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在预防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效果研究
2020-12-09过瑛瑛陆海林程浩然杜鹏飞
过瑛瑛,陆海林,程浩然,杜鹏飞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产生的免疫失控反应,是目前急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减少是其常见并发症[1],50%以上脓毒症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在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血监测、给药、补液、肠外营养支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感染率较高[2]。为降低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本研究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作为导管置入后维护的敷料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共78例,血小板计数在8~120×109/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37例,试验组为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均为美国Arrower抗感染中心静脉双腔导管,规格为14F,长度为20 cm,选择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置管部位,置入过程和维护方法参照美国关于深静脉置管感染预防指南[3],穿刺的配合、监督及导管置入后的维护管理,均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的护士完成,对照组使用3M1679透明敷料,规格10 cm×11.5 cm。试验组使用3 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1658R(以下称氯己定敷料),规格为10 cm×12 cm,常规每7天更换1次,出现少量渗血时以渗血范围达氯己定凝胶的2/3时为更换标准[4]。
2 结 果
对照组发生CLABSI7例,试验组发生CLABSI2例,2组发生例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的导管日为1312 d,发病为1.5‰(2/1312);对照组总的导管日为778 d,发病率为8.99‰(7/778)。
3 讨 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是由透明黏性敷料和一块含有葡萄糖酸氯己定的凝胶垫组成,覆盖穿刺点后其抗菌作用持续释放至皮肤及导管下方,隔离外来37种微生物 ,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吸收渗液、渗血、汗液,其可吸收量可达本身体积的3倍, 而且吸附液体状态下仍可以维持其抗菌作用和透明度,便于观察,适合用在有感染风险的中心静脉导管。本研究中,有5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点渗血,对照组使用贴膜下加盖纱布敷料处理,48小时更换。试验组使用氯己定敷料以渗血范围达氯己定凝胶的2/3时为更换标准。对照组平均维护时间为1.2天,试验组为5.7天。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发病率为1.5‰;对照组发病率8.99‰,试验组的发病率低于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病率1.74‰[5]。因此在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使用氯己定敷料与传统敷料和纱布加压包扎相比较,氯己定凝胶垫有较好的吸收反复少量渗血的作用,同时可减少因渗血而更换贴膜的频次,既能够减轻护理工作量,又能够有效地降低CLABSI的发病率。