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安全性护理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
2020-12-09罗璟璐李丽慧
刘 明,罗璟璐,王 芳,李丽慧,徐 瑶
(新疆自治区第八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占比越老越多,因而老年病的发生率也越老越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1]。心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节。老年人平衡能力较差,再加上疾病负担,比较容易发生跌倒,一旦发生,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安全性护理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 料
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集我院120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60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7.4±2.3)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7.5±1.1)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
观察组60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7.2±2.1)岁;病程5~12个月,平均病程(7.6±1.0)个月;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按时按量为患者供给药物,确保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
1.2.2 观察组患者
安全性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后,应用MORSE评估表筛选跌倒高危患者,该评估表涵盖疾病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因素:患者大多数年老体弱,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病等人群,甚至伴随神经疾患,心智问题等,药物因素:降压药、降糖药、扩血管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等,环境因素:台阶、光线、障碍物、地面、鞋裤、卫生间、床、轮椅、行走辅助工具等等。此外,为患者讲解医院的环境,介绍科室的组成等,让患者熟悉医院的各个位置,保持科室地面的干燥整洁,保持室内光线的充足,避免滑倒,在清洁地面时,要放置警示牌。对屋内物品的摆放要简洁合理,患者在去厕所等,需要有家属的陪伴,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如果是利尿药物,要及时跟家属和患者交代清楚,避免因为夜间起夜过多,造成跌倒。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危机意识。告知患者跌倒的危害,让患者对于日常的行为进行预防,告知患者跌倒的原因、危险因素、好发时间等等,家属应当为患者购买防滑鞋,患者一旦发生跌倒,要及时呼叫护理人员,提升患者以及家属对于跌倒的防患意识。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和监督,将跌倒风险降到最低。指导患者及陪护使用呼叫铃,关注特殊人群:无人照顾的患者或照顾不周的患者;关注特殊时段:下午和夜间;关注特殊活动:起身,行走等行为。③安全性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床头上防跌倒/坠床的标识,床头写清楚重点交接班,严格做到班班交接,对患者的状态和病情按时进行再评估,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灯光,清除病房、床旁及通道障碍,固定床、椅、座椅等设施。入院评估单和MORSE登记单及时让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及配合。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视力障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偏瘫患者应加强重点防护,并告知家属陪伴。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求。利用公休会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知识,教育患者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住院须知。适当使用床挡或保护性约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知识知晓程度、跌倒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
应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s)配合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配合x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跌倒知识知晓程度、跌倒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知识得分、态度得分、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安全性护理干预是针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婴幼儿等,制定的特殊护理干预手段。心内科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如何防止其跌倒,避免加重病情,是各大医院研究的重点课题。安全性护理干预即是针对于避免老年人跌倒的护理方式,它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从而提升患者对于跌倒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跌倒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则会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水平。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知识知晓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安全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将跌倒率大大降低,将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适合在临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