 爽, 王邵佳

(兰州大学 艺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1 校园音乐文化

校园音乐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 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积极的助益作用, 推动着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持续不断地发挥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是学校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

1.1 校园音乐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共创和共享的价值观念, 是师生在校园内外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群体精神及其传播载体, 是高校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重要手段。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不仅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蕴涵的表达, 具有特殊的文化整合力和实践性, 也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价值, 而音乐文化的这种作用最为突出。 音乐属于抒发、 寄托情感的特有方式, 是“本真的”表现性艺术, 它通过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弛等变化传达独特的审美感受, 激发人的情感体验, 通达人的内心世界。 音乐虽不是情感, 但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 可以通过音响运动形式将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 由此而形成的文化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 在众多的校园文化构成样态中, 校园音乐文化在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培育健全人格和健康情趣方面发挥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 音乐文化主要是指由开展的各类音乐类课程、 突出音乐作用的文娱活动、 校园歌曲创作、 传唱等共同构成的育人氛围, 是反映师生思想感情和学校生活的音乐类文化样态。 “大学文化处于民族文化的前沿, 校园音乐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音乐文化水平与风格直接反映大学精神文化品味与层次”[1], 正因此, “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能使学生得到性情的陶冶、 品格的完善、 心理的康健, 形成健全的人格。”[2]

在学校育人过程中, 人们愈加认识到,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等有机融入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对学校尤其是高校而言, 结合自身特点, 注重发挥音乐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其意义十分重要。 同时,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各种以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内容也深受师生欢迎, 各种新媒体平台也被广大师生所喜爱, 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新媒体, 甚至成为了传播校园文化最受欢迎的手段, 也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很多学校尤其是高校,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注重发挥音乐艺术通过多种方式创作、 传播校园文化, 以师生喜闻乐见、 易于接受的方式, 使校园文化理念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地内化于师生心间, 外化为师生的言行, 变成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所以, 积极推动以音乐艺术为内容或传播方式的校园文化建设, 持续不断地发挥音乐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是学校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

1.2 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校园音乐文化的特殊重要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且因音乐艺术所具有的潜移默化作用, 使得音乐文化的作用更为深入和持久。 对于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的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认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第一, 培育校园音乐文化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是培育英才的重要基地, 在人才的能力素养构成中, 人文素养对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人格的形成、 高尚情趣的孕育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人文素养对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且人文素养对人的创造活力的激发同样具有积极的助益, 在现代社会, 光有知识而缺乏人文素养的人才是存有“短板”的人才。 因此, “实现科学与艺术、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已经成为教育家和科学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在现实中, 音乐通过美妙悦耳的音调作用人的感官, 进而对人的情感世界产生影响, 最终影响人的思想认识。 古今中外的很多哲学家、 科学家对音乐以及音乐文化充满兴趣。 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曾说:“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活动。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它直接针对着心情。”这为我们揭示了音乐艺术与人的创造活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为音乐文化对人的这种影响, 有学者指出:“人文素养是人类发展中人文方面能达到的程度, 大学生人文素养主要应从人文科学角度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重视学生优雅气质的培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3]一个普遍的常识是:就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正处于情感充沛、 思想活跃的阶段,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乐于接受新事物, 音乐艺术动听的旋律在有效缓解各种焦虑之余, 比之于其他宣传教育方式, 更能沁入青年学子的心田, 再加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更易为学生所接触和接受。 所以, 通过音乐艺术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而形成的校园音乐, 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育人功能。

第二, 培育校园音乐文化有助于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当前,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对高校而言, 实现内涵式发展已成为今后推动自身发展“更上一层楼”的战略选择。 “内涵式发展”是有别于“外延式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最早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 在具体的适用中意味着要“转变单纯依靠数量的增加、 规模的扩大来寻求发展”, 追求的是“通过回归事物本体, 以内生性的、 协调性的发展, 实现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及发展潜力的最大化”[4]。 随着内涵式发展的优势日益明显, 这种发展理念也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当然, 这其实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后的必然选择。 早在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就曾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 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核心。 在前述中我们已经探讨了音乐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 也特别强调了音乐艺术对人的思想情感等精神因素的熔铸作用, 加之校园文化所独有的春风化雨般的特性史, 能为特色鲜明、 内容活泼、 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文化发挥育人作用提供便利。 “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表达和彰显时代的社会文化。”[4]而音乐作为最能反映时代精神文化的艺术门类, 在积极向上的音乐文化的影响下, 对于提振广大师生精神风貌, 激发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 教学和科学研究, 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同时也间接有助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 培育校园音乐文化传播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高校不仅是思想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场域, 同时也是文化创造、 创新的高地。 在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的今天, 通过音乐艺术传播传统文化, 尤其是传承各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 即民族音乐艺术, 可以引导师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众多, 不同的民族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形式, 这些都是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民族音乐熏陶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一些高校则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自觉加大本土音乐的教学和传播力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突出了民族音乐的传播, 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深入开展, 所展现出的众多民族优秀音乐更让师生感受到了民族优秀音乐的恒久魅力, 正如学者所言:“提高学生本土音乐素养, 能够让他们更加对我国母语音乐产生灵魂的共鸣, 进而塑造学生更多完美。”[5]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 民族音乐将会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 高校中从事民族音乐教学、 研究、 传唱、 研习的师生将会越来越多, 民族音乐也将会在这种发展进程中展示自身的文化价值。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 自然也要担当好这一历史使命。 “很多经典的民谣和歌曲流传至今, 仍然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 可以说, 中国音乐史远比西方音乐史要多彩绚烂, 更加值得人尊敬, 更加值得学生学习。”[6]高校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创新, 也将帮助师生更好地认识民族音乐历久弥新的价值, 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2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其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所以, 着眼于高校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就必须推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 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 但需指出的是, 在高校音乐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首先, 对音乐文化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音乐艺术活动由于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才能, 所以, 在现实中容易被人们当作是少部分师生所擅长的技能, 或因与其它娱乐方式相混淆而易被人们所忽视, 而且在很多人的认识中, 音乐艺术之类的娱乐活动比之于学习, “似乎”重要性远远不及, 以至于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选项学习生活选项, 所以, 容易受到轻视。 此外, 在培育校园音乐文化过程中, 还存在重建设轻创新的情形, 舆论宣传上轰轰烈烈, 但在实际内容建设上则有可能被轻描淡写, 仅把音乐文化作为一种辅助“元素”, 引用的多、 创作的少, 缺乏蕴含校园自身特点的音乐作品, 这些使得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并未为师生所普遍认可, 尽管人们会为音乐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所感染, 但人们也只是将之作为调节身心的众多要素之一, 不能从个体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加以重视。

其次, 对音乐文化建设的引导不够。 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园文化也日益多样、 多元, 校园音乐文化较之前也已有很大发展, 但同文化作为具有一定引导性的思想意识的特性相比, 校园音乐文化内容和传播途径仍有落后师生需要的不足, 这与高校作为传承、 创新文化的功能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 校园文化自身也是一个整体, 只有各部分相互协调、 配合, 才能使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得到全面充分的发挥, 也才能促进各组成校园文化的具体方面得到发展。 所以, 只有更好地发挥包括音乐艺术在内的各种校园人文因素, 增强校园音乐文化创作、 传播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 就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有机体整体作用的发挥, 这就需要学校要自觉加强对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 合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促进音乐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构成要素的融入和互动。

最后, 音乐文化培育方式创新不够。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虽然各有关部门和学生团体及个人, 还有学校各网络平台都在进行校园文化传播, 但更多的内容是采用文字加配图的形式来呈现, 与喜闻乐见、 形式活泼、 风格鲜明的内容和路径相比, 受众的参与度不高。 在这方面, 音乐文化因其自身特性而具有显著优势, 更容易为师生所喜爱, 但现实中, 由于学校音乐文化及其形式的有限, 师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文化内容和形式也相对单调, 使得音乐文化表现出刻板、 老套、 单一。 一样的节目重复演、 一样的歌曲重复唱、 一样的活动重复搞, 使得校园音乐文化这种本应生动活泼的育人载体对师生的吸引力不够。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就需要学校在培育音乐文化过程中更加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 注重调动广大师生多方面主动性、 创造性, 为师生搭建各种平台, 引导师生广泛开展音乐艺术活动, 发挥好“寓教于乐”的作用。

3 校园培育音乐文化的可行路径

音乐文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校园音乐文化, 让音乐文化在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中发挥其独有的价值, 更好地服务学校良好育人格局的建构, 就显得尤其重要。

3.1 广泛开设音乐艺术通识课

高校通识课程的开设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而音乐类通识课程的开设最有助于学生系统、 全面地了解音乐艺术概况, 为学生学习了解音乐艺术、 提升艺术修养提供便捷, 这也正是人们强调“公共音乐课程的开设是高校音乐文化建设必不可缺少的内容”[7]的原因。 正如学者所指出的:“音乐欣赏教育是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通过欣赏音乐, 能够从中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思想与意图, 充分发挥想象力, 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和品鉴, 如此在不断感悟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3]另外, 除了音乐艺术类通识课, 学校还要积极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经常邀请艺术名家们到学校开展讲座、 举办演唱会、 开展大师音乐会, 还可以邀请民间艺术社团进校园, 尤其是要多开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音乐艺术展示和交流活动, 在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 让学生在聆听互动中参与进来, 让他们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会和认知, 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2 鼓励创作有特色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的创作通常以校园文化、 校训校风、 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对象, 歌词及旋律与校园生活、 教育教学、 学生思想的联系比较紧密, 体裁和形式也比较自由, 相较于流行歌曲, 校园歌曲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由于校园歌曲内容及题材的丰富多样, 使之深受广大在校师生的喜爱。 因此, 结合校园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创作符合时代主旋律的各种校园歌曲, 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开展隐性教育的可行路径。 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理念而创作的校园歌曲, 其有效且广泛的传播无疑是推动校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并起到教育启迪作用的重要一环。 如进行口头教学传播、 利用社团组织传播、 利用电台、 广播等媒介传播等。 新媒体时代, 尤其要注重利用各种校园网络平台,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校园歌曲能够通过各种平台广泛传播, 用歌词、 歌声歌唱身边的人和事, 让广大师生在“近距离”侵染中得到熏陶、 受到感染, 引导师生向上向善。

3.3 引导学生自媒体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媒体已广泛深入到人们的生活。 高校青年正处在思想情感活跃的阶段, 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最高, 也是新媒体的最积极用户。 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 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 网络音乐用户达6.35亿, 占网民整体的70.3%, 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33亿, 占手机网民的70.5%, 网民群体中, 学生最多, 占比为26.9%。[8]这说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娱乐内容生态日渐成型, 网络音乐用户日趋增多, 学生是其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 现实中, 手机、 电脑早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必需品, 也成了他们获取资讯和娱乐的便捷工具, 可以说, 他们是互联网各种产品的最热衷用户。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音乐的数字化势不可挡, 数字音乐逐渐成为音乐世界的主角, 而学生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创作、 传播音乐艺术文化, 考虑到网络发展的无序性, 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出发, 加强对学生自媒体的引导, 通过培育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来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3.4 搭建好学生文娱活动平台

在学校音乐文化的培育过程中, 尤其要注重发挥好学生主体性。 一定意义上, 校园音乐文化创作、 传播和受众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 一定要让学生成为校园音乐文化培育的主力军。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能促进学生在良好文化艺术氛围和育人环境中接受熏陶, 净化心灵, 培养活泼、 开朗、 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和良好品行。”[9]这就要着力搭建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艺术活动平台, 为学生展示音乐素养提供便利。 如形式多样、 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内文艺演出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展现学生向上的精神风貌, 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营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学校之间开展的文艺交流, 最常见的也是音乐艺术的表演和相关内容的展示, 这也是学校展示自身精神文化和学子面貌的有效方式之一。 很多学校都有学生自己组织的音乐艺术社团, 这些社团组织通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内外活动, 在一些校园节庆活动中常常是舞台上的主角, 他们活跃在舞台上的身影最能够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 他们用歌词和歌声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 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也为学生提供了文化创作的实践平台。

4 余 论

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传递和展现终究需要借助某种行之有效的载体方式来达成”[10]。 音乐文化是学生审美教育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随着高校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 音乐文化的育人价值将会凸显,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音乐文化的传播也将变得越来越数字化, 深入到学生学习、 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应充分注重对音乐文化的培育和传播, 让学生在充满浓厚音乐氛围的环境中接受校园文化, 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未来,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 音乐文化还将在学生文化需求方面发挥更多价值。 所以, 注重发挥音乐文化的价值, 通过音乐艺术的多种形式, 与其他诸种校园文化传播内容和路径相融合, 在传播音乐文化的同时使校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使师生的价值理念与向上向善的文化主旋律同频共振, 达到激发学生追求知识、 追求卓越的积极成效,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贡献力量, 是我们亟需探讨和着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师生讨论改病句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